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夏.瓦兹是众所公认继碧娜.鲍许后的德国舞蹈剧场接班人,虽然两人的风格截然不同。不到五十岁的瓦兹已交出令人惊叹的成绩,自一九九三年成立舞团以来,她已发表卅出巨作,和来自廿五个国家,超过一百五十名各界艺术家合作,除了每年不断地推出新作以外,舞团一年演出超过一百场次,经常在国内外巡回的节目高达十七个制作。这颗德国舞坛最璀灿耀眼的编舞巨星,无庸置疑已名列大师!
驰名国际的德国编舞家莎夏.瓦兹(Sasha Waltz),一九六三年出生于德国南部的卡尔斯鲁城(Karlsruhe)。五岁开始学舞,由于父亲是建筑师,加上母亲经营画廊,造就她日后对于主宰空间的犀利敏锐度。一九八三至八六年,瓦兹就读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新舞蹈发展学院(The School For New Dance Development);八七年她赴纽约游学并与诸多编舞者如Yoshiko Chuma、Pooh Kaye、Lisa Kraus等合作,隔年她回到德国并陆续和David Zambrano、Tristan Honsinger、Frans Poelstra等艺术家工作。一九九三年瓦兹进驻柏林贝塔宁(Bethanien)艺术家工作室,以「对话」(Dialoge)为整系列的创作主题,同年她和此生事业、创作及生活上最佳的伴侣友翰.桑迪(Jochen Sandig),在索芬剧场(Sophiensæle)创立了「莎夏.瓦兹与客席舞团」(Sasha Waltz & guests)。
在日常空间起舞
瓦兹的初期创作特色在将生活中最频繁接触的空间,巧妙地转换成能量爆发的舞台,其成功的主因在于融合敏锐的建筑空间意象与出奇制胜的幽默狂想;除了具有德国舞蹈剧场的理性思维与人性关怀之外,她那永远处于危险边缘的强烈爆发力,绝不亚于任何肢体剧场(Physical theater),观众在领略作品的深刻意涵之外,并且享受肢体感官的刺激。但最重要的是,在提供了想像、激情、娱乐与惊喜之后,她不仅要观众品尝生命的真实况味,同时也传达了大众心声!
从一九九三至九五年瓦兹陆续完成《旅行纪事三部曲》Travelogue Trilogy系列作品,不仅在德国打开知名度,也让她一举成名。三个作品分别以「厨房」、「浴室」、「卧室」等空间作为主题发展,有别于抽象、令人看不懂的现代舞,她的创作主题皆以生活出发,诸如:《七点四十分》Twenty To Eight、《泪可轻弹》Tears Break Fast、《总是六个步骤》All Ways Six Steps等,瓦兹的肢体设计中蕴涵大量幽默且具卡通化的动作语汇,加上观众对这些生活空间的熟悉感,她的作品很快地拢络人心、粉丝遽增。
一九九六年,瓦兹深入探索前东德国宅的生活,不仅拍了一部写实纪录片,还创作《太空人巷》Allee der Kosmonauten,将柏林一条街名作为编舞主题,并持续大玩生活空间,此作她以三个典型家庭世代为背景,将舞台转化成「客厅」。一九九四年瓦兹荣获荷兰「葛罗尼根」(Groningen)国际编舞大赛及《柏林日报》Berliner Zeitung的舞评奖,舞团也开始受邀国外巡回演出。
一九九七年的作品《两地》Zweiland则是隐射前东、西德的社会政治关系,并将室内空间移至户外街道的报摊凉亭,此作是柏林艺术周(Berliner Festwochen)的邀演节目,名气如日中天的瓦兹,即便连演三周,仍一票难求!整出作品拼贴、重叠著过去与现代的历史事件及人物,虽然段落间并无关连,但作品毫不显得断简残编,反因瓦兹的紧凑布局而意外地乱中有序。
表演空间改变也转换舞蹈语汇
瓦兹在担任柏林索芬剧场(Sophiensæle)的艺术总监时就已驰名欧、美、亚洲各国,此时的她是柏林首屈一指的编舞家,两千年瓦兹顺理成章地担任列宁广场剧院之舞蹈总监。这时期的创作基于舞台扩大、观众席距离拉远,迫使瓦兹改变肢体语汇与空间使用,自此至二○○二年间,她陆续创作了身体三部曲:《肉体》Körper、《S》及《无体》noBody。瓦兹进入身体的自觉,使这系列的形式、舞风骤变;开始发展关于身体与当代冷洌建筑之间的对话,并将身体的内在与躯壳视觉化。她使用了切割、反照、解体、透视、堆叠等身体美学,探讨身体内在、外在的器官与裸体、性、感官与肉体、理性的歧异。
二○○三年《即兴曲》Impromptus是瓦兹首次依循古典乐结构编舞的作品,以奥地利音乐家法兰玆.舒伯特(Franz Schubert)的曲目为主,主要表现肉体的脆弱、美丽,与轻盈、无重量的漂浮感。二○○四年瓦兹结合肢体与空间装置创作《翻转》Insideout,让观众自由地游移在巴士与多项城市的奇幻空间里。同年,瓦兹发表她个人的第一部歌剧《黛朵与阿尼亚斯》Dido & Aeneas(注),此剧为英国音乐家普赛尔(Henry Purcells)之曲目,由卢森堡大剧院及柏林国家歌剧院共同制作。瓦兹在台上使用了一座巨大水族箱,让表演者在水里尽情地畅舞。在舞蹈歌剧作品中,瓦兹除了根据剧情编舞外,肢体动作的比重也大为增加。她偏好让舞者与歌者互动,歌者们经常边唱边跳、甚至有被抬举的高难度动作,而在技巧编排上,也趋向较古典的风格。
