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城市的推广最显著的措施,即是以重大的建设作为标的,以大型实体的建筑吸引众人目光。然而近年来重要的工程持续进行的同时,许多软性的艺文活动也纷纷掀起话题,形成另番的「号召力」。除了首善之都的台北市之外,台中从一九九二年开始邀请世界知名音乐家及团体来台演出,至今维也纳爱乐交响乐团、帕华洛第世纪告别巡回演唱、男高音卡列拉斯等人都曾驻足中台湾。而苗栗县也动作频仍,不仅从去年年底同样邀请后者来台,更安排以爱尔兰踢踏舞文明的团体「大河之舞」以及仅存的二大男高音之一多明哥来台演出。然而花费巨资打造光彩炫目的表演,艺文活动究竟能否成功地行销城市?「国际级」的名家们,又是否真能将我们的城市推上国际?
免费的文化的活动有这么多人参与,表示市场的需求度是存在的,这点,非常值得欣喜。
只是,文化是长久事业,文化行销需兼具广度与深度,以及延续性。
免费欣赏巨星演出的优惠,创造了广度;但巨星与这个城市的关连性到底在哪里?以及这个城市做了这件事情,希望达成什么样的目的?都是必须先去思考与规划。除了追星造成的人潮,城市与人潮间,如能更紧密地有情感连结,才能成功靠这样的活动,将城市行销出去。
为民众邀请名家来台,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如果真的要用文化来做城市的一个焦点,就要累积。艺术的养成不会一蹴而成,不会因为几位大明星过后,这个城市的所有人就会开始暸解艺术。在邀演的同时,如果能为民众办理赏析的课程,让他们了解如何去欣赏,会是更完善的安排。
文化行销还有针对国际艺术社群的部分,也应该注意。节目的办理,也应期许为专业规格办理。让更多配套措施,集结大型节目,共同达成既定的目的。总之,避免光彩炫目的表演,成为「火花式」的行销,有爆发力却没有持续力!
艺文变成一个行销城市的选项是很好的,但却不是一蹴可成。几个特别有名的地点如爱丁堡、亚维侬、香港,也是因为很多年的累积。虽然他们成功了,可是大部分文化城市的成功,是整体底蕴的呈现,不是火花。游客去巴黎、纽约,并不是因为任何一个表演艺术的艺术节,而是为整个文化的丰富度所吸引。气候、旅游、习惯、演出等等因素相辅相成,并非一以贯之,也并非将成功经验移植到任何地点就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必须要设定城市属性、群众生活、文化的喜好后再来慢慢规划。而艺文表演,即使只是个活动都要有原因,也就是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而这件事情过后,下一次是不是能做得更好、更能够有长期性的效果,这都是很重要的!(采访整理 李秋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