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百人席次的中型剧场。(台北市社教馆大稻埕戏苑 提供)
话题追踪 Follow-ups 三月起正式营运 服务在地戏迷

大稻埕戏苑 重现精采戏窟文化

在台北市社教馆前馆长邱建发的推动下,原位于迪化街永乐市场的「延平活动中心」重新整修扩建,将九楼规划为可容纳五百人的中型剧场,八楼增设以掌中戏演出为主的曲艺场,去年开始试营运,正式定名为「大稻埕戏苑」,希望借此传承、延续大稻埕古城的戏窟文化。现任馆长林慧芬表示,大稻埕戏苑肩负演出、推广和传承的任务,除了办理传统艺术演出、传习与展览活动,并提供艺文团队申请排练,为台北市传统戏曲表演艺术发展重要据点。

 

在台北市社教馆前馆长邱建发的推动下,原位于迪化街永乐市场的「延平活动中心」重新整修扩建,将九楼规划为可容纳五百人的中型剧场,八楼增设以掌中戏演出为主的曲艺场,去年开始试营运,正式定名为「大稻埕戏苑」,希望借此传承、延续大稻埕古城的戏窟文化。现任馆长林慧芬表示,大稻埕戏苑肩负演出、推广和传承的任务,除了办理传统艺术演出、传习与展览活动,并提供艺文团队申请排练,为台北市传统戏曲表演艺术发展重要据点。

 

座落于淡水河畔的大稻埕,今日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南北杂货、茶叶、药材批发的迪化老街,以及见证台湾一九六○年代经济奇迹的纺织工业大本营——永乐布市。然而,在日剧时代,大稻埕除了是商业活动繁华的经济中心外,也是台湾新文化的启蒙地,例如「淡水戏馆」、「港町文化讲座」、「永乐座」等,均是当时盛极一时的文化活动地点。「永乐座」是大稻埕最负盛名的戏院,除了传统的戏曲以外,也是现代化话剧上演的舞台。位于现今民生西路上的静修女中大礼堂,则是当时领导台湾文化革新、社会改革运动的「台湾文化协会」举行成立大会的地点。过去,艋舺、大桥头及大稻埕一带,被称为台北的「戏巢」、「戏窟」,从歌仔戏、布袋戏、京戏到话剧,戏剧种类多元,为传统戏曲发展蓬勃的宝地。

老戏窟中的新据点  未来的「台北传统艺术文化中心」

经过了数十年的沉寂,在台北市社教馆前馆长邱建发的推动下,原位于迪化街永乐市场九楼的「延平活动中心」,于前年重新整修扩建,将九楼规划为可容纳五百人的中型剧场,八楼增设一百人席次、以掌中戏演出为主的曲艺场,另有专业排练场与艺文研习教室,去年开始试营运,正式定名为「大稻埕戏苑」,希望借此传承、延续大稻埕古城的戏窟文化。现任馆长林慧芬表示,大稻埕戏苑肩负演出、推广和传承的任务,除了办理传统艺术演出、传习与展览活动,并提供艺文团队申请排练,为台北市传统戏曲表演艺术发展重要据点,未来将增设艺文图书资讯室,朝「台北传统艺术文化中心」的目标经营。

大稻埕戏苑自去年三月试营运起,每周皆安排传统艺文活动,一年来的试营运已成为许多台北戏迷每周必报到的场所,迄今已举办近一百九十场演出,吸引逾五万人次前来观赏;其中集结老中青歌仔戏名角的跨年晚会,更造成难得一见的秒杀抢票。资深戏曲评论人纪慧玲分析,就地理位置来说,大稻埕戏苑有其先天优势,邻近的霞海城隍庙、大稻埕慈圣宫、法主公庙,保有野台戏的传统,因此培养出许多戏迷,其中又以歌仔戏为大宗;就剧场空间而言,大稻埕戏苑在硬体条件上虽有限制,但介于大型室内剧场与外台戏之间的演出规格,让戏迷既可以舒服地在剧院里看戏,又可享受野台戏般的亲暱感;在经营策略方面,大稻埕戏苑试营运期间,邀请一心、明珠、明华园天团、秀琴、春美等知名歌仔戏团进驻,并以低票价策略吸引观众,成功打响名号。

主题式节目规划  全台菁英团队聚集拚场

馆长林慧芬强调,大稻埕戏苑希望能够汇集全台湾最优秀的传统艺术表演团队,到此演出,但野台和内台的演出方式、看戏环境都大不相同,大稻埕戏苑的成立除了帮助外台戏班转型,让演出朝精致化迈进,也提升观众的观赏水准;试营运的节目虽以歌仔戏为主,未来将规划京剧、昆曲、南北管、布袋戏、说唱等各类型的传统戏曲演出。负责节目策划的叶玫汝表示,大稻埕戏苑采主题式的方式,每周不同团队轮番登场,各团无不使出拿手好戏,拚台意味浓厚,例如去年九月的「歌仔戏经典连本戏」系列,由一心戏剧团的《战国风云》、明华园天团的《明朝遗恨》、秀琴歌仔戏团的《皇帝的秘密》,接力连演,重现内台连本大戏的盛况,戏迷回响热烈,票房成绩相当亮眼。

演出之外,大稻埕戏苑也开设研习课程,邀请专业老师教导歌仔戏、客家戏、黄梅戏等传统戏曲;此外,也开设插花、拼布、歌仔戏后场班、武场响器班等技艺类或后场类的课程,种类十分丰富。叶玫汝说,学员多是对传统戏曲有兴趣的民众,以武场响器班为例,教的即是打击类的锣鼓点乐器。而由于大稻埕拥有历史悠久的布庄及品茶文化,茶艺班也颇受民众欢迎,在茶艺班里,民众认识茶,也学会如何泡茶、品茶,是十分「在地」的一门课。

三月底正式营运  精采戏码与特展共襄盛举

大稻埕戏苑将于本月底正式营运,一系列的开幕活动,包括「唐美云歌仔戏团」的经典戏码《龙凤情缘》、「传奇戏曲经典传唱」、「经典折子戏汇演—戏曲百花春」、「怀念金曲风华再现」等节目,邀请戏曲名家云集,传唱百戏金曲;并由「林柳新纪念偶戏博物馆」以「大稻埕上河图」概念,融合大稻埕地区之戏曲、庙口、码头文化,举行台北地区布袋戏特展。相较于台北戏棚、宜兰传统艺术中心以外来观光客为主要客群,林慧芬说,大稻埕戏苑目前的定位还是以传统戏曲展演为主,服务戏迷,重新擦亮这块「戏窟」招牌,让大稻埕戏苑能够成为传统艺术的文化标的。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