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许德兹特温斯基是一位性格鲜明、思绪清晰的指挥家。(国家交响乐团 提供)
艺号人物 People 跨世纪的指挥大师

罗许德兹特温斯基 俄国音乐的代言人

Gennady Rozhdestvensky

生于同样的年代,罗许德兹特温斯基是少数与几位廿世纪俄国作曲家亲身接触者,他的名望让知名的作曲家如浦罗柯菲夫、萧斯塔可维奇等,都曾题献多首作品给他。许多乐迷们不但透过他认识丰富的俄罗斯音乐,借由他在各地的演奏,更能让观众体会原汁原味的乐曲风貌,超越一甲子的指挥生涯里,罗许德兹特温斯基可说是一位名符其实的俄国音乐大使。

 

生于同样的年代,罗许德兹特温斯基是少数与几位廿世纪俄国作曲家亲身接触者,他的名望让知名的作曲家如浦罗柯菲夫、萧斯塔可维奇等,都曾题献多首作品给他。许多乐迷们不但透过他认识丰富的俄罗斯音乐,借由他在各地的演奏,更能让观众体会原汁原味的乐曲风貌,超越一甲子的指挥生涯里,罗许德兹特温斯基可说是一位名符其实的俄国音乐大使。

 

2012TIFA—NSO节庆系列「百年.风云」

3/10  19:30 台北 国家音乐厅

INFO  02-33939888

 

2012高雄春天艺术节—NSO节庆系列「百年.风云」音乐会

3/11  14:30 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INFO  07-5324345

人物小档案

  • 1931年生于莫斯科,毕业于莫斯科音乐院。
  • 首度以苏联籍指挥家的身分受到国外知名管弦乐团任命为首席指挥
  • 史上录音收录最多作品的指挥家。目前发行的总数量远足超过400张,计收录了惊人的786首作品。
  • 获颁「法国荣誉军团勋章」、日本旭日勋章。
  • 2006年在保加利亚以他为名举办第一届「罗许德兹特温斯基国际指挥大赛」。

 

回溯廿世纪前苏联指挥家,如果说穆拉汶斯基(Evgeny Alexandrovich Mravinsky)是俄系指挥第一人;孔德拉辛(Kirill Kondrashin)是中期实至名归的指挥天王,那么中后期最活跃、最具影响力、而且硕果仅存的指挥大师,则非格纳迪.罗许德兹特温斯基(Gennady Rozhdestvensky)莫属了。

在那个封闭的时期,即使穆拉汶斯基具有高度知名度,但一辈子都指挥著俄国乐团;后续的孔德拉辛终于破冰,成为第一位到访美国的前苏联指挥家;到了罗许德兹特温斯基时,即使局势动荡,他却仍与西方频繁接触,以开放的视野接收西方世界的养分,融合于俄罗斯文化传统当中。而即使现年八十多岁,他仍旧拥有过人的精力与吸引力,无怪乎与他曾在义大利西也纳市(Siena)有过几个月大师班师生之谊的吕绍嘉推崇他:「是现今国际上屈指可数的大师。」而对于即将来台指挥萧斯塔可维奇的作品,吕绍嘉更表示:「是个难得的机会,也是台湾听众的福气。」

出身音乐世家  用母姓开拓指挥之路

「罗许德兹特温斯基」对乐迷们来说,是一个重量级指挥家的代名词,然而对指挥家自己,这不仅代表著「音乐世家」,也是一个令人玩味的名字。原来罗许德兹特温斯基的父亲安诺索夫(Gennady Nikolayevich Anosov)是莫斯科音乐学院著名的指挥教授,母亲女高音娜塔莉亚.罗许德兹特温斯卡亚(Natalya Rozhdestvenskaya)则是一位女高音。在这么音乐气氛浓厚的家庭里,他自然走入音乐世界,但显赫的家族名人不止于此——他结褵的妻子是在萧邦钢琴大赛、柴科夫斯基钢琴大赛等屡获大奖,以史上首位录制柴科夫斯基钢琴协奏曲而极富盛名的维多利亚.波斯特尼可娃(Viktoria Postnikova),而儿子则是被小提琴家曼纽因(Yehudi Menuhin)赞誉为「当今俄罗斯最优秀的小提琴家之一」的沙夏.罗许德兹特温斯基(Sasha Rozhdestvensky)。由于个个出类拔萃,在各地著名的音乐厅中,不时可看到「父子档」或「贤伉俪」的配搭讯息,甚至在一九九四年作曲家许尼特克(Alfred Schnittke)题献给波斯特尼可娃和沙夏的《第六号大协奏曲》更是由罗许德兹特温斯基指挥首演。因此这首乐曲不但成为他们的家族极具意义的徽章,更是各团体邀请他们「全家出动」的指标性曲目。

