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门町(下)
专栏 Columns

西门町(下)

我算是很不常逛西门町的,要去,多半是去国军文艺中心看京戏,从十六、七岁就开始花钱看戏,把当时台湾最好的、三军各剧团的演员,从年轻看到他们中年,再从中年看到他们退休,我也就不再去那个地方了。因为传统戏曲,完全是看演员,精采的演员不在台上了,观众也就散了……

我算是很不常逛西门町的,要去,多半是去国军文艺中心看京戏,从十六、七岁就开始花钱看戏,把当时台湾最好的、三军各剧团的演员,从年轻看到他们中年,再从中年看到他们退休,我也就不再去那个地方了。因为传统戏曲,完全是看演员,精采的演员不在台上了,观众也就散了……

在西门国小旁边的巷子里,有个推三轮车来卖甜不辣的,很多海专的学生,把它当作逛西门町的第一餐,它若没出现,我们都很怅然。同学们在西门町花钱最多的,当然是看电影和坐咖啡厅,到中华商场订做衣服、买鞋子,或者挑选新上市的「袖扣」、「唱片」。在卖刀子和卖铜币的一些商店徘徊,这栋逛完了逛那一栋,最后逛到西门町中心地带,找个地方坐下来,看女生,顺便也让人看看。

那些年,我的京剧岁月……

但是,我算是很不常逛西门町的,要去,多半是去国军文艺中心看京戏。从十六、七岁就开始花钱看戏,把当时台湾最好的、三军各剧团的演员都看遍了,从年轻看到他们中年,再从中年看到他们退休,我也就不再去那个地方了。因为传统戏曲,完全是看演员,精采的演员不在台上了,观众也就散了;换句话说,今天如果还有像梅兰芳、余叔岩、金少山、杨小楼、盖叫天那样棒的演员,那,法国人都会坐飞机来看的,因为精采。

当年的西门町万年大楼刚盖好时,也曾经是一个亮点,人潮拥挤型的地方。它每一层楼的买卖不同,有百货公司,有中餐、西餐厅,有歌厅,有电影院。每一层楼还有它的名称,我最最常去的是四楼麒麟厅,专演京戏,票价不贵,还分下午场、晚上场,下午多半为武戏,我爱看,而且老外也爱看,每位还附送一杯饮料。经常看了一半,一游览车的外国人被带进场,看了二、三十分钟,又站起来走了,剩下我这种少数死忠武戏的本地观众。

当时有一个出身大鹏剧校的演员叫「筱飞云」张复桩(如果我没写错的话),他的功夫就是在麒麟厅每天下午的认真而卖力的演出中,大有精进,更上层楼;可惜这么好的演员,也凋零了,真感谢他曾经让我崇拜,让我体会到什么叫做「戏台上等于是半个少林」的老话,我觉得奥林匹克的垫上体操选手,动作都没有他好看,没有他过瘾,没有他美。而他还不算武生行当中的大家,我都迷死了。

这些年,崭新的西门町……

现在的年轻人,经常用西门町的街头,来展示他们的才艺,当然是好事,但是要经常去,不能只当成一种商业宣传,或者随意亮相而已,会可惜了,要经常去,努力地,尽情地,细水长流地去利用那个地方的人潮,玩出自己的本事,玩出西门町的文化记忆。有太多太多的成长回忆在西门町,国军文艺中心来看戏的观众,有张大千、张群,老一辈的许多画家、名人……文艺中心三楼有个咖啡厅,经常看到一些当年有名的诗人,在聊天抬杠。四楼有画展。

如今,西门町已经从上世纪九○年代没落了一阵子,被北市新兴起的东区,快速地取代,但是,了不起的是,西门町的商家们,意识到这个问题,群起有组织地反省、思考,试著重新构思一种规划,来美化西门町,改变西门町,进来了许多好的百货公司、美丽的小旅馆、亮丽的小商店,便捷的交通优势,廿四小时的生活状态,渐渐又将要打造出一个崭新的西门町,来迎接一代一代不同的新人类,进去,消费,留下记忆,制造记忆……西门町,任谁都曾经喜欢去,又被淡忘,但是终究又会回来的一个、台湾人形容不清楚的——浪漫地区。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年鉴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