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TS舞蹈学校的创办人之一、「罗莎舞团」的艺术总监和编舞家安娜.泰瑞莎.德.姬尔美可。(Anne Van Aerschot 摄 PARTS 提供)
话题追踪 Follow-ups

多元文化沃土 孕育「会思考的舞者」

访比利时法兰德斯地区PARTS舞蹈学校

在欧陆的现代舞坛,有不少精采编舞家都出身于比利时法兰德斯地区的这个舞蹈学校——PARTS,创办人之一是「罗莎舞团」的艺术总监和编舞家安娜.泰瑞莎.德.姬尔美可。不同于其他舞蹈学校以教授舞蹈技巧为主,PARTS更以培养「会思考的舞者」为其核心,从课程安排到生活环境,都传递多元而丰富的创作哲学。本文作者亲自访问该校,深入探寻这个未来编舞家摇篮的独到之处。

 

在欧陆的现代舞坛,有不少精采编舞家都出身于比利时法兰德斯地区的这个舞蹈学校——PARTS,创办人之一是「罗莎舞团」的艺术总监和编舞家安娜.泰瑞莎.德.姬尔美可。不同于其他舞蹈学校以教授舞蹈技巧为主,PARTS更以培养「会思考的舞者」为其核心,从课程安排到生活环境,都传递多元而丰富的创作哲学。本文作者亲自访问该校,深入探寻这个未来编舞家摇篮的独到之处。

 

打开欧洲当代舞蹈史最新的一章,将赫然发现多位目前活跃于世界舞台的编舞家,如西迪拉比(Sidi Larbi Cherkaoui)、阿喀郎.汗、Arco Renz、Erna Omarsdottir,都出身同一所学校——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PARTS(Performing Arts Research and Training Studio)舞蹈学校。这所学校的创办人之一为比利时「罗莎舞团」(ROSAS)的艺术总监和编舞家安娜.泰瑞莎.德.姬尔美可(Anne Teresa DeKeersmaeker)。由于这所学校独特的教育理念和艺术视野,它已成为当代欧陆编舞家的重要摇篮。

欧陆的现代舞新重镇

和邻近的荷兰比较,比利时现代舞的起步相当晚。荷兰早年因有编舞家尤里.季里安(Jiri Kylian)及范.曼农(Hans van Manen)所领军的「荷兰舞蹈剧场」(Netherland Dance Theatre,NDT),从一九六○年代便开始致力发展现代舞文化。在当年,比利时政府只关注古典芭蕾和现代芭蕾的发展,如支持「比利时皇家芭蕾舞团」和赞助编舞家贝嘉所创立的「廿世纪舞团」。直到一九八二年,姬尔美可从纽约学习现代舞返国后创立罗莎舞团,以其极简风的现代舞,如Fase: four movements to the music of Steve Reich等舞作走红舞坛,被广邀到世界各大大小小的艺术节演出,俨然成为比利时法兰德斯的「文化大使」,政府才开始大力支持比利时现代舞发展(注1)。接下来姬尔美可又也在各方的期待和支持下创立PARTS舞蹈学校。近年来,比利时新生代编舞家辈出,以跨界混搭风格惊艳世界舞坛,布鲁塞尔反而在一九八○年代后,异军突起成为欧陆的现代舞新重镇。

去年夏天,我拜访了这个在欧陆风格独树一帜的舞蹈学校。从布鲁塞尔的中央车站,再转电车加步行,来到位于有树林散落其间的城市西南角,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栋白色、造型简约的大建筑物,门口则是一张小小的门牌写著“PARTS”。这栋建筑物同时是罗莎舞团和PARTS舞蹈学校的家,衬著房舍背后的山坡和绿树林,简洁却又清新的风格,一如姬尔美可的许多舞蹈作品。

培养会思考的舞者

每两年才招生一次的PARTS舞蹈学校是许多年轻舞者梦想进入的学校。入学考试竞争非常激烈。每回从一千多名的申请者中只录取约卅五名学生。学校也到世界各地举办甄试,主动争取最有潜力和舞蹈天分的学生前来就读(注2)。

接受采访的是学校研究部(Research Cycle)主任史提夫.贝尔德(Steven De Belder)。前一晚才从正举行「舞在八月」(Dance in August)舞蹈节的柏林赶回来的他,是特别赶去看PARTS年轻编舞家在柏林呈现的新舞作。安特卫普大学(Antwerp University)表演研究(Performance Studies)系博士班肄业的贝尔德,从二○○三年起就在PARTS任教。穿著罗莎舞团的T恤,他热情地介绍起PARTS创立的源由、其不同于欧陆其他舞蹈学校的特色、法兰德斯舞蹈简史,和学校目前正在进行的各种艺术计划。

