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雨
-
焦點專題 Focus 當樂聖遇上莎士比亞
穿越時空的共鳴
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在德語地區興起的浪漫主義文學思潮及莎士比亞熱,身在這樣的熱潮中,貝多芬也被莎劇描述的豐富世界與人性情感所吸引,除了自身擁有多版本的莎劇全集德文譯本,還數次想送莎翁全集給心儀對象,可見他也是鐵粉之一。而他也常以莎劇場景或角色編織入樂,《科里奧蘭》、《羅密歐與茱麗葉》、《哈姆雷特》、《馬克白》、《暴風雨》等,都能在其經典中覓得蹤跡
-
特別企畫 Feature 2012台灣國際藝術節 情報首發
《暴風雨》來襲! 透視迪克蘭.唐納倫與他的莎劇表演法
我不斷跟自己說,別再跟莎士比亞搏鬥了,做點別的吧。我想的不是,我必須做另一齣莎劇,我想的是,做些不是莎士比亞的吧!卻還是一直回到莎士比亞。 迪克蘭.唐納倫 一九八一年,畢業於劍橋大學法律系的高材生,迪克蘭.唐納倫和尼克.奧門羅,組成「與我同行」劇團。 他們自願性失業,拿政府的救濟金,運用有限的資源作戲,從愛丁堡藝穗節出發,巡迴大小鄉鎮,最終回到倫敦,成功打響名號。 卅年過去,當初的小小劇團,演變成今日享譽全球、與英國國家劇院並列為兩大戲劇機構,並擁有一個俄國子團的國際性團隊。 他們製作冷門古典劇目,也引介當代劇作家的前衛文本,但搬演製作次數最高的劇作家,毫無疑問地是莎士比亞。 幾近空台的舞台設置,簡單有效的物件運用,導演迪克蘭.唐納倫的莎劇,僅憑藉著演員的表演,即讓莎士比亞如同我們的同代人,讓台下的觀眾與他同行。 究竟,迪克蘭.唐納倫的導演秘訣為何,將四百年前的劇本,活生生地在觀眾面前展開,沒有距離?讓我們想見的、已知的莎劇,每每都有我們未曾想過的新角度? 繼《第十二夜》後,迪克蘭.唐納倫的另一齣莎劇製作《暴風與》將在明年的台灣國際藝術節上演。趁此機會,本刊帶你一同探索、發現、透視他的莎劇表演法。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莎士比亞的挑戰
在今日,不論東方或西方,搬演莎士比亞的劇本都是個挑戰。 首先,莎士比亞是語言天才,由於文藝復興時代的英國戲劇多在白天演出,舞台常是空台,其餘全憑觀眾想像,所以語言的感染力格外重要。莎劇的對白字字珠璣,修辭華美,意象繁複,可說收錄了人類史上最豐富的字彙。從高不可攀又難以馴服的語言,到舞台上可被言說、表述、傳達和理解的聲音,就是一趟足以讓人畢生不斷操演,無窮盡探索的功課。在主要流傳莎劇的英美兩地,尚且有莎劇語言表演的專門課程,而「莎士比亞」在中文世界的意義,更長期存在著轉譯上的尷尬:「莎劇」往往代表一種勉強稱為「詩」的不甚通順的修辭譯語所組成的所謂文學經典。其次,莎士比亞的劇本耐人玩味,提供多種角度解讀和不同面向探究,尤其對人性精闢的觀照,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世界共通性。面對開放性的文本,導演要採取何種觀點詮釋,將莎士比亞帶到當代觀眾面前,考驗著創作者對莎士比亞的理解和個人的美學策略。 二○○八年,英國「與我同行」劇團導演迪克蘭.唐納倫執導的俄語版莎翁喜劇《第十二夜》在台灣上演,為國內觀眾展示了一齣成功的莎劇製作,我們發現,莎士比亞不再那麼遙不可及,艱澀難懂。在重視導演詮釋權的當代劇場中,唐納倫的作品難能可貴地將舞台、角色及劇本的詮釋空間還給演員。導演之於演員,對他而言,就如同「教練之於球員」,導演唯一的責任,就是確保排演時的流暢演出。