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阿忠与满室的手风琴,每一台的背后都有一个收藏的故事。(许斌 摄)
焦点专题 Focus 流浪之音.手风琴 手风琴收藏达人

简阿忠 玩赏研究又改装 给手风琴一个「家」

手风琴的收藏达人简阿忠,家中的手风琴收藏多达四十几台,有西德、东德、义大利琴,有小巧可爱为儿童、女性专用的手风琴、也有左右手都是按钮的巴扬琴。因为学口琴而与手风琴结缘的他,收琴、玩赏琴、也研究琴,甚至成为台湾少数几位会维修手风琴的师傅。简阿忠的家也是琴友们聚会的交流站,在收藏手风琴的时光当中,简阿忠也同时「收藏」了修琴的经验与同好的朋友们。

手风琴的收藏达人简阿忠,家中的手风琴收藏多达四十几台,有西德、东德、义大利琴,有小巧可爱为儿童、女性专用的手风琴、也有左右手都是按钮的巴扬琴。因为学口琴而与手风琴结缘的他,收琴、玩赏琴、也研究琴,甚至成为台湾少数几位会维修手风琴的师傅。简阿忠的家也是琴友们聚会的交流站,在收藏手风琴的时光当中,简阿忠也同时「收藏」了修琴的经验与同好的朋友们。

究竟是手风琴收藏「达人」,还是收藏「家」?直到采访前,我还是一直思考著这个问题。两者该如何分界?既然不以演奏为主,那么到底该以品牌了解程度?以收藏品的稀有度?还是数量的多寡来判断?我还是很难厘清……

和几位琴友一起到达前,这天的访问对象简阿忠已经来过电话,他准备好了两个车位,在细语绵绵的傍晚还特地到楼下等候我们的到来;楼上楼下地跑完,还里里外外地端出早已算好人数的咖啡来招待。进到屋内放眼望去,林林总总的手风琴以键盘式为主,各种牌子有不同等级的名字。类型有西德、东德、义大利琴,有小巧可爱为儿童、女性专用的手风琴、也有左右手都是按钮的巴扬琴。部分在展示柜中,另外几台则用铺著红毯子的高台摆放——但这还不是全部,多达四十多台的数量,让他连仔细擦拭保养的时间都来不及。这是简阿忠的家,也是琴友们聚会的交流站,在这里大家总是带著自己的琴来拜访,而他也慷慨地借琴给大伙儿拉奏。个性腼腆质朴总是带著微笑的简阿忠,让我第一次想到,手风琴收藏家,是否就是把「家」当作收藏手风琴的地方?

玩赏手风琴如玩赏名车

「就是这一台,订一台就要等一年的时间!」简阿忠雀跃地搬出他最新买的宝贝出来。这是台德国Honer厂牌中最顶级的手风琴,这种Gola等级的琴在台湾只有三台,半手工制造,定价就要一百三十多万。是手风琴的音色吸引他吗?倒也不是,声音各有主观欣赏的角度,他中意的是「品牌」。为什么要愿意花费时间金钱买下这部琴?他做了一个很有趣的比喻:「就像买车一样,日本车、韩国车,或德国双B的价位都有很大的差异。」玩车的人对车子的性能有一定的坚持,而他,就像是把百万名车抱在怀中赏玩一样开心。

等了一年,琴好不容易从德国送来,却意外连连。当时是二月份,一切都没有问题。但因为手风琴非常精密,到了四月时台湾气候开始变化,湿气和温度的问题,让他发现好多个键盘居然「卡键」,压下去之后跳不上来。怎么办?无计可施之下只好寄回德国维修。这么一往一返又三个月过去。回来的时候完好如初,他非常满意,而且附回来的文件中有哪些人修理过、制造的师父是谁,都有正式的签名文件保证,就像是身分证一样,相当有保存的价值。

送修不但没有收取费用,还因为他们不知道台湾气候问题,做得太过于精密以至于产生问题而道歉。但过不了多久,台湾发生风灾、雨也下得很又久又潮湿,结果同样的问题又发生一次。当代理商建议他寄回去修理时,他却摆摆手说:「我不寄了,我自己修理!」但要怎么修理?他自信满满地说:「我自然有办法!」

