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自元代杂剧《张生煮海》的《煮海的人》,将在景美福兴宫庙埕前演出,而这一切的地点时间决定,都是导演夏夏掷筊请示过土地公的!如同张生为爱情煮海的义无反顾,但执著创作的夏夏却是理性执行自己的想法。
飞人集社《煮海的人》
09/12/24~27 19:30 台北景美福兴宫广场野台
INFO http://blog.roodo.com/boilthesea
隐匿在大都市中的景美福兴宫,为十五分庄最早的庙宇,建庙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年历史。民国六十四年扩建后又陆续增盖了戏台,建物彩绘斑斓。尽管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娱乐早已被推陈出新的视听媒体所取代,庙方至今仍在逢年过节,在庙埕上演酬神谢戏,聚集乡里。然而,今年圣诞节,庙口没有歌仔戏或布袋戏,少了夸张炫丽的野台戏班牌楼,古典与现代融于一炉的戏剧语汇取代了歌仔戏的唱念身段,电音、民谣等多元音乐混搭谱出了不同于传统的锣鼓喧天,诗人夏夏首度独立编导创作的《煮海的人》,即将在这里上演。对于「闯入」这个非制式表演空间的「冲动」,夏夏说,这是一个非理性的制作,从一开始的场地决定、演出时间等细节,都先掷筊请示过土地公,祂点头才可以,「但当我一遇到这间庙,就知道演出地点就在这,而且祂一定会答应。」
《张生煮海》故事牵缘,剧中并置古今时空
《煮海的人》改编自元代杂剧《张生煮海》,故事描述主角张生与东海龙王之女相恋,却遭到龙王反对,龙王因此放水淹岛。最后,张生得到仙人之助,施法煮海,意图煮乾海水,带回龙女。夏夏说,她与这个故事有奇妙的联系,小时候在课堂上听老师说了这个故事,看了侯孝贤的电影《红气球》,同样提及了这个爱情神话。夏夏曾以诗、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剧本等文字形式,反复述说这个古典的题材,而剧场,则是她心目中最足以承载这个故事的媒介。夏夏说,这个题材让她有「非把它演出来不可」的念头,「吸引我的,是煮海的意象!到底要有多强烈的欲望与意念才会想著要把海水煮乾呢?」
「张生可以将海水煮乾,但人生其实更多时候充满著无法改变的巨大无奈,活著就得接受它。」夏夏强调,「认命」这件事对她而言不是「宿命」,而是一种「谦虚」的态度。《煮海的人》发展出跳脱原著的叙述框架,并置古今两个时空,对照张生煮海的义无反顾,现代场景则是设定在健身房,不想变老、不想变胖、不想变丑的人,拼命对抗岁月流逝和地心引力的努力。形容自己做事「一意孤行」的夏夏说,一年多前她决定要把《张生煮海》搬上舞台时,就如张生煮海的莽撞、天真与固执,但她自认「浪漫过了头」的性格,让她反而可以很理性地面对现实、实践想法。
演员内化古典身段,以「神」「韵」刻画人物内心
在表演形式上,夏夏以莎士比亚的露天剧场演出方式为定调,以叙述而非对话来彰显文字的力量。演员的身体回溯传统戏曲身段,以「神」和「韵」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与精神风貌——如何一举手就可以展现气宇轩昂的气度、一阔步就可以道尽人世间的七情六欲。穿梭在这些符号性的象征动作及姿态里,演员不再是单纯的角色设定,而是以现代人的身体「内化」古典身段和现代戏剧的表现手法。时空的交叠、剧情的推进、剧中人物的个性与情感,全经由演员「内化」后的身体传达,提炼出一套现代剧场演员的叙述系统。
在音乐使用上,夏夏秉持著勿过度生产的理念,采用了国内几组独立乐团、创作人过去的优秀音乐作品,在全新的制作中发声。于是,新生代的潮流电音,在「不熟的朋友派对」诠释下,于传统庙宇的环境里流窜;王榆钧的温柔民谣,走出熟悉的艺文场域,安稳地在神明的庇荫下弹唱著;而林强结合电子节拍与国乐、戏曲锣鼓融汇成的声响,也将和此剧冲撞出崭新听觉。
夏夏 在多面创作中忠于自我
一个毕业于音乐系主修中提琴的女孩,自二○○五年开始发行《转蛋诗》、《火柴诗》双月刊,同时也制作版画和印章。二○○七年开始写诗,并从事剪纸行动艺术,喜好将自己的作品界定为「行动」,并以此自许为其特色。现为诗人、艺术家,创作类型多元,作品有《人见人爱转蛋诗》(2005)、《引火自焚行动-火柴诗双月刊》(2006)及《刻骨铭诗打印店》等。
夏夏的第一本诗集《闹别扭》,共手工刻制了六百多字,完成十九首诗,全书从制字、排版、完稿都独立完成,再现「活字版印刷术」。二○○八年获得时报文学奖第三届人间新人奖,除致力于文学创作外,近年来更常见于剧场跨界演出与各类行动艺术创作,曾与飞人集社导演石佩玉合作,将独特的剪纸光影融入剧场演出,于台北诗歌节发表作品《乱发》。
以文字写作出发,夏夏将剧场中即时发生的片刻艺术呈现于行动现场中。其作品常见人性的互动以及对环境的关怀。个性不爱重复的她,总觉得事情完成了做过了就好了,没有远大的规划,她诚实面对给自己的关卡与要求,单纯希望在简单的创作中忠于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