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戏楼》中将呈现民国初年盛行的「男旦文化」。(国立国光剧团 提供)
戏剧

戏中戏中戏 刻画京剧百年史

《百年戏楼》诉说伶人往事

为敷演京剧百年风华,国光剧团新戏《百年戏楼》,首度尝试以舞台剧的形式,邀请新生代编剧赵雪君、现代剧场编导周慧玲和艺术总监王安祈共同编写剧本,运用「戏中戏中戏」的手法,刻画京剧发展中「男旦盛行」、「海派京剧」、「样板戏」三个不同时代的样貌,由京剧演员现身说法演绎京剧百年历史,也是从京剧视角观看、见证民国的百年史。

为敷演京剧百年风华,国光剧团新戏《百年戏楼》,首度尝试以舞台剧的形式,邀请新生代编剧赵雪君、现代剧场编导周慧玲和艺术总监王安祈共同编写剧本,运用「戏中戏中戏」的手法,刻画京剧发展中「男旦盛行」、「海派京剧」、「样板戏」三个不同时代的样貌,由京剧演员现身说法演绎京剧百年历史,也是从京剧视角观看、见证民国的百年史。

京典舞台剧《百年戏楼》

4/22~23  19:30   4/23~24  14:30

台北市社教馆城市舞台

INFO  02-29383567

清乾隆年间,昆曲因曲高和寡而式微,原称皮黄戏的京剧逐渐兴起,自四大徽班进京、花雅竞艳,再到清中、末期独享朝廷的厚爱。京剧艺术从形成、茁壮至完熟,成为称霸全中国的戏曲剧种,至今可以上溯达二、三百年。然而,回顾京剧发展史,真正左右影响现今京剧样貌,创造出身姿各异的艺术表现,大致可以从民国初年京剧的鼎盛时期说起,其中,名家辈出流派纷呈、男旦引领风骚,海派京剧热闹登场及文革时期革命样板戏的创作实践,可说是三个重要的关键。为敷演京剧百年风华,国光剧团新戏《百年戏楼》,首度尝试以舞台剧的形式,邀请新生代编剧赵雪君、现代剧场编导周慧玲和艺术总监王安祈共同编写剧本,运用「戏中戏中戏」的手法,刻画京剧发展中「男旦盛行」、「海派京剧」、「样板戏」三个不同时代的样貌,由京剧演员现身说法演绎京剧百年历史,也是从京剧视角观看、见证民国的百年史。

「里三层、外三层」  敷演京剧百年

王安祈以「里三层、外三层」形容《百年戏楼》错综交织的复杂情节。「外三层」指的是「戏中戏中戏」的结构。故事开场正是国光剧团要搬演一出名为《百年戏楼》的戏,而《百年戏楼》里又有《白蛇传》桥段。至于「里三层」,则是在《白蛇传》演出的过程中,技巧性地将京派「男旦」文化当红的一九一○年代、打创新旗号崛起的海派京剧的一九三○年代,和一九六○文革前后样板戏流行,及至来台发展的现代穿插其中,时空纵横。王安祈说,京剧早年的「男旦盛行」有其历史背景。民国之前,禁止女性登台,也不准女性看戏,因此女性角色只好由男人扮演。男人揣摩女性,男性间暧昧自然而生。民国初年为京剧全盛时代,四大名旦之首的梅兰芳结合「梅党」文人,共同开创多出深具「梅派」气韵的专属剧目,使京剧的文化地位更形稳固,成为当时最流行的大众流行娱乐,其他如「程派」程砚秋等亦纷纷起而傚尤。而梅、尚、程、荀等四大名旦都是男性,因此,以男旦为主的艺术诠释成为京剧史上重要的一页。

京派和海派之争,代表的是剧种的革命和创新。以北平、天津为主的「京派」强调身分、气韵、火候,以上海为主的「海派」京剧则强调气氛火炽热烈、真刀真枪,甚至新编时事剧;两种审美观也分别展现两大地域的文化背景及特色。王安祈表示,京派著重韵味,气派较为传统,海派则是流行曲也能入乐、真枪剑上舞台,娱乐性更高,在《百年戏楼》中以拚场手法呈现:「舞台上有两个戏台,两派的演员都在上演《水漫金山寺》」。京派的「雅」与海派的「俗」,共同成就廿世纪上半叶「雅俗共赏」的京剧大好局面。随后,京剧发展历经八年对日抗战、国共内战,也跟著两岸分治走向各自发展的道路,对岸尤其面临文革时代样板戏的巨大变革,传统戏完全被禁演,转而上演被视为「革命现代京剧」的《红灯记》等。文革后,虽然恢复传统京剧演出,但表演细节处理上的样板戏痕迹,则似乎形成了新的京剧传统老戏风格。至于新编戏的出色成果,则是京剧在台湾落地生根后,在廿一世纪之交前后折射耀眼光芒。

京剧团演舞台剧  后台工作人员首度现身幕前

参与剧本编写的周慧玲认为,京剧流变,由名角串起,但正写台面名角,以戏剧形式再现真实的名家流派的掌故与变革,题材和美学难再突破。反而是侧写京剧这一行业,给了她宝贵的百年文化的记忆细节与想像空间。例如,一双传承百年的𫏋鞋,记载著民国初始京剧的男旦轨迹,改装成彩鞋之后,它进入了不同的性别演绎,也同时迎向了另一段女性参与的变革风景。例如,文武管事从不粉墨登场,却是真正口传历史的执行者,他们的一双眼,默默侧映著角儿们台上风光台下沧桑的人生虚实。因此,舞台上,𫏋鞋、彩鞋与高跟鞋,锣鼓与流行乐,布幔与景片,烛光与电灯,共存互融,替换交叠,不仅陈述著京剧的美学传承、变易与革新,也隐喻不同历史片刻的切割、错置与并存。

王安祈说,《百年戏楼》这出戏定位为舞台剧,但其中可以见到许多京剧的演出。以魏海敏为例,她在戏里头必须扮演自己、扮演戏楼里的名角,也要同时扮演《白蛇传》里的白素贞,需要借重许多舞台剧的手法才能清楚交待和转换。而国光剧团的后台衣箱、化妆、音乐等工作人员则首度来到现身幕前,成为舞台上的角色,一同排练《百年戏楼》这出戏,「虚拟」这场演出,真实与虚幻之间的多重层次,堆叠杂陈百年来的时代变迁和伶人往事。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戏中戏  窥探台前幕后的虚实人生

戏中戏的剧本结构手法,在世界经典戏剧文本中颇为常见: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义大利剧作家皮蓝德娄的《六个寻找剧作家的剧中人》、英国剧作家汤姆.史托帕德(Tom Stoppard)的《真实事件》The Real Thing(1982),都曾运用类似的技巧,探索艺术与人生、虚构与真实之间的交错关系。在台湾,表演工作坊首演于一九八六年的《暗恋桃花源》堪称戏中戏的代表之作,赖声川以集体即兴的创作方式,将故事架构设定为一个舞台两出戏,一悲一喜,一古一今,在严肃气氛中不断闹出笑话,而在笑闹中又牵引出许多严肃的主题。屏风表演班的「风屏剧团」系列亦采戏中戏手法编写而成,其中又以《京戏启示录》最为纯熟,该剧以风屏剧团演出民国三十五年的梨园行「梁家班」,梁家班又在戏台上演出京剧《打渔杀家》,舞台上的故事层层相叠呼应,其间穿插剧团导演对父亲的怀念,以一制作戏靴的老先生为针线,穿引出剧团和戏班子的共同处境,为李国修半自传作品。(廖俊逞)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