劇場永遠是最好的學習場所,透過排練場的集體創造與互動,他和演員之間彼此學習、互相啟發,如此的謙虛態度,也同樣反映在他面對經典的演繹上。一如唐納倫接受本刊採訪時的說法,選擇做莎劇,是因為莎翁不斷地給人驚喜;「你必須在謙遜與無知的狀態下接近莎翁。他不是為了教我們而在那裡,我認為,他像個同輩般,牽著手帶著我們,引領我們,到達無與倫比的風景中。」這位當代劇場大師的工作方法,或許可以提供一條路徑,讓我們更靠近莎士比亞一點。 江山代有才人出,在競爭激烈的全球樂壇,誰是下一個指揮大師接班人?繼○八年本刊首度推出「指揮星光幫」的專題,評比預言誰將是樂團指揮的明日之星之後,今年再度為樂迷們同步更新世界頂尖樂團指揮的最新名單。在歐美景氣持續低迷、交響樂團破產時有所聞的當前,年輕指揮出頭天,為老樂團改頭換面注入新氣象,似乎成了一波趨勢,寄望能藉此衝破低迷景氣的契機。這些樂壇新秀,多半出身音樂世家,從小展露過人的
-
特別企畫 Feature
務實製作 集體打造劇場風景無限
如同唐納倫多次在訪問中說到,他是個相當務實的人;與我同行的莎劇搬演風格便是在劇團成立初期,估量現實中的各方條件所發展出來的在這些現實的挑戰之下,集體演出無疑是搬演莎劇最有效的做法。對觀眾來說,看著演員在下個時刻換了角色演,更是觀戲的樂趣之一。演員分飾多角與角色的性別交換,也時時帶領了解莎劇的觀眾對莎劇產生不同的解讀。
-
特別企畫 Feature 人物專訪
唐納倫:莎翁如同輩,牽著我們走進無與倫比的風景
英國莎劇名導迪克蘭.唐納倫,繼二○○八年以俄語全男班演出的《第十二夜》驚豔台灣觀眾後,又將讓同批精采演員帶著莎翁的收山之作《暴風雨》來台。唐納倫對莎劇的當代詮釋極簡又精練,總是讓演員在台上綻放無與倫比的風采,趁此機會,本刊也透過電子郵件提問,邀唐納倫一談他對莎劇與莎劇表演的精闢見解。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演員與標靶》看唐納倫的工作方法
紮紮實實 創造充滿生命力的時空
在唐納倫的戲裡,他想盡辦法讓演員忘掉專注自己而看到、關注對手,進而讓演員極盡可能地以僅有微量的詞語和聲調,一樣長著四肢、一顆腦袋的肉身去說服、化解、逼迫對手,同時也是說服著觀眾唐納倫的劇場不是為了極簡而極簡,他只是相信表演和劇場最根本的力量。
-
特別企畫 Feature 演員觀點看唐納倫《暴風雨》
寫實訓練精準肢體 映照當代俄國社會
常有人將寫實表演和肢體劇場拿來做比較,誤以為寫實表演不強調聲音和身體的訓練,但這些傳承自史坦尼斯拉夫斯基訓練的俄國演員正好清楚地告訴我們事實並非如此。在《暴風雨》一劇中,正因演員的身體訓練有素,才能完成許多出人意表的驚喜場景:如費迪南「被迫搬運千百根木頭,還需要一一擺好」的戲,精靈愛麗兒搖身一變為木頭,不但清楚點出精靈的身分,舞台上也不需要任何道具,演員本身的重量也足以令對手演員完全不需要「演戲」。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小島上的世界大舞台
莎翁的最後劇作《暴風雨》,就像把世界這個大舞台放在一座孤島上,搬演其中的愛恨情仇,一六一一年成書至今,此劇成為最常被搬演的莎劇之一。但近代導演如何透過劇場重新解讀這個莎翁經典中的經典?本文列出五個精采版本,讓讀者窺見其中奧妙。
-
藝@電影
過年喜洋洋 電影院裡看表演藝術
二月通常是表演藝術的淡季,不過今年二月從過農曆年開始到三月,院線卻出現了不少與表演藝術有關的重量級電影。或是以芭蕾為背景探討人性的《天鵝湖》,或是直接讓你在電影中觀看絕美舞蹈的《公主的迷思》,還有以劇作家故事為主線的《唐喬凡尼》等等,都可讓你體驗舞台精采表演的魅力。
-
特別企畫 Feature 劇場無敵變形金剛
21世紀,百無禁忌「玩」莎劇!
