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袭淡雅旗袍,一头古典发髻,娥眉淡扫、朱唇轻点,一派江南女子的温婉细致,启口发声,却是或悠远或凄恻或激昂,弹唱演之间,道尽色色人间故事流转——这就是盛小云,台湾观众心目中的苏州评弹天后,将与苏州市评弹团再度访台,这回她将与一票精采的评弹演员,演出中国剧作家曹禺的经典《雷雨》改编的新书目;她将演出剧中性格张扬、为爱敢于冲撞伦常的「繁漪」,盛小云表示,也是经过一番人生历练,方能悟知这个角色背后的深层悲哀。
盛世评弹—苏州市评弹团作场
9/23~25 19:30 台北 新舞台
INFO 02-87714551
开篇 人物
一九八○年代,江浙沪举办评弹青年会书时,妙龄的盛小云以一人单档演出《王魁负桂英》选曲的〈情探〉脱颖而出。原名陈红卫的她,出身评弹世家,父亲母亲皆是说书人,但年幼的生活里却没有评弹,不过她酷爱文艺,尤其爱听杨春霞的样板戏(注1)。一九七八年文革结束后,随父母从苏北射阳农村回到了苏州城,才开始接触书场,十年文革只有八台样板戏的滞闷,使得传统戏曲的复苏异常兴旺,也让盛小云从此喜欢上了评弹。当时她最喜欢听收音机里蒋云仙说的《啼笑姻缘》(注2),曾疑惑地问母亲:「里面有几个人在说书?」母亲说,只有一个人啊!真是神奇,年幼的心中无限向往。
上初一时,父母终于和她一起做了个决定:学评弹,继承父母的事业。 十二岁起,就跟随父母跑码头了。第一次上台,是在常熟乡间的小书场,帮母亲唱开篇《莺莺操琴》,面对观众她紧张两腿发抖,开唱就漏了两句词,但却愈唱愈镇定,往下唱顺后又从容地将遗漏的词补上了。此后,陈红卫改用母姓,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盛小云,开始了她的评弹生涯。
双十华年以《新木兰辞》,参演在京城举行的中国艺术节,一曲高亢激荡的丽调开篇(注3),盛家小云这位世家出身的评弹女子,粉墨作场走进书坛耀眼的光彩。
而后的机遇屡获殊荣,是各类曲艺盛会节庆上的得奖常胜军。凭著《姑苏水巷》和《倾杯•石城春望》两个节目,从政府颁赠的文华奖,到曲艺界的牡丹奖,电视界的金鹰奖,她也顺利一一摘取。
三十岁的她,就选在大上海开唱个人专场,并获得电视台为提携新秀专设的「东方戏剧之星」的荣衔,成为该曲艺项目中的重点培养者。
有的说书人在书场里开始浓鲜艳服,她却挽起发髻,一袭砂洗低调的素雅旗袍,妆容亦古典,淡化的戏描,一抹红、双勾眉,轻点朱唇半扫腮红,端然正襟地轻咳嗓音做得说书先生。一朝她为台北观众,弹唱起正宗的苏州评弹后,无不认其为「南方有佳人」的玄妙遥想,宝岛竟也培养出评弹的观众,略过语言障碍,从此醉心。
早年说书极其讲究行头,长衫和扇子,尽显个人品味风流,一切都是说书人自己统合。盛小云演出中篇书目《大脚皇后》时,擅于演唱「蒋俞调」的她,为了书情的需要,一改委婉、妩媚的唱腔,演唱她从未演唱过的「琴调」(注4) ,以〈讽脚〉、〈缠脚〉、〈审脚〉三个章回,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该作品结构精巧,趣味横生,说的是明朝开国皇帝的马皇后深明大义,为了劝阻朱元彰改变杀意,以机敏地寓指大脚出生入死、辅助夫君坐稳龙椅的历程,从而引出「小脚中看,大脚中用」的言论;又在〈审脚〉的过程中,进一步指出了「是是非非为之智,非是是非为之愚」的治国之理。盛小云先以正红衣配置同色鞋上阵,待等说到〈审脚〉一露时,又换明黄衣伴黑色鞋,便是直指大脚时,这气势却也不俚俗。自二○○○年起历经了五年的打磨,《大脚皇后》身后是一片掌声,在中国艺术节上得到了肯定,更在专项设立的观众投票中,盛小云被评选出为「观众最喜爱的演员奖」。
四十而立,经历人生情感里的波涛起伏,她再推新书改编曹禺名著《雷雨》(注5),想说繁漪给老听客,验收新书新腔的心境起伏,也将跨海和苏州评弹团再度到台北,用美丽的声音分享彼此岁月历练的成长!