贝尔德说明,PARTS在某种程度上是继承比利时编舞家贝嘉(Béjart)创立的表演学校「慕德拉」(Mudra)而来,姬尔美可本身也毕业自慕德拉。这个学校创立于一九六○年,以尽可能教导学生东西方各式各样传统及当代的表演文化为宗旨之一,在当时也是作风相当前卫的表演学校。然而,在一九八七年,因比利时政府提供的经费补助不足,贝嘉只好将舞团和工作中心迁到了瑞士洛桑,「慕德拉」也就在比利时消失了。与此同时,罗莎舞团在国际舞坛崭露头角,使得现代舞日渐受到政府的重视。在各界期待下,一九九五年PARTS表演学校终于成立,而姬尔美可也被任命为首任校长。

学生背景相当国际化

建立此学校时,姬尔美可向三位舞坛前辈——碧娜.鲍许(Pina Bausch)、威廉.佛塞(William Forsythe)及崔莎.布朗(Trisha Brown)——请教关于新舞蹈学校的发展方向;最后,她们决定以培养「会思考的舞者」(thinking dancer)为学校重要的核心思想。一九九五年创校时,学校为三年制,二○○○年改为四年制。学习的前两年称为「训练阶段」(training cycle),后两年称为「研究阶段」(research cycle)。PARTS目前并计划在二○一三年将「训练阶段」扩展为三年。整体而言,学校有75%的补助来自比利时法兰德斯地区的教育部,并有来自欧洲文化部(European commissions)的资助。由于学校的五十多位老师来自比利时和世界各地,而学生的背景也相当国际化,学校目前使用英文为授课的语言。

在「训练阶段」,PARTS学生要上各式各样的舞蹈技巧课程,包括当代舞(contemporary dance)、放松技巧(release technique)、即兴、各种身体技巧(Body technique)——如瑜珈、亚历山大技巧、日本按摩(Shiatsu)等。很特别的是,PARTS课程不包括一般的「现代舞课」(Modern dance),如葛兰姆(Graham)、李蒙(Limon)、康宁汉(Cunningham)等技巧,而较偏好后现代舞风的技巧和风格。学校广邀各地名师前来驻校授课,他们常以两到五星期的「工作坊」形式举办课程。学校也相当重视培养「音乐」和「戏剧」方面的素养,因为他们都和舞蹈关系密切。在PARTS,所有的学生都必修「表演课」(acting),这是为了能让表演者在舞台上有强烈的呈现(presence)。

在「研究阶段」,除了技巧课,学生也须修习各类理论课程:包括舞蹈史、哲学、社会学和参与各种主题性的讨论课程(seminar),如以「电影」、「视觉艺术」、「政治」为主题等。在这个阶段,学生将有机会实地创作舞蹈,更深入地去探索其本身的艺术创作方式和发展自己的舞蹈创作风格,这个阶段以培养有思考和研究能力的舞蹈艺术家为宗旨。毕业前,毕业班学生会有一个盛大的欧陆巡回公演。

贝尔德表示,虽然也有学生是因为想成为罗莎舞团未来的舞者而来报考PARTS舞蹈学校,但事实上两者并没有关联。在二○○一年由PARTS发起的舞蹈网络「欧洲计划」(European Project),对欧洲现代舞人才的培育和学校本身的成长皆有相当助益。这个计划的参与者包括许多欧洲重量级的教育和艺术机构,如欧洲各地的知名舞蹈学校、剧院、和艺术节制作人等。他们一起联手协助学校在世界各地举办招生考试,向欧洲文化部申请经费和奖学金,并让毕业生有机会在各种专业艺术网络中呈现他们的作品。

法兰德斯新浪潮

贝尔德提到,比利时多元的文化传统和复杂的历史背景,也和目前形成的比利时舞蹈风景(Belgium Dance Scene)有密切关联。比利时在一直到一八三○年才独立,目前位于比利时南部,说法文、以农业为主的瓦隆地区(Walloon),和北方说荷文、以工商业为主的法兰德斯地区(Flemish),也一直处于互相竞赛的状态。首都布鲁塞尔位于两区交界,不但是「欧盟」所在地,使用荷文和法文为双官方语言,连「文化局」都有两个,分别支持来自其省分和文化区的表演文化。这虽然有暗中较劲的火药味,但在寻找不同版本的比利时「文化认同」的过程中,也无形中让比利时舞蹈文化更加蓬勃发展。而一九八○年代开始的「法兰德斯浪潮」(Flemish Wave),以及相继出现在比利时舞蹈和剧场艺术大家,如杨.法布尔(Jan Fabre)、凡德吉帕斯(Wim Vandekeybus)、布拉德勒(Alain Platel)、梅格.史都华(Meg Stuart)等,他们或来自比利时,或是出身别的国家但受到比利时吸引而来,都共同创造了比利时百花争艳的现代舞风景。

和大自然和谐共存的舞蹈哲学

目前PARTS舞蹈学校和罗莎舞团共用此舞蹈中心和校园,有各自独立的行政体系和办公区块。除了主建筑物,右方也有一排由旧仓库改建,一样漆成