莎士比亞的作品,歷經數百年各家錘鍊,到了現在依然是劇場導演最愛挑戰的劇場文本,或是揉雜多元文化,或是乾坤大挪移轉換時空,或是電影廣播相互參照,總之就是「愈玩愈好玩」,而且厲害的是,能讓觀眾看了超級變變變的各家展演之後,還會想找到原典,一讀莎士比亞的無邊風景。
-
戲劇
當代二十年,傳奇不朽
每個時代,總有引領風騷的文人或藝術家,會發出高聳入雲的美妙獨唱。但是,台灣的京劇界,卻忽焉冒出一堆打群架的好手,為台灣在世界劇場打出了一條活路。因為他們的根(京劇背景)是那麼傳統,莖(劇團整體)是那麼堅強;所以,他們開出來的葉(結合傳統跟現代)與花(演譯世界經典)才能那麼迷人。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柔性政變
十月看完當代傳奇劇場的《等待果陀》,吳興國的表現遠比《暴風雨》裡好的太多。但青年演員盛鑑及演「垃圾」的丑角林朝緒和演暴發戶的馬寶山則令人刮 目相看。盛鑑剛「黯然」離開台灣最活躍的國光劇團一個從小坐科、在鼻青臉腫中長大的京劇演員離開京劇團,不是黯然是什麼?十五年前的吳興國不也是噙著 淚水離開。在傳統師輩眼裡,他們是叛徒。 離開之後,卻見戲曲演員海闊天空的新舞台。中國京劇名伶梅蘭芳說:「演員需要靈活運用程 式,不能被程式所困。」戲曲程式不是限制,但那個鼻青臉腫造就的紮實根基,只要靈活運用,卻讓傳統可開可闔,穿古通今,東西遊走。傳統的創新哪裡需要大破 大立,原來從梅蘭芳開始,傳統戲曲的柔性政變就不斷在每個時代裡發生推翻與被推翻。 因為即將登場的雲門舞集《狂草》、及王心心的「王心心作 場」,這一期我們製作了「傳統的現代啟示錄」,台灣這幾年在傳統的創新上走出了許多成功的案例,不管是傳統戲曲的現代化,或者結合傳統元素的現代創新,從 明華園到當代傳奇劇場,從雲門舞集到國光劇團,從漢唐樂府到霹靂布袋戲,塑造了台灣當代藝術既傳統又時尚的經典面貌。 我們用「柔性政變」來 形容這樣的轉變與創新,因為並沒有破四舊,只是不斷融入新的時代情感、時代節奏,傳統的在朝與在野可能都有喧囂或喝采,但我們看到每一個時代裡出現它的最 新,也有它被尊崇的古老。傳統不能逆時代而存,而時代面對傳統亦應謙卑。老祖宗的東西如果要「靈活運用」,就正如《等待果陀》節目單裡,年輕的盛鑑在這一 齣作品裡的體會:「唯有紮實的傳統基礎才是創新的後盾。」 西方的傳統藝術裡,最被我們熟悉的該是芭蕾吧,有趣的是,在柏林,古典芭蕾霸佔數 百年的歌劇院,今年也在歐陸頗具指標性的「八月舞蹈節」裡,出現後現代舞蹈企圖「攻城略地」的一場「柔性政變」。事實上,九月下旬法國當代舞團瑪姬.瑪漢 來台演出的《環鏡》也在柏林觀眾裡引起各式各樣擁抱與反對的意見:走路算不算舞蹈? 一再重覆算不算?《環鏡》究竟是不是一支舞蹈?新世紀以來的現代舞發展是不是遇到了瓶頸?在這些似舞非舞的作品裡究竟還有沒有新鮮事兒?我們在歐洲的作者 林冠吾,給這次藝術節的幾支重要作品如何顛覆傳統,作了詳細的描述與觀察。
-
表演藝術年鑑專文PERFORMING ARTS YEARBOOK 表演藝術二○○四年度回顧
從「變」中尋找新契機!
由《PAR表演藝術》雜誌所出版的《中華民國表演藝術年鑑》,自民國八十四年出版以來,一直是國內表演藝術界重要之出版品。今年邁入第十本,並且嶄新改版。正如文化評論大師南方朔在今年年鑑年度回顧評論文章所說,此刻的台灣,無論政治、企業、文學、藝術,都已到了人的世代交替、標準的新舊交替、方向的新舊交替的新階段。去體察這種「變」,並在「變」中尋找新的契機,或許也是表演藝術界格外要用心揣摩的吧!
-
戲劇
失準的氣象預報
京劇中京白與韻白所顯示的是一種提供角色身分辨認的程式化做法,這和莎翁劇本中韻文和散文的使用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從《暴風雨》的演出中,魔法師波布羅在面對不同角色時,忽而京白、忽而韻白,忽而又如尋常口語的語言模式,除了勉強表現為心思的混亂,實在難以讓觀眾掌握創作者真正的目的。
-
特別企畫 Feature
暴風雨來了 The Tempest is Coming!
