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天艺术节 米洛.劳《安蒂冈妮在亚马逊》
2024/10/18~19 19:30
2024/10/20 14:30
台北 国家戏剧院
15年来,瑞士导演米洛.劳(Milo Rau)透过交融再现与纪实的手法,让演出不再只是描绘现世的舞台意象,而成为介入真实的政治手段。这种化譬喻为行动的创作突破艺术的既定框架,让人重新省思历史脉络、社会议题、文化认同、个人观感之间的纠结。从根特剧院到维也纳艺术节,米洛.劳企图唤醒多元族群的沉默之声,引爆挑战主流价值的争议话题,拓展具有全球视野的讨论空间。《安蒂冈妮在亚马逊》(Antigone in Amazone)结合希腊悲剧与巴西抗争者的运动,是实践「感性政治剧场」的最好范例。
发聋振聩的多元之声
《安蒂冈妮在亚马逊》的起源来自米洛.劳与「巴西无地农民运动」(Movimento dos Trabalhadores Sem Terra,下简称MST)的相遇。这个组织成立于1984年,反抗推行土地私有化的政客与财团,并透过教育、文化、媒体积极推动平权运动,消弭种族、阶级、性别歧视。MST也承继巴西「民众剧场」创始者波瓦(Augusto Boal)的衣钵,透过融合叙事和歌队的mística表演形式,带领不同世代的社群重温被压迫者的集体回忆。MST是拉丁美洲规模最大的左派团体,拥有150万非正式成员,融合了不同族群。(注1)对米洛.劳而言,汇集百家争鸣的声音、反映共存共荣的价值正是突破垄断资本主义的关键。
2020年,米洛.劳率领根特剧团(NTGent)团队前往巴西北部举办工作坊,引领不同年龄、阶级的上百位民众以拍摄和歌队的方式,重新撰写《安蒂冈妮》。选择这出经典,是因为他认为这个角色经过深思熟虑,勇敢向体制说不,并积极在极致对立的氛围中寻找共存之道。然而,欧洲已经失去诠释的正当性,但巴西受压迫的弱势族群仍显现她坚韧不拔的力量。他们抵抗主流社会价值的人生观充分突显剧中的人性价值。因此,米洛.劳企图融合希腊悲剧和他们的故事,推展一种交杂的舞台叙事,建构欧洲与南美、影像与现场、经典和当代的对话。
对米洛.劳来说,这种改编并非一种奠基于比喻的互文关系,而是一种占领。所有参与者必须运用自身经验占据经典,在原有的剧本架构中导入每个人独特的想法和体验,推展适用于当代的实务哲思。对导演来说,经典并非不可憾动的文化遗产,他鼓励改写剧本,以重新解读的方式开创原作崭新的一面,让剧场成为一个不同时代、相异族群、个别环境之间相互流通的空间,这种包容的集体性就是一种政治力的展现。
1996年,近万名MST示威者前往首都抗议,争取农地合法使用权,由于他们占领公路、阻碍交通,安全部长下令军警驱离,造成19名民众罹难、近70人受重伤。对导演来说,这桩惨案成为连结《安蒂冈妮》和MST的关键,同室操戈的内战怎么挑起人道和律法的冲突,人权运动该如何透过辞严义正的陈述撼动威权体系,映照出多元共融的价值?
唯有行动才能遏制危机
原民社运人士凯.萨拉(Kay Sara)是本剧的核心人物。透过她的参与,观众更能感受安蒂冈妮无惧无畏的决定,以及国家权利如何为了利益迫害少数族群、生态环境。这位行动实践者就像「瑞典环保少女」格雷塔(Greta Thunberg),投身集体运动,呼吁人们正视并解决迫在眉睫的灾难,但她俩不同的是萨拉拒绝媒体化的形象,坚持在地耕耘的长期抗争。经过长考,她决定不上台演出,只以影像呈现剧中几场重要场景。导演选择由酷儿演员Federico Araujo在舞台上代替她,引述安蒂冈妮的台词,仿佛暗喻这两位女性英雄只是缺席的精神领袖,唯有在场见证者付诸实行,现实才能有所改变。
米洛.劳希望演出的力量延续到剧场外。首演之后,他带领MST成员在欧洲推动「反漂绿运动」(Anti-Greenwashing movement),抵制大型跨国公司利用环保行销,滥伐亚马逊雨林土地。他试图建立一种「微型生态经济」,鼓励观众支持永续的生产系统。他强调:「解构体系远远不能遏止失控的现状,我们需要创建一个替代方案,一个全新的生产及消费经济体。」(注2)
注:
- 包括社运人士、农民、原住民、黑人奴隶后裔、女权运动者、LGBTQI+族群等。
- Milo Rau, “It’s not enough to deconstruct the system, you need an alternative”, interviewed by Natasha Tripney in The Stage, 11 May 2023.
米洛.劳的剧场与社会实践
2018年米洛.劳接任根特剧院总监时,发表改革目标,颠覆剧场制作的常态。他坚持不再揣摩世界,而要改变现实,并让演出成为真实的体验。他强调创作的透明化,让公众可以接触调研、选角、排练的过程。他一反欧陆剧场直接搬演经典的风潮,认为创作要改编其他作品,只能占演出的20%。种种创作戒律已经让人觉得惊讶,这位前卫导演更主张著作平权,及走出剧院进行排练,甚至是深入毫无文化基础设施的战地或冲突区域。《根特宣言》(Ghent Manifesto)突显米洛.劳企图颠覆剧场的定义,使它不再是附庸风雅的活动,并同时透过解构及介入,展现出它不容小觑的政治力。
为了质疑西方文明对他国的影响及探索欧州文化产业的效能,他将剧场创作扩延至全球争议的前线。《奥瑞斯在摩苏尔》(Orestes in Mosul,2018)带领被伊斯兰国迫害的民众排演希腊悲剧,以询问他们是否愿意泯灭仇恨、携手重建家园。(注1)《新福音书》(The New Gospel,2020)则深入义大利南部,透过伪纪录片形式结合耶稣受难的故事和难民受剥削的处境。《安蒂冈妮在亚马逊》则是这一系列《上古神话三部曲》(Trilogy of Ancient Myths)的最终章。
米洛.劳认为三部曲是西方文明的叙事根基,他企图以这种形式让人体会到现世的矛盾、存在的症结,进而推动具有批判力的集体运动。对他来说,面对愈趋分裂的当代社会,唯有剧场才能团结众人力量,创建解决气候、政治、经济危机的繁复乌托邦:「唯有透过神话,才能重新找回复杂的普世性。若资本主义已成为全球化的唯一现实,公民社会的诸多真实能否存在?」(注2)
注:
- 王世伟:〈寻找贯穿古今的悲剧性——凡.霍夫和米洛.劳从希腊悲剧省视当代恐怖主义〉,《PAR表演艺术》第332期(2019年10月),页136-139。
- Milo Rau, « Il n’y a pas de difference entre mythes et realite » in 24 heures, propos recueillis par Boris Senff, 8 janvier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