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民族舞团在民族舞蹈新语汇的开发耕耘,以及宗教舞蹈(佛舞)的题材风格探索至深,似乎亟欲跳脱中国的框架,创造台湾(古典)民族舞蹈的新语汇。……不同于取材自中国传统戏曲程式的古典舞蹈身段,也不全然承袭敦煌舞蹈研究者高金荣教授整理莫高窟中融汇各民族文化乐舞的舞蹈形象……台北民族舞团的宗教舞蹈(佛舞),在动作语汇的使用,走向更为内省、更为简约、更为悠缓与凝练。
台北民族舞团《百年香赞》
2011/11/5~6 台北市社教馆城市舞台
西元两千年蔡丽华推出《异色莲想》舞剧,以深具佛教色彩的中国敦煌舞蹈中,著名的S型三道弯和佛教手印为主要的舞蹈动作语汇,〈菩提〉便是其中作品。二○一一年终,台北民族舞团在中华民国建国百年之际,体念佛教无常观中谈及「世间无常,国土危脆」的感受,以《百年香赞》为题,发表五首从佛教偈语和宗教精神提炼出的作品,「祈愿薰香普临」大地。
天幕上投射仿若竹林的意象、舞台上团团的喷烟、炫彩灯光及空灵清朗的乐音,造就舞者犹如置身云雾缭绕、处于涅槃不生不灭之境的舞台印象。跨界音乐大师史撷咏为〈菩提〉创造了剧场无限的空间想像,由李为仁饰演的僧人坐于磐石之上如如不动,天界的莲花仙子犹如敦煌壁画中脱逸出来的飞天,手拈佛指、三道弯的肢体随著乐音,以提、沉、行、坐的姿态,在云雾间展现曼妙舞姿。
舞者身体纯熟掌握 如莲如浪如烟如石
莲是天国的象征,智慧的境界,佛经有云:「花开见佛性」。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爱莲说〉中「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亦是赞颂莲的高雅脱俗。〈浮玉〉的天幕投映的是如云、如山岚、如莲花池畔的泼墨山水画。舞者是莲花的化身,七名舞者犹如「出水芙蓉」,在薄雾山岚间绽放。舞者对身体「静」和「劲」的掌握纯熟,以优美脱俗的舞姿充分展现莲花的型态与意境。
〈忘机〉以八卦掌的动作程式发展,舞蹈分成五个段落,第一段由资深舞者李为仁揣摩没有机心,淡泊俗事的渔人,撒网捕鱼怡然自得的状态。第二段女群舞者表现的是大自然「风起云涌,激浪逐波」的意象。第三段则由男群舞者诠释大自然险峻山林的地势。最后两段则为表现渔人心无巧诈、鸥鸟翱翔与之共舞的「鸥鹭忘机」景象。
〈香赞〉的舞台前缘静置著一炉檀香,气味逐渐弥漫整个空间,表达的是人们祈愿平安的心境。天幕上投射一缕轻烟,与炉内香烟虚实相应,一同袅袅升起。〈香赞〉中「烟」的意象——可以是演现行天宫内信徒向天祈愿的媒介;可以是浮动人心的表现;亦可以是模拟烟缓缓升起,充满曲线的行进路径。
〈观自在〉的妙笔在于「造相」,借由舞者于空间舞动,有机地塑造与破除舞台景象。如开场昏暗的灯光下,身著素白衣裳的僧人坐卧于大石下小憩的舞台意象,原来是群舞者们以身体推叠出的形状;平铺于地板的素白丝绸,也在舞者的动作间成山、成浪,变化万千。这些场景的安排,需要幕前幕后精准的配合,才能充分体现创作者所欲传达「观照自己,静心持咒去除妄念,在本位上心念不动摇」之意境。
创造民族舞新语汇 更为内省简约悠缓凝练
台北民族舞团在民族舞蹈新语汇的开发耕耘,以及宗教舞蹈(佛舞)的题材风格探索至深,似乎亟欲跳脱中国的框架,创造台湾(古典)民族舞蹈的新语汇。从上述作品可以看见,舞团的宗教舞蹈路径,不同于取材自中国传统戏曲程式的古典舞蹈身段,也不全然承袭敦煌舞蹈研究者高金荣教授整理莫高窟中融汇各民族文化乐舞的舞蹈形象;亦没有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千手观音》那般华丽炫技,更不若台湾时兴的敦煌养生舞,强调运用敦煌「飞天」舞姿的丰富手势、典雅华美的S形三道弯身段,伴随音乐舞动的养生运动。
台北民族舞团的宗教舞蹈(佛舞),在动作语汇的使用,走向更为内省、更为简约、更为悠缓与凝练。〈菩提〉(2000)与〈香赞〉(2003)将S形三道弯的婀娜身段做得更为极致。舞者需要极佳的「站桩」工夫,唯有稳固的骨盆,舞者在肢体大幅度的重心移转与拧转下,有机的上半身才能自如地表现出天界的清灵与佛寺香烟袅袅的意境。此外,在舞作中清晰可辨佛教手印的姿态魅力:不同于台湾多数以宗教为题材的舞蹈作品,多以双手合十,莲花合掌的虔诚手势或民族舞中的手势转借,蔡丽华直接取经代表佛教仪典规范,象征佛菩萨身、语、意三密的密宗手印,使得舞者更显雍容、慈悲与庄严。
《百年香赞》从〈菩提〉下演现涅槃之境,〈浮玉〉花开见性的佛国意象;跳回凡尘,蔡丽华将个人退休后「淡泊隐居,不以世事为怀」的心境,结合元朝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以及宋朝词人陆游〈乌夜啼〉中「鸥鹭忘机」的心境创作〈忘机〉;接著,萧君玲在二○○三年有感SARS期间人心浮动,借由袅袅轻烟,〈香赞〉芸芸众生祈愿平安的渴望;最后,以〈观自在〉回到自身的观照。整场舞蹈在华美的视觉烘托下,成就了一场令人舒服愉悦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