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下来,NSO交出的成绩单,证实了吕绍嘉在乐季手册里推崇的「高水准的演奏实力」与「无穷的潜能」。(林敬原 摄 国家交响乐团 提供)
焦点专题 Focus NSO新乐季,倒数计时!!

乐团曲目与听众品味

由NSO 2010/11与2011/12乐季曲目谈起

在宣布接掌NSO的记者会上,吕绍嘉曾说,今日的生活步调,大家都要快,他希望能够「慢」下来。看到二○一○/一一乐季曲目时,不免会想,这样的曲目要如何「慢」?吕绍嘉在第一年即大胆挑战史特劳斯的《艾蕾克特拉》,只能用「超快」称之。一年下来,NSO交出的成绩单,证实了吕绍嘉在乐季手册里推崇的「高水准的演奏实力」与「无穷的潜能」,不是客气话,其中的因素固然很多,他的曲目安排功不可没。

 

在宣布接掌NSO的记者会上,吕绍嘉曾说,今日的生活步调,大家都要快,他希望能够「慢」下来。看到二○一○/一一乐季曲目时,不免会想,这样的曲目要如何「慢」?吕绍嘉在第一年即大胆挑战史特劳斯的《艾蕾克特拉》,只能用「超快」称之。一年下来,NSO交出的成绩单,证实了吕绍嘉在乐季手册里推崇的「高水准的演奏实力」与「无穷的潜能」,不是客气话,其中的因素固然很多,他的曲目安排功不可没。

 

在国内爱乐者引颈企盼多年后,吕绍嘉终于接下NSO音乐总监的职务。上任的第一个乐季二○一○/一一,正跨越了马勒出生一百五十周年、逝世一百周年的年份,马勒成为乐季的核心,是可想而知的。然而,仅有马勒的作品不足以排出一个乐季的曲目,必须搭配其他的作品。在马勒之外,NSO的二○一○/一一乐季曲目里,有许多被国内视为「冷门作品」,不免令人好奇,国内爱乐者对如此曲目安排的接受度会如何?如今,乐季接近尾声,可以看到,一般而言,虽然有冷门作品的音乐会票房较差,但都比预期的情形好,并且,听过这些音乐会的人,多半都有发现新大陆之感。正因为如此,大家开始期待吕绍嘉端出的下一个乐季的菜单,也开始注意,乐团的曲目安排似乎有些学问。就这一点而言,吕绍嘉可称成功地以行动告诉大家,古典音乐世界里,还有很多很多精采的作品,它们或许不能抓住每个人的脾胃,但也都各有千秋,值得爱乐者深思与探索。

第一个乐季曲目  反映吕绍嘉习乐历程

事实上,二○一○/一一乐季里,NSO演出的马勒作品仅有第三、四、五、七号交响曲与《少年魔号歌曲》;其中,后两者较少被演出,《少年魔号歌曲》完整地以管弦乐版呈现,在全世界都不算多。围绕著马勒这个核心的,是马勒的艺术故乡维也纳,在这里,由十八世纪末到廿世纪前卅年,建立了连续的交响乐传统,亦即是由所谓的维也纳乐派(海顿、莫札特、贝多芬)到第二维也纳乐派(荀贝格、魏本、贝尔格),一脉相传。这个系列不仅有布拉姆斯与布鲁克纳,也还有较不为人知的廿世纪初维也纳作曲家的音乐,例如柯恩哥德(Erich Wolfgang Korngold,1897-1957),当年曾被马勒视为天才儿童,却以著名的电影配乐家终老于好莱坞。

以维也纳作为接掌NSO第一个乐季的核心,也反映了吕绍嘉的习乐过程:维也纳是他科班学习指挥的地方。虽然在廿世纪里,维也纳历经两次世界大战,但那份独有的世纪末音乐氛围,至今都可以感受到。维也纳当年并没有善待它孕育出来的音乐家,如马勒、荀贝格等人,但今日,维也纳依旧以他们为荣。

在乐团经营日趋困难的今日,理想性再高的人士,也得务实地面对票房的考量。音乐会里多半少不了著名的独奏家,以吸引那样乐器的学习者,可有基本的票房保证,NSO的「名家」系列即是如此。特别地是,这个名家系列还加上「探索」,探索较为一般人忽视的作品,二○一○/一一乐季以北欧、东欧的作曲家为主,并向东延伸到俄国。必须一提的是,这些中欧边缘的地区开始在音乐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在十九世纪末至廿世纪初,时间上,与马勒及第二维也纳乐派相同。