在国立剧院的系统下,经费上当然无虞匮乏,也不用担心如何支薪给所有艺术家及舞者们,让瓦兹更能在创作上全力以赴。但剧院的人事、经费分配、演出安排及艺术理念等是否契合,对于一位自由创作者,著实是项妥协与限制;加上国内、外更大的剧院频频向她招手,瓦兹毅然在○五年终止列宁广场剧院的合约,选择自由与扛起养团的重担。
身体与宏大建筑共舞的张力
○六年她二度自创全新剧场「放射系统5」(Radialsystem.V.),将废弃的抽水厂化腐朽为神奇,转化为编织梦想的艺术家新空间。作品《对话06》是结合整座大楼的装置音乐舞蹈,六层楼的各个空间皆有舞者与音乐家同步展开演出。让身体融入各种空间,开创「身体建筑」(Körperarchitektur)美学,瓦兹结合「音乐工厂」(Musik Fabrik)、「柏林古典音乐学院」(Akademie für Alte Musik Berlin)与「柏林声乐合唱团」(Vocalconcort Berlin)等卅多位音乐家、声乐家,与舞团的三十位舞者们,在整栋建筑里演出两个多小时,近千名观众在六层楼中,忙碌地上下来回走动推挤,深怕错过任何精采片段。
二○○七年瓦兹创作第二出舞蹈歌剧《米蒂亚》Medea,由达斯宾(Pascal Dusapin)作曲并采用已故德国剧作家海纳.穆勒(Heiner Müller)的文本。同年十月,瓦兹在巴黎国家歌剧院推出她精心设计的《罗密欧与茱丽叶》Roméo et Juliette,采用法国作曲家白辽士(Hector Berlioz)之交响曲。○八年瓦兹则和德国最受争议的现存作曲家之一沃尔夫冈.里姆(Wolfgang Rihm)及美因河畔法兰克福现代室内乐团,共同合作一项音乐舞蹈计划《狩猎和形式》Jagden und Formen。二○一○年她在巴黎香榭丽舍剧院(Théâtre des Champs-Élysées)推出第三个舞蹈歌剧《激情》Passion,一样由达斯宾作曲,同年她赢得「嘉洛琳—诺伊贝尔奖」(Caroline-Neuber-Preises)。马不停蹄的瓦兹推出一连串大作,从舞蹈剧场跨界至歌剧,连最挑剔的法国观众都为她折服!
迄今,瓦兹共创作了三出以建筑空间主导作品,她藉著和建筑空间的对话,来探索人体在历史文明的定义关系!第一个犹太博物馆(Jüdisches Museum Berlin)作品(1999),由名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设计,此作在两千年改编为舞台版《肉体》,也是唯一曾来台演出的作品。十年后,她推出《对话09》于柏林新博物馆(Neues Museum)演出,吸引超过一万名热情观众。同年,法国文化部长颁发瓦兹德欧莱雅艺术文学勋章(Officier de l'Ordre des Arts et des Lettres)。由《对话09》改编的另一版本《对话09—MAXXI》受邀至义大利罗马,在女建筑师哈蒂(Zaha Hadid)设计的博物馆新馆建筑开幕演出,二○一○年底她将《对话09》整理成舞台版《继续》Continu,受邀「欧洲戏剧节」(Spielzeit Europa)之开幕首演。这系列以博物馆为主的创作,除了令瓦兹名扬四海外,更重要的是观众人次的巨幅扩增!二○一一年夏天,舞团将在超过一万席的户外大型森林舞台(Open Air in der Waldbühne)演出。
创作质量旺盛的舞坛巨星
在编舞上,瓦兹采用集体创作,动作编排全来自舞者即兴自创,她的角色较像是电影导演,她处理结构、内容、空间画面及调度场面,肢体上不局限某种舞蹈风格派别,可以是带有芭蕾舞的古典风味、或纯现代肢体动作、或日常生活行为等。工作上,她要求甚为严谨,但只要行程不冲突,她给舞者很多空间去发展他们各自的创作,像是Luc Dunberry、Juan Kruz Diaz de Garaio Esnaola等,都在「放射系统5」发表过不错的作品。
要将瓦兹的舞蹈风格归类是不智之举,但若依据合作对象来分析,可整理出几条清晰的创作路线:一为结合各元素的跨界蹈剧场作品,像早期以卡通、机械式肢体及超现实意象的创作。第二类以建筑物为主,如各博物馆计划,突显肢体在空间之特性,强调肉体碎解与接合。最后是歌剧舞蹈或以古典乐编舞之作品,呈现唯美流畅的动作,切入身体与音乐的对话。然而喜欢自我突破的瓦兹也曾说过,她永远在寻找新的挑战!不论哪一类创作,瓦兹皆擅长运用各项舞台元素,举凡口白、唱歌、戏剧、道具使用及与音乐家玩不同组合等,源源不断的创意,除了赢得媒体的推崇外,总能玩出摄取观众目光的身体!
注:《黛朵与阿尼亚斯》是英国巴洛克时期最杰出的歌剧创作,剧情描写希腊神话中特洛伊城沦陷后,王子阿尼亚斯前往义大利的途上,与迦太基女王黛朵邂逅的一段悲恋,因本剧拥有高雅的音乐气质及饱满的戏剧张力,在首演一六八九年后的四百年来,始终是无可取代的英国歌剧代表。此剧是英国作曲家普赛尔生平唯一以歌剧形式创作的作品,其原始手稿并未保留到后世,第一幕前奏曲的乐谱更是完全遗失,乐器的建制也不得而知,但是因为优美的咏叹调,加上出色的剧情结构安排,让此剧迄今仍深受欢迎。
相关网站:
「莎夏‧瓦兹与客席舞团」官方网站http://www.sashawaltz.de/
「放射系统5」官方网站http://www.radialsystem.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