新编 《雷雨》
多年前推出新书后,寻求下一个新的人物及题材,又是一项新的课题。盛小云说自己生性直朗,却一直想演《雷雨》中的「繁漪」,这个曹禺笔下性格张扬、为爱敢于冲撞伦常的压抑女子,宁可作困兽之斗也不愿隐藏自己的情欲…早先是以长篇形式,往往可说上半个月,添枝加叶冲淡了原著的人性刻划与主旨内涵。她希望能重建架构,遵循原作精髓,采用中篇紧缩在一晚演出,○八年新编《雷雨》就设置了徐惠新等人的编导小组,外加文学顾问严守原著精神。
演出浓缩为三场〈山雨欲来〉、〈夜雨探凤〉、〈骤雨惊雷〉,故事集中在繁漪和周萍这条主线,其余出场的角色均是烘托的旁线。她说年轻时不解情爱风月,不懂繁漪的悲苦,所以也不喜欢这么张扬的处世态度,上台说繁漪时,照本宣科像是背书,人物内心的潜台词,像罩上迷雾般深不可测。及至中年遍历人生况味,万千惆怅,才悟知此戏之丰富,而繁漪之不可爱就在于她的可爱!这些潜伏在戏剧动作背后的独自,用评弹「说表」的优势来体现比话剧更胜一筹,说书人的表,直白到穿透人心,淋漓尽致地讲故事、说情绪、剖内心,另外是客观的第三人称的评议,来龙去脉道出孰是孰非,情节自由穿梭,情绪跳跃起伏,即使不懂原著,说书先生的一张嘴,天马行空牵惹出世间的男女情恨,也能让人动容三分。
至于情节中颇受争议的不伦之恋,她和编剧小组的讨论,一致界定应该从美好的互相欣赏开始,同情和了解,两个失落的灵魂慢慢结合才步上了伦常的错序。
剧中的终结曲〈繁漪之歌〉套用旧曲,已是无法承载人物的情状,声腔的抒发必须为情所用,幸而评弹演员都有排腔编曲的本事,站在快蒋调的基础上作了大胆的突破,体察人物情感,声随情转,腔为我所运用,人物因而丰满立体化了。这段心境她份外能有感触:繁漪为爱丧失了理智,摇摆在疯狂的边际,是儿子周冲的呼叫,唤醒她的理性与母爱──同为母亲的盛小云,受限于评弹艺人飘泊的生活,对心爱的儿子多有愧疚,昆剧名家柯军写过不能触碰的痛,形容说「 我见过快乐的盛小云,但也见过流泪时的盛小云,这个让盛小云流泪的人就是她的孩子」作为父母与艺术家的两重标印,往往是分割、对立的情绪,走过人生的丰姿多样,才能产生具有内涵的舞台作品,了解繁漪的酸苦后,渐渐和人物越来越近,她用苏白比说「好比吃大闸蟹的腿肉,非要肉贴肉才能一点一滴抠出硕果来」。
盛调 流派
提起宝岛的观众,真可说是在她说的书目中成长发展起来的!已是七度访台,她说台湾欣赏的标准要唯美,最好有传统文化的基础,同时也著意艺术性极强的作品,评弹的表演特色在「说噱弹唱演」,进行海外推广时,应该调整把演的部分提高些,隔著苏白不合适说长段的台词,或夹带点国语,更要注意互动及趣味性,借此增加欣赏的热度引导观者入戏,唱词固然能打字幕,说表的手段比较灵活,往往字幕和笑点不同步,可以仰赖演员的细腻功法来解围。
比如说起《水浒传》故事中的〈武松出差〉人物结局是烂熟的,搬出经典之作,端看说书人怎样在过程中,生动细致地讲评,这部书出自于前辈杨双档(注6),挖掘人物情绪十分深刻,话语机趣诙谐,使用苏州方言观看也无障碍,说书人表情生动,武松、武大、潘金莲三人语言讨俏,几乎每演必然满堂彩!原来传言苏州评弹团团长金丽生(注7)脚筋受伤,幸好伤处不大,还能缩头缩尾地出演武大,竟是台北观众眼福极佳!
