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在今日,不论东方或西方,搬演莎士比亚的剧本都是个挑战。

首先,莎士比亚是语言天才,由于文艺复兴时代的英国戏剧多在白天演出,舞台常是空台,其余全凭观众想像,所以语言的感染力格外重要。莎剧的对白字字珠玑,修辞华美,意象繁复,可说收录了人类史上最丰富的字汇。从高不可攀又难以驯服的语言,到舞台上可被言说、表述、传达和理解的声音,就是一趟足以让人毕生不断操演,无穷尽探索的功课。在主要流传莎剧的英美两地,尚且有莎剧语言表演的专门课程,而「莎士比亚」在中文世界的意义,更长期存在著转译上的尴尬:「莎剧」往往代表一种勉强称为「诗」的不甚通顺的修辞译语所组成的所谓文学经典。其次,莎士比亚的剧本耐人玩味,提供多种角度解读和不同面向探究,尤其对人性精辟的观照,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世界共通性。面对开放性的文本,导演要采取何种观点诠释,将莎士比亚带到当代观众面前,考验著创作者对莎士比亚的理解和个人的美学策略。

二○○八年,英国「与我同行」剧团导演迪克兰.唐纳伦执导的俄语版莎翁喜剧《第十二夜》在台湾上演,为国内观众展示了一出成功的莎剧制作,我们发现,莎士比亚不再那么遥不可及,艰涩难懂。在重视导演诠释权的当代剧场中,唐纳伦的作品难能可贵地将舞台、角色及剧本的诠释空间还给演员。导演之于演员,对他而言,就如同「教练之于球员」,导演唯一的责任,就是确保排演时的流畅演出。剧场永远是最好的学习场所,透过排练场的集体创造与互动,他和演员之间彼此学习、互相启发,如此的谦虚态度,也同样反映在他面对经典的演绎上。一如唐纳伦接受本刊采访时的说法,选择做莎剧,是因为莎翁不断地给人惊喜;「你必须在谦逊与无知的状态下接近莎翁。他不是为了教我们而在那里,我认为,他像个同辈般,牵著手带著我们,引领我们,到达无与伦比的风景中。」这位当代剧场大师的工作方法,或许可以提供一条路径,让我们更靠近莎士比亚一点。

江山代有才人出,在竞争激烈的全球乐坛,谁是下一个指挥大师接班人?继○八年本刊首度推出「指挥星光帮」的专题,评比预言谁将是乐团指挥的明日之星之后,今年再度为乐迷们同步更新世界顶尖乐团指挥的最新名单。在欧美景气持续低迷、交响乐团破产时有所闻的当前,年轻指挥出头天,为老乐团改头换面注入新气象,似乎成了一波趋势,寄望能借此冲破低迷景气的契机。这些乐坛新秀,多半出身音乐世家,从小展露过人的音乐才华,并且被训练成为具有指挥特质的品格和涵养。除了实力坚强,千里马也得有伯乐赏识,大师的加持是年轻指挥们的强力靠山,被钦点担任副手或代打,为他们执掌乐团种下机缘。此次专题,严选十位乐坛指挥新星,邀集来自媒体、乐界、学界、产业圈的各派人马,进行评选。谁将在未来乐坛独领风骚?谁又具有明日大师风范?立即揭晓。

对照古典乐坛的新人辈出,传统戏曲的人才断层,则是普遍面临的困境。缺乏前辈艺人的养成环境与时代氛围,当下外在客观环境的改变,对传统戏曲的影响与冲击剧烈,新生代演员面对的挑战更为严峻。撑起家族戏班的孙诗珮、孙诗咏,从小耳濡目染的刘建华与刘建帼,科班出身的许栢昂与黄宇琳,半路出家的李佩颖,各自走上属于这一代戏曲演员的传承之路。在这些年轻人身上,我们看见传统戏曲的新希望。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