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艺闻观点 News Review

行政上纲,艺术委地,我们活该?

今年的扶植结果看似广纳百川,也开放设立年限门槛,实则价值观混乱,某种程度上让我们重新温习了二○○一年扶植计划的怪现象,也就是行政考量大于艺术考量。官僚体系如此思考还可以理解,专业评审如此判断我却万难理解。例如近年在创作品质和国际开拓上十分抢眼的「拉芳舞团」铩羽,却有许多艺术上更为生涩甚至生嫩的新团老团入选。「差事剧团」和「飞人集社」等这类在文化意识及美学探索上充满活力的团队出局,一些走通俗商业路线的新进团队却获得扶植。我真的看傻眼。「黑眼睛跨剧团」无缘和我尊敬的团队并列,令我也感到汗颜。

这种离奇现象非常需要评审出面解释,否则我只能提出如下观察。文建会的逻辑看来是:一个团的成败完全看他们的营运状况,能吸引越多观众、赚越多钱最重要。然而这是经济观,不是文化观,文建会何不乾脆纳入经济部?国家需要培育什么样的团队,意味著整个国家的文化创造力要往那个方向发展。扶植计划的宗旨应该是为艺术上文化上有成就、有潜力的团队(他们体质与生态不同,也未必全受大众热爱),提供生存发展的支撑,而不是发奖金给乖乖牌。

这只是几个团队分赃不均的问题吗?其影响为何?让我引用周慧玲六年前的论述:「文建会自一九九二年开始的『演艺团队扶植计划』,也主要以艺术行政补助为主,强调戏剧的『专业』经营之余,也暗自植入『我现在帮你,你接著要学会自己赚自己吃』的期许。可以说,官方持续释出资源二十年,台湾现代剧场固然从中获得资源而茁壮,然而一旦意图以『艺术』为生、视剧场为『专业』的态度形成后,这些专业的剧场艺术工作者并无法获得长期而稳定的生活保障。为求生存计,他们反而不得不愈趋拥抱大众,以增加利润营收为考量,将台湾现代剧场推向通俗文化。」──这就是我们所要的吗?

文建会固然只会把责任推给评审,然而检讨扶植办法定位与评审结构,无疑是文建会的责任。艺文已经不是媒体的主要关注(这次扶植结果公布,主流媒体不见任何回应),如果艺文界自己还像拿了糖嘴甜的小孩,甘愿被这样胡乱摆弄,只能说我们活该。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