:::
《制造双重》是苏格兰编舞者Colette Sadler的作品,她将人偶混在舞者间,玩著控制与被操控的吊诡。(Tanznacht Berlin 提供)
城市艺波 Cities & Arts

「柏林舞蹈之夜」 挑衅观众视听极限

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德国「柏林舞蹈之夜」(Tanznacht Berlin 2008),是由舞蹈工厂(Tanzfabrik)在两千年首创。原来只是一整夜的多团汇演,在往后几届逐渐扩大为多天性的舞蹈节,二○○六年甚至在二十多个剧场表演。舞蹈之夜的创办原意是要促使驻柏林的舞团、创作者有机会展现他们的作品,藉著相互观摩切磋,让柏林舞坛更蓬勃多元!

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德国「柏林舞蹈之夜」(Tanznacht Berlin 2008),是由舞蹈工厂(Tanzfabrik)在两千年首创。原来只是一整夜的多团汇演,在往后几届逐渐扩大为多天性的舞蹈节,二○○六年甚至在二十多个剧场表演。舞蹈之夜的创办原意是要促使驻柏林的舞团、创作者有机会展现他们的作品,藉著相互观摩切磋,让柏林舞坛更蓬勃多元!

二○○八年恰逢「舞蹈工厂」欢庆三十周年,整年已陆续推出多项大型活动。年底再度推出由彼德.史坦蒙(Peter Stamer)所策划的舞蹈之夜,他将四个闲置的公车(BVG)修理大厂,改装为剧场与展览会场,并于四天内(十二月四至七日)呈现超过四十个节目与活动。除了演出、音乐会、研习营等之外,最引人注目的卖点是史坦蒙由eBay购得多架旅行车箱,邀请多位艺术家以不同装置展出,例如玻璃、毛绒、多媒体电视车,艺术家可于车箱内外举办活动,或开放给游客过夜等,最后在落幕当天晚上举行车箱拍卖会!

年轻创作者,挑衅观众的视听极限

白天的工作坊、课程、座谈会、展览与舞蹈活动已带入无数访客,晚上的演出是重头戏,每晚有三至四场表演,午夜后的现场乐团演出持续至凌晨,吸引不少年轻人来派对同欢!这届演出多数是年轻的创作者,主题以观念性与前卫风格为呈现趋势,肢体动作反为次要,许多演出甚至把舞蹈完全排除在外,挑衅观众的视听极限!

德国编舞者Christoph Winklers之作品《姿态》Posed,就完全颠覆观者对「何谓表演」的思维。观众在一座大工厂里被分成数小组坐开,四位导览员分别以德、英或法语简介其他主讲员,接著将观众移往中央,最后被安排坐成V字型。全场就由这四人流动式地口述童年、工作、观念与计划等,观众被置身演出中,像被动的参与者。表演者做肌肉展示、跑步、对话、重复哭泣表情等,在平凡无奇的过程中,观众多数是东张西望,或期待下一秒即将有重大事件会发生……但直到结束仍是一头雾水,而且不知道原来已该拍手的尴尬,于是一半观众失望地快速离开,另一半索性留下来喝杯表演者提供的香槟酒!

由Christina Ciupkes与Nik Haffners自编自演的作品《斡旋生活》Dealing with Life,是一出简明扼要却将两性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的极限作品。台上像个小套房,表演者穿梭于桌椅、床、沙发、衣橱、柜子间,贴在橱柜上的纸以德文写著:忠实、陷阱、害怕、幸运、尝试、无辜、家庭、谎言、游戏、自由等字,另一端则写著小红帽、亚当夏娃、罗密欧茱丽叶等名字。两位表演者轮流做著日常生活的小动作,像是藏东西、移家具、放音乐或丢枕头等,然后以自己对动作的解读,将柜上的文字逐次擦掉,创作者玩著动作与文字间的微妙关系来影射两性生活。

期待带入前卫,却见空洞无新意

美国舞者Ami Garmon的独舞《带我回你家》Take Me Home With You,是一出融合口白叙述与动作的歇斯底里作品。Garmon头戴驴头、身套呼拉圈的怪异出场,她在麦克风前诉诸强烈情感或尖叫。夹杂成长的沈重经验与不顺遂的爱情,其动作以缓慢忧郁质地为主,最后她以长达二十分钟震耳欲聋的高分贝音量,轰炸观众的五脏六腑,当音乐停止时仍有哔哔声在耳里回荡著!

《制造双重》The Making of Doubt是苏格兰编舞者Colette Sadler的作品,她将人偶混在舞者间,玩著控制与被操控的吊诡关系。后半场舞者则像外星人般,变成三只手或三只脚的畸形怪胎,他们褪去衣裤露出肤色般的义肢,再将义肢拆卸后,又回复人偶般的机械动作。

另外,纽约创作者Jeremy Wade的作品《抛掷彩虹》Throwing Rainbows Up则结合了现场音乐,主题关于恶心、可笑与俗气行为。一男一女神经质地乱跑、狂跳、鬼叫、发癫等,像幼稚孩童的无理取闹。Wade同样以尖锐刺耳的噪音砲轰观众,如演奏者重击鼓声,或表演者在特殊音效的扩声器前大声咆哮、狂吼,整场演出像以不同方式在虐待观众!

主办单位的美意是带入实验、前卫性创作,但多数作品内容空洞、了无新意又过度重复。笔者和一位德国舞评家交换见解,她认为这些演出是「典型的柏林风格」:也就是不太跳舞、叙事多或重观念性的作品。如果鄙视技巧甚至舍弃肢体,就更要提出有创见性的新风格。可惜多数创作者陷入空洞性的喃喃自语,或者沦为发泄情绪的嬉笑怒骂!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秋天艺术节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