當古典遇上現代,當東方遇上西方, 當莎士比亞遇上傳統戲曲,當環球舞台遇上一桌二椅, 當電影遇上劇場,當徐克遇上吳興國, 所有元素熔於一爐,魔法師即將站上舞台呼風喚雨。 一九八六年,吳興國以《慾望城國》展開「當代傳奇」, 那是他第一次用莎翁的血肉試煉東方的靈魂, 對京劇的熱情從此化作一場永不停歇的革命。 二○○一年,以《李爾在此》二度創造莎翁的東方傳奇, 自稱憤怒又瘋狂的吳興國仿若李爾,革命路上踽踽獨行, 但只要京劇不死,他這美好的仗還要繼續打下去。 二○○四年,《暴風雨》試圖再創舞台驚艷, 電影導演徐克魔幻手法操演視覺奇觀。 眾聲喧囂的孤島上,吳興國要這些騷動的靈魂大和解。 但東方美學和西方文本正面交鋒, 究竟是大和解還是大對立?注入的是斷命丸還是還魂丹? 且讓我們穿越《暴風雨》,拆解這兩大魔法師的技法竅門
-
特別企畫 Feature
兩大魔法師,在充滿噪音的島上交鋒
莎翁晚年的歸山之作《暴風雨》,豐富的角色與驚人的戲劇張力,向來是藝術創作者喜於挑戰的文本與題材。香港大導演徐克向以特殊的風格稱霸華語影壇,如今將在台灣的舞台與莎翁正面交鋒,一起施法召喚《暴風雨》,影評人聞天祥特地在暴風將屆的時刻,透過對莎翁文本的分析,與彼得‧格林納威、德瑞克‧賈曼兩位的電影詮釋作品,為觀眾破解穿越這場「暴風雨」魔法的竅門。
-
特別企畫 Feature
升溫中的混血活力
台灣外籍聯姻的普遍,正在改變新的人口結構與文化面貌。而隨著兩岸的文化交流,也將有越來越多的華人藝術家,在藝術的國度裡創造不可限量的結合潛能,我們是不是已能接受「混種」與「移民」,在未來的台灣藝術發展上將是新競爭力的重要基因?
-
複合風
《暴風雨》首次登「台」,魔法師大唱皮黃
吳興國將邀電影導演徐克,將莎翁晚期經典之作《暴風雨》搬上舞台。融冶了政治暗算、放逐、海難和魔法、精靈的《暴風雨》,由於內涵深邃、製作難度高,台灣自製,這是頭一遭。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大陸〕 北京掀起「話劇熱」 爲紀念中國話劇九十周年,新年伊始,文化部、中國文聯聯合舉辦了大陸各地十八台經典劇目及新創劇目的展演,使北京舞台呈現一派繁榮景象。廣州話劇團《男兒有淚》、中國靑年藝術劇院《全是北京人》、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尊嚴》、遼寧人民藝術劇院《船廠歲月》、南京市話劇團《大江奔流》、福建省人民藝術劇院《滄海爭流》、天津人民藝術劇院《蛐蛐四爺》等,受到歡迎,場場滿座。此次展演劇目中,最引人矚目的當數南京軍區前線話劇團推出的《虎踞鍾山》,該劇以劉伯承創辦軍事學院爲背景,風格厚實凝重,大氣磅礴,凸顯出創、演人員的藝術功力。 (蕭勇) 〔德國〕 《暴風雨》引起舞台混亂 最近,德國科隆劇院上演莎士比亞名劇《暴風雨》,來自九個國家的十二位演員在表演時均各自使用自己的母語。導演卡琳.拜爾今年三十二歲,她過去六年曾執導了十部莎士比亞的戲劇。卡琳.拜爾非常崇拜莎士比亞,她說,「莎翁很懂得心理學,在其戲劇中,人性隱藏的墮落被暴露無遺。他是個天才,因爲至少有上百種方式來讀他的每一個劇本。」一些反對歐洲國家此次共同合演《暴風雨》的人士則尖銳批評卡琳.拜爾,指責這位年輕女導演「製造了一場多種文化的舞台混亂。」 (蕭勇) 〔法國〕 巴黎第二屆「想像」國際藝術節開鑼 在法國文化部擘畫下成立,以展現非歐洲地區藝術表演爲特色的巴黎世界文化館(Manison des Cul-tures du Monde, MCM),去年舉辦第一屆「想像國際藝術節」(Festival de I'lmaginaire)頗獲好評,今年從二月十六日到四月四日再度於同地舉辦。除了邀請各國的民俗音樂、戲劇、舞蹈演出,並舉辦討論會,放映相關紀錄片外,巴黎西邊巴卡代勒花園的特里阿農畫廊(Galerie du Trianon de Bagatelle)也將在此次系列活動中展出台灣畫家吳炫三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