寻觅出这样的黄金搭档也是不容易。评弹艺人能够坚持一线演出,仿佛唱起流浪之歌,从这乡唱到那镇,生活极不稳定,要寻找到能够配合的搭档,远比找配偶还难呀!放单档的盛小云觉得,自己没有固定的双档,和其他演员拼档说书,也是一种合作选择,关键是长篇书目才是评弹的精粹所在,尤其是对蒋云仙老师亲授的《啼笑姻缘》情有独钟,书中她改说一口爽脆京白,细描北地军阀的直鲁粗野,毫无南方口音,甜润嗓音又说得柔婉动人,这便是属于盛派风格。
谈及流派风格,她说这是演员毕生的希望,而非刻意硬创的,当累积大量丰富的书目,随之人物刻划成功,新腔新调随起而生,水到就渠成了。盛小云擅唱「丽调」、「俞调」(注8),其所唱「祁俞调」更是酷似其师邢晏芝(注9)的神韵。她说那还算不上是流派,其师开创独具风格的唱腔「晏芝调」,对她而言,正是下一阶段努力以赴的标竿。
注:
- 杨春霞在《杜鹃山》中饰演柯湘,是样板戏后期的代表作品。
- 蒋云仙擅长单档说唱,多调多用,被誉为「什锦唱腔」,风趣幽默、形容绝倒,特别是擅用各种方言。代表作为由鸳鸯蝴蝶派作家张恨水同名小说改编的长篇评弹《啼笑姻缘》。
- 丽调为徐丽仙所创,早期行腔凄婉缠绵,而后所谱写的开篇《新木兰辞》该曲高昂铿锵,开创了刚健豪气的新气势。
- 朱雪琴的琴调,揉合了薛调和俞调的特色,节奏明快高朗。
- 《雷雨》剧情涉及周朴园、周萍父子两代人的情感纠结,其中又穿插周萍与继母繁漪的不伦恋,及同母异父的妹妹四凤之间的乱伦,是一出在礼教和自私软弱中挣扎的家庭悲剧。
- 杨振雄的杨调刚强雄厚中兼具悲悯哀切,和其搭配者杨振言的合作无间,业界称许为杨双档。
- 金丽生师承弹词名家李仲康,代表书目有《杨乃武与小白菜》、《秦宫月》等,擅唱多种流派并加以改革创新,说表及刻画人物生动,演唱感情充沛。
- 祁调是清末祁莲芳在俞调的基础上吸收京剧程派唱腔而自成一格,舒缓悠扬,适于表现女子闺怨忧愁。俞调为清代俞秀山所创,唱时真嗓相结合,转腔连绵、音域宽广,字少腔多,是女性及小生的基础曲调。
- 邢晏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师承其父「开篇大王」邢瑞庭。尤精祁调、俞调及杨派俞调,在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了邢派唱腔「晏芝调」。代表作有长篇弹词《杨乃武》、《贩马记》等。
人物小档案
- 1969年生,出身评弹世家。1986年毕业于苏州市评弹学校,师承邢晏芝、蒋云仙。
- 现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苏州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苏州市评弹团副团长。
- 获首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首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获优秀表演奖。弹词开篇《姑苏水巷》荣获第九届文华新节目奖。一、二、三、四届江苏省曲艺节获优秀表演奖。
- 嗓音甜润,运腔自如,擅唱蒋、丽、俞调。长篇《啼笑姻缘》为其代表作,多次赴台演出及讲学,是推广评弹在台生根的美丽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