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巴黎「世界文化馆」举办的「想像艺术节」已迈入第十四届,为期整个三、四月的艺术节,节目琳瑯满目,包含了音乐、舞蹈、戏剧、仪式与美术展览。今年主题以记忆、根源、文化认同为轴线,邀请来自中南美洲、欧亚及俄罗斯的十七个表演团队,包含了来自台湾的三档演出与一档展览。
从历史的殖民到后殖民,所谓「跨文化」思维,在今天的西方表演艺术界,始终是一个理想与实际的罅隙,理论上想「跨」过文化上的差异,来丰富本身的创作,但实际上却往往「跨而不过」,成了异国情调的挪用拼贴,虽然满足了西方观众之「猎奇」心理,但外人看来却有「误读」的嫌疑。
成立于一九八二年,位于巴黎的「世界文化馆」,就是一个隶属于法国文化部,一个致力于与世界文化对话的重要机构,现任馆长也是创办人之一的榭里弗.卡兹纳达(Chérif Khaznadar),于还是学生的六○时代,就曾参与法国首次以世界戏剧为主题的艺术节,此后一生投入于推广世界文化的工作。
今年以记忆、根源、文化认同为主轴
馆方对于非西方(或者少数文化)表演艺术的资料研究、保存、推广向来不遗余力,除了定期刊物、专书、音乐影像出版、国际文化人才培育及承办国家特殊文化庆典活动之外,今年已迈入第十四届的「想像艺术节」(Festival de l'imaginaire),更是一个展现世界文化的活橱窗。
为期整个三、四月的艺术节,节目琳瑯满目,包含了音乐、舞蹈、戏剧、仪式与美术展览,演出场地除了世界文化馆表演厅,更与巴黎其他重要艺文展演场地合作,如罗浮宫、居美美术馆、阿拉伯文化中心及巴士底歌剧院。
今年的艺术节主题以记忆、根源、文化认同为轴线,邀请来自中南美洲、欧亚及俄罗斯的十七个表演团队,其中最令人兴奋的,是台湾成为艺术节的重要主题国之一,入选了包括1/2Q剧场、江之翠南管剧团及廖文和布袋戏团的三档演出,及结合老中青三代(洪通、梅丁衍、侯俊明)艺术家的「非族主裔」美术展览。
开幕戏演出罕见的印度神话「黑天神」(krishnanattam)仪式剧,这种受卡塔卡利影响甚深,传统上在庙宇分四天演出的仪式剧场,流传了四个世纪后的今天,只剩下这个来自南印kerala省的剧团,还能作全版的演出。此次节目依照传统,四天八个章节的故事,严谨整齐的服装、音乐与演员,馆方并作全程录影,为世界剧场研究,留下一笔珍贵的资料。
另外一个精采的印度节目,则是请来保存印度传统艺术重镇——卡拉曼得拉(Kalamandalam)艺术学院的两位国宝级舞蹈老师Kalamandalam Kshemavathy和Kalamandalam Leelama,演出mohini attam传统舞蹈,两位大师纯熟细微的眼神与肢体动作,与现场音乐、吟唱融为一体,演出既是抽象的舞蹈,亦是具体的默剧故事。
人籁吟咏史诗 音乐唱颂悲欢
俄罗斯古诗歌吟唱团体「莫斯科歌手」(Les Chantres de Moscou),选择在巴黎的教堂,演唱传统东正教僧侣礼拜仪式歌谣,由一位低音歌手为基调,众歌手层层堆叠转化的嗓音,回响在整个高耸的教堂空间,令人整个身心都沈浸宗教的圣洁氛围。来自亚塞拜然共和国的音乐团体les bardes du Shirvan,演出名为Mugham的音乐会,这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声乐与器乐,以即兴形式演奏之调式音乐,本身源自于伊朗的波斯古典乐曲Dastgah,同时受到高加索山区吟游曲Ashugs声乐曲风影响,同时在音乐中,也传述史诗故事。
与温德斯电影《乐士浮生录》中的古巴乐团Buena Vista Social Club齐名的牙买加乐团Blue Glaze Mento Band,创团四十余年的他们,以轻松怡然的纯熟,展现牙买加民间音乐的愉悦自在。来自墨西哥的民间女歌手Silvia Maria,身穿传统民间服饰,以自弹吉他与浑厚沧桑的嗓音,演唱出极有魅力的墨西哥爱恨情愁。
与众多其他节目比较,台湾受邀的三个演出团体,均强调传统的创新,1/2Q剧场的年轻实验昆曲、廖文和的声光布袋戏、江之翠的舞踏南管新编戏,恰恰反映了台湾这个多元文化混杂、融合创新力十足的国家性格。而从这个角度来看,或许台湾才是表演艺术真正「跨文化」实践之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