一场音乐会  展现缤纷的作品时空

虽有三个系列,在整体音乐会曲目安排上,这三个系列巧妙地彼此参杂,让特定来听音乐会某部作品或某位名家的听众,有机会接触其他的音乐。于是,一场音乐会里,作品的时空可能很缤纷,不再执著于一致的风格或时代,这亦是近年欧洲各大乐团排曲目时的常见现象,因为,扩大欣赏者的曲目认知,不要「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是大家一致的目标。

在德国,演出界的这个共识,其实一直存在,只是各个乐团和剧院面对的听众群不同,实际做的程度也就不一样。一九八九年,东欧共产世界逐步瓦解,对于原本就崇尚自由的音乐艺术,有著多方面的直接影响,不仅是音乐家大量涌入西欧,也让西欧世界的爱乐者对源自东欧地区的音乐有著更多的好奇,研究者可以直接接触一手资料,对于音乐的理解有著不可磨灭的贡献。音乐史的史观与艺术观渗入演出者与欣赏者的音乐认知里,让开拓曲目的工作,不再那么艰困。在柏林,稀有曲目的音乐会,经常在演出前,售票处大排长龙,因为大家都想,不会有人听,临时去买就好了,导致音乐会被迫延后开演,也形成一个奇观。

在宣布接掌NSO的记者会上,吕绍嘉曾说,今日的生活步调,大家都要快,他希望能够「慢」下来。看到二○一○/一一乐季曲目时,不免会想,这样的曲目要如何「慢」?吕绍嘉在第一年即大胆挑战史特劳斯的《艾蕾克特拉》,只能用「超快」称之。一年下来,NSO交出的成绩单,证实了吕绍嘉在乐季手册里推崇的「高水准的演奏实力」与「无穷的潜能」,不是客气话,其中的因素固然很多,他的曲目安排功不可没。

纪念廿五周年  老面孔带出新体验

相形之下,二○一一/一二乐季曲目里,出现很多「老面孔」,因为NSO要过廿五岁生日,要回顾既往,也要展望未来。除了演出马勒最受欢迎的三部人声交响曲第二、第八和《大地之歌》外,许多音乐会的常演作品,不仅北欧、东欧的作品未被放弃,斯特拉温斯基的芭蕾、白辽士、德布西、拉威尔的诸多名作,都赫然在列,让前一季较少出现的巴黎,在这一季盛大上场。特别的是贝多芬系列,邀请华人名家合作,演出的却是较冷门的作品,扩大曲目的诉求,依旧可见。挑选的三部梅湘(Olivier Messiaen,1908-1992)作品音乐会,应和三场首演国人作品的音乐会相同,将会吸引大量作曲界人士,至于其他的爱乐者是否乐于尝鲜,且拭目以待。

有几场音乐会的曲目安排,展现了吕绍嘉的精心思考,以《吕克特之歌》搭配《大地之歌》,系因为《吕克特之歌》的音乐里,隐隐可闻《大地之歌》之声响,为下半场的聆听做准备。以梅湘的《基督升天》L’Ascension搭配浦契尼的《安洁莉卡修女》,反映欧洲艺术文化里无所不在的天主教背景,梅湘地下有知,应会颔首微笑;至于作曲界人士是否只来听上半场,让人好奇。以华格纳的《崔斯坦与伊索德之前奏曲与爱之死》搭配梅湘的《爱之交响曲》,也会是梅湘的最爱,因为,对作曲家而言,「崔斯坦与伊索德」传奇在生命里,有著极重的份量。若再加上《异邦之鸟》Oiseaux exotiques,梅湘生命里的三大支柱:天主教信仰、大自然、「崔斯坦与伊索德」传奇,全数到齐。

音乐史观与艺术观  透过指挥棒带给国人

带领NSO的第一个乐季,演出史特劳斯的《艾蕾克特拉》,吕绍嘉似乎要向指挥启蒙老师陈秋盛致意:以《艾蕾克特拉》呼应陈秋盛自北市交退休前指挥的最后一部歌剧《莎乐美》。第二个乐季里,以音乐会形式演出《安洁莉卡修女》,浦契尼较少被演的独幕剧,再在国家剧院演出《蝴蝶夫人》,吕绍嘉要以行动告诉爱乐者,虽然歌剧DVD多到数不胜数,进音乐厅和剧院的现场聆赏经验,才是真正的、实在的。

吕绍嘉,这位在德国音乐系统里快速成长的NSO音乐总监,将他在欧洲吸取的音乐史观与艺术观,不仅透过指挥棒,也透过曲目的安排,希冀逐年提升国人的聆乐品味和视野,二○一一/一二乐季的曲目看似「慢」,却也还有不少的「快」。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纪念大师-张岫云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