一家人的关系紧密,然而很多爱乐者心中却一直存在著一个疑惑——那就是罗许德兹特温斯基这个姓氏并不承自他的父亲?原来是他认为两位指挥都叫做安诺索夫实在太容易搞混了,因此在父亲的盛名之下,他在出道时就采用母亲的姓氏。不过在儿子站上舞台后,两个罗许德兹特温斯基反而常被并列在同一个节目单中,幸运的是,两人还可略以指挥或小提琴的身分来区分。

英雄出少年  录音曲目之多无人能及

生长在俄式教育的家庭,罗许德兹特温斯基受的是严苛的音乐训练。八岁时就进了莫斯科的格涅辛音乐学校修习钢琴,十岁就到莫斯科音乐学院随父亲学习指挥。少年时期的他即开始崭露头角,随后在廿出头的年纪就罕见地与波修瓦剧院(Bolshoi Theatre)签约,以指挥的角色站上舞台。首次推出浦罗柯菲夫的舞剧《睡美人》The Sleeping Beauty不但成功地为他赢得极大的声誉,随后更与剧院陆续推出高达卅出以上的歌剧及芭蕾舞剧。

在指挥生涯中,他曾在莫斯科广播交响乐团、前苏联大剧院、克利夫兰交响乐团和伦敦爱乐乐团、BBC交响乐团、维也纳爱乐等交响乐团担任要职。随著在国际间的演出,愈来愈多乐团见识到他杰出的才能而争相邀请,在他的积极与热情回应下,罗许德兹特温斯基在一时间成为最为炙手可热的名人,也是首位位居国外重要乐团首席指挥的俄国指挥家。期间,他更在国内一手创立「文化部管弦乐团」(Ministry of Culture Orchestra),费尽心力吸取一流好手,带领乐团在俄罗斯境内外举行数百场的音乐会,更录制了大批的唱片,包括萧斯塔可维奇、浦罗柯菲夫、葛拉祖诺夫(Glazunov)和布鲁克纳的交响作品全集,以及大量的许尼特克、丹尼索夫(Denisov)和古拜杜林纳(Gubaidulina)的作品。他的唱片出版数量又多又快,目前发行数量远远超过四百张,总计收录了七百八十六首作品,这不仅代表著他是史上录制最多作品的指挥家,更表示他拿手的曲目是史上之冠,并且无人能及。

性格鲜明敏锐  最佳俄国音乐大使

罗许德兹特温斯基是一位性格鲜明、思绪清晰的指挥家。与他接触过的人都知道,他是出了名的脾气大,但个性精力旺盛又性格豪迈的他,总以自己丰富的想像力和幽默感来诱发团员们音乐的想像力。他是一位对著新鲜事物有著极强的适应和接受能力,说话和做事都十分果决干练的大师。由于长期在欧美各国担任客席指挥,他排练的方法及指挥风格并不封闭,反而相当灵活,这在当时是十分特别的现象。就他指挥的特色看来,他在细节上有深刻和微妙的处理,整体上更十分善于保持理性与激情上的平衡。即使身材矮小,但他的动作并没有丝毫收敛,反而是泼辣、富有激情,而且极具敏锐的色彩感和音乐性。

在风格上,他的曲目从维也纳古典乐派、浪漫乐派到现代主义的作品都能反映出时代特征及鲜明的个人色彩;就体裁而言,他的交响、芭蕾、歌剧三者一样出色。这全面掌握的领导能力,就是他成为一名优秀指挥家成为所具备主要的条件。而在众多的音乐作品当中,他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与他血脉相连、心灵相契的俄罗斯作曲家作品。

