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清文的小说虽然往往是通俗情节、写实外观,但最精采的,其实是人物的内在波涛。例如〈清明时节〉,丈夫的两个女人上山扫墓的两种心路,一前一后,巧妙极了。〈苦瓜〉写的也是外遇,戏剧性较浓烈,还有法庭戏,但最吸引人的也是妻子的内心戏。一九八○年代台湾文学改编电影的浪潮中,郑清文竟被忽略,就知道他的小说不是那么容易用影像呈现出高度的。
吴念真在推展《人间条件》之余,以他累积的剧场能量,活化前辈的小说瑰宝,值得感佩。他如何将郑清文拿手的内在经验具体呈现在剧场中,也让我十分期待。在新生代导演沈迷新科技与跨领域时,以扎实的人情世故成就的剧场,更显可贵。
十年前皇冠曾制作五位小剧场导演的「台湾文学剧场」,南风剧团这两年也改编了叶石涛的《简先生》。不过这次绿光的演出更具规模,若能诱引起新一波热潮,让更多人一读郑清文,善莫大焉。
文字|鸿鸿 诗人、电影暨剧场导演
不要迷信什么世界排名第九的乐团,也无须执著于谁是匈牙利音乐代言人,单纯从音乐角度来期待这场演出,就足以令人兴奋。这不仅是国际级的名家表演,也可视为一场进阶级的音乐飨宴(终于不只有德奥曲目了)。伊凡.费雪与布达佩斯节庆管弦乐团在这次亚洲巡回所排出的巴尔托克《罗马尼亚舞曲》和《管弦乐协奏曲》,前者是短小精悍、畅意酣然的民族组曲,后者则是窥探这位伟大匈牙利作曲家的最亲民经典。
但是,音乐会若如果没有话题性,还是不足以吸引观众。我很好奇指挥家费雪如何在不到三十年时光,便把布达佩斯节庆管弦乐团提升到顶尖的地位?而且通常冠上「节庆」字样的乐团,多是临时凑齐的编制,费雪与BPO是怎样创造出所谓的「匈牙利传奇」?再凭这一点,就该亲临现场目睹兼耳闻。而加上正在国际乐坛炙手可热的克罗埃西亚钢琴家拉锡克,合作演出的布拉姆斯《第一号钢琴协奏曲》,也是这场音乐会「附赠」的惊喜。
如果有一朝,台湾也有像费雪所规划的「惊喜音乐会」这般,事先不公布演出曲目便能卖出满座,那我们的音乐欣赏水准也将让人惊喜了!
文字|林伯杰 金革唱片研展企划处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