不只搜集还研究改装

要说手风琴的珍品,他还拥有这个乐器最开始成为手风琴形状所生产的第一批琴。那是一八五二年新厂成立后所制造,推估琴龄也有上百年了。简阿忠说,当时的制琴师傅有将近两百人,但现在只剩两人而已,我们这才了解为什么新琴的订单要花上一年的时间。但第二批琴托朋友的儿子从德国买了二手货来,却差一点被他给丢掉。因为琴可能是从旧乐器行或跳蚤市场买的,有几个音不好,还有换排簧的几个按键卡住,根本不能动;想要打开来看,更是连螺丝都生锈拆不开来。好在简阿忠的儿子在隔壁做电子加工,过来一看就说:「有啊,这些小螺丝我这边都有!」简阿忠一听大为欢喜,就大胆地将它改造,不但零件换新,调音也自己来。从头到尾整理好之后,他自豪地说:「这一部的音量一点也不输其他同等级的手风琴!」不但如此,他还像手机镶钻一样帮它美化外型。最妙的是他修理也修理过了,装饰也装饰过了,就乾脆将自己的名字贴上去,成为以自己为名的「名牌」,而这台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手风琴,可说是他最有感情,也是最有价值的收藏。

但到底这些收藏的趣味性在哪里?简阿忠不是只将它们从各地搜集来而已,令人意外的就是他靠著自己的研究、发明工具来修理,成为台湾少数几位会维修手风琴的师傅。对此,他虽然笑著说:「手风琴太多,自己不学调音不行。」但一旁自制的工作台,方便到下面可以用脚踩鼓风,将拆下来的排簧放上去就可以发出声音,这让我们相信,没有高度的热情和耐心,怎么可能有如此的巧思?

除此之外,他还能够改装手风琴的结构。像他喜欢拿一台琴来弹,但它却没有较大型排簧那么多的数量,因此就自己著手改排簧的顺序。但因为机关错综复杂,外面按键一变换,内部开放或闭合都需要一致。那些拉板置换成哪些?脑筋不清楚是办不到的。简阿忠笑著说:「改这台手风琴,光是想里面的组成如何转换,还没有动工前,就花了一个礼拜的时间想。真正开始改是一天就可以完成,但装下去之后,竟发现只对一半。为什么只对一半?因为按键按下去没问题,但要转换成其他的,居然就回不来!该怎么办?只好再想,于是又花了一天半的时间才解出答案,并且再花两天才将更为混乱的结构改到自己想要的模式。」前后总共两个礼拜的时间,就像将一个复杂的数学题目解开一样,享受到无比的乐趣与成就感!

因学口琴与手风琴结缘

但简阿忠是如何接触到手风琴的?其实是和口琴有关。他说,大约在他十、十一岁时,有位亲戚搬家,在搬动桌子的时候抽屉突然开了,里面露出一支口琴。他一看非常好奇,而表哥就慷慨地将这把口琴送给了他。有了人生第一样乐器,他爱不释手地自学、练习。后来到了工厂上班,厂中有位管理员是口琴会的讲师,但他从来不知道,神气的他以为自己就是最厉害的了,中午休息就在那里吹,没想到竟有同事嗤之以鼻地说:「这不算什么,有人可以一次吹两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演奏方式,他一点也不信。但隔天同事真的把他请来,才让他开了眼界。经由这位管理员的介绍,他就到中华口琴会去学习。一进去就是高级班,现在不但两支口琴一起吹没有问题,连改琴、调音、搜集口琴都是从那时学来的。

后来到大陆旅游,看到乐器行卖手风琴,觉得价格不高就买回来,从此与这项乐器结下不解之缘。「那时候都不会拉,只有用口琴的原理摸索了三、四年。」直到认识了手风琴演奏家陈汉彬,才终于有了请教的对象;在陈汉彬的带领之下,简阿忠于是也有了登台义演的程度。这么多年来,因为认识许多年事已高的那卡西乐师抛售手风琴,他也就在「这台形状也不错、那台也值得留下来」的情况下,不知不觉地累积了那么多宝贝。但只要是搜集,就一定有过付出高额的「学费」才知道买错的经验,不过在简阿忠的巧手中,又总能够将这些「美丽的错误」重新改头换面。

要给手风琴一个更好的「家」

搜集这么多,家人有没有反对过?他忍不住笑说:「当然有!买第一部都没有人讲话,买了四、五部会念,但再买,太太就不管了。」未来,在宜兰的家盖好后,这些手风琴就会有更好的安身之所,而琴友们也多了一个地方可以聚会热闹。如果是这样,那么这个收藏家,是不是也为手风琴找到了一个更好的家!那么到底是「达人」,还是「家」,已经都不重要了。

喝著简阿忠泡的咖啡,有背景音乐衬托,这满室都是手风琴围绕的地方顿时成了别有风情的「咖啡馆」。在收藏手风琴的时光当中,我相信简阿忠也同时「收藏」了修琴的经验与同好的朋友们。每一部手风琴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说不清楚的时候就用弹的吧!在这里喝咖啡,果然是手风琴最对味!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