生于同样的年代,罗许德兹特温斯基是少数与几位廿世纪俄国作曲家亲身接触者,他的名望让知名的作曲家如浦罗柯菲夫、萧斯塔可维奇等,都曾题献多首作品给他。他参与了许多新作品的世界首演,除了前两位之外,还积极推广一些当代知名作曲家的重量级作品,包含了塔凡纳(John Tavener)、许尼特克和谢德林(Rodion Shchédrine)等作曲家。他尤其是对萧斯塔可维奇情有独钟,率领文化部交响乐团录制的大量作品也包括他的交响曲全集,连浦罗柯菲夫全部的交响曲也全都灌录完成。一九七○年,他更曾因为指挥了哈查图良(Aram Khachaturian)的舞剧《斯巴达克斯》Spartacus而备受瞩目,并因此荣获了列宁奖金。如今,许多乐迷们不但透过他认识丰富的俄罗斯音乐,借由他在各地的演奏,更能让观众体会原汁原味的乐曲风貌,超越一甲子的指挥生涯里,罗许德兹特温斯基可说是一位名符其实的俄国音乐大使。

人生经历  像是一部俄国音乐近代史

作为俄国音乐的代言人,罗许德兹特温斯基的人生经历,就像是一部俄国音乐的近代史。为此,知名的法国电影制作人布鲁诺.蒙森吉昂(Bruno Monsaingeon)特地从一九九一年至二○○二年,历时九年分别在莫斯科、苏黎世与巴黎三个地方,拍摄了两部以罗许德兹特温斯基为主题的纪录片,向指挥家致敬。《红色按钮》Red Button是对于罗许德兹特温斯基及鲁道夫.巴夏(Rudolf Barshai)两位指挥的访谈。内容包括了苏联战后对艺术的压迫,有众多个人描述和个人的披露。而《罗许德兹特温斯基:指挥或魔法师》Gennady Rozhdestvensky: Conductor or Conjurer里,可以看到他充满幽默、魅力、丰富音乐洞察力及伶牙俐齿的一面;有指挥台上排练的风格、也有非正式练习时的生活,可以从旁一窥他大师班的课程,也可以看见他和钢琴家太太两者在工作严肃音乐时的趣味景象,就像是搞笑演奏家一样令人难忘。

不像近代的年轻演奏家们以勇闯各大比赛获得奖项作为跻身名家的敲门砖,罗许德兹特温斯基以他出类拔萃的实力获得各国的肯定,获颁「法国荣誉军团勋章」、日本旭日勋章(Order of the Rising Sun)外,二○○六年的保加利亚更以他为名,举办第一届「罗许德斯特温斯基国际指挥大赛」。在乐坛上获得的众多殊荣,充分证明他音乐上的成就,也就是这般辉煌的功勋,让他的名字以廿世纪伟大指挥家之姿,镶嵌在艺术史册的扉页中。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父子档联手  铺展俄国音乐「百年风云」

从李姆斯基-科萨柯夫至弟子葛拉祖诺夫(Alexander Glazunov),再从葛氏至大力提拔的萧斯塔可维奇,「三代」作曲家一脉相承的节目,上演的正是俄国音乐发展的「百年风云」。

音乐会由《俄罗斯复活节》序曲揭开序幕,由乐曲名称就可以感受到浓厚的节庆氛围。基督徒认为,复活节代表著重生和希望,因此这首乐曲除了欢愉之外,也有从受难日的阴暗气息转移到复活节早晨的明朗朝气,是一首连作曲家本人都认为具有高完成度的曲目。

葛拉祖诺夫的《小提琴协奏曲》是首俄国小提琴名作,乐曲有民谣舞蹈活泼的旋律曲调与乐团对话,最特别的,就是小提琴拨奏模仿俄罗斯传统乐器「巴拉莱卡琴(Balalaika)」的段落。在罗许德兹特温斯基父子档的联手合演中,优美又华丽的俄罗斯嘉年华就此展开。

萧斯塔可维奇的《第八号交响曲》是作曲家眼中的「战争交响曲」,连历史学家弗可果诺夫(Dimitry Volkogonov)都明确地指出它真实地反映俄国人民对「伟大的爱国战争」的恐惧,也就是对史达林的恐惧。战争的壮烈、悲哀、萧条及反思,由「萧氏作品代言人」的亲自执棒,将为音乐会划下经典的一刻!(李秋玫)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