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大不同—弹.印象」的指挥叶聪。(国家国乐团 提供)
特别企画 Feature 新乐季焦点零时差 焦点九:东西同台

东西乐器交流 织展音乐新貌

东西跨界融合不是新世纪的新鲜事,早在古代就有,只是要看是否能交流出「代表样本」,成为最后的「王道」。这个乐季的跨界风依然炽盛,除了有两大国乐团孜孜不倦地打造国乐新版图外,以西乐为主的管弦交响乐团如NSO也在开季音乐会中,演出二胡与筝分量不轻的《台湾双连画》。

东西跨界融合不是新世纪的新鲜事,早在古代就有,只是要看是否能交流出「代表样本」,成为最后的「王道」。这个乐季的跨界风依然炽盛,除了有两大国乐团孜孜不倦地打造国乐新版图外,以西乐为主的管弦交响乐团如NSO也在开季音乐会中,演出二胡与筝分量不轻的《台湾双连画》。

若以为廿世纪末乐坛刮起的跨界与融合风尚是个新点子,那真是个天大的误解。无论是唐朝䜩乐里纳入的胡琴、琵琶,或一七七○年代维也纳时兴的土耳其鼓号乐队,以至于民初广东音乐尝试以小提琴取代粤胡,均在在显示各种民族音乐曾经在不同时空背景或条件下的交流样貌。问题非关乎对不对,甚至也无所谓好不好,即使原属历史的偶然,凡经由时光沉淀,从任何乐种或风格里淬炼出的代表样本(有时被称做「经典」),最终皆为王道。

《台湾双连画》  纳入二胡与筝的管弦音画

对台湾而言,近二十余年的这波音乐融合,在西洋古典方面包含了当代作曲家主要以特殊音色或音响著眼,将中国传统乐器纳入管弦乐曲搅拌;在现代国乐方面,除老生常谈的交响化模式之外,也包含对西欧之外的民族音乐或乐器的濡染与接枝。审视未来半年各大乐团的乐季节目,笔者依上述观点挑了三场音乐会作为观察重点。国家交响乐团本季以马勒系列为重头戏,然开季音乐会(9/17)除了最具人气的第五交响曲外,也将首演近年颇具人气的旅美作曲家王怡雯的委创曲《台湾双连画》,一首纳入二胡与筝的管弦音画。从乐团所提供的乐曲解说看来,这首作品并非协奏曲,然在配器上二胡与筝的分量显然不轻。采取类似概念或手法的作品过去也有,但能跳脱声音的表面游戏,而在不同的织度、质感和触感间做出言之有物的「音乐」,对作曲者和演奏者确实均为一项考验。

「弹.印象」东西乐器尬场  「『筝』符琴海」各族「筝」鸣

国乐界近年将跨界/融合玩得最凶的台北市立国乐团,这方面的重头戏多放在明春,未来半年实专注于相对传统的胡琴主题系列。国家国乐团则在本季的「超.乐」系列里制作了两场另类音乐会,其中「音乐大不同—弹.印象」(11/12)以东西方的拨弦乐器尬场,邀请德国演奏家以曼陀林、鲁特琴、吉他与国乐演奏家以柳琴、中阮同台,曲目包含东西方的原创及改编曲以上述各种乐器经不同组合混搭,并配合国乐团演出。「音乐大不同—『筝』符琴海」(12/17)则以东亚各国的筝族乐器与国乐团拼场,包含同中求异的中国筝、日本筝、越南筝与伽椰琴。不同于「弹.印象」的是,本场曲目多属各国演奏家各弹各调,让音乐在观众脑海中自行碰撞或交融。实质上,国乐在台湾早已跨出过去地理上以中原为框架的传统汉族音乐刻板印象,至于融得好不好?其实也如前所述,端视个别作曲家与演奏家的功力,而最终则属历史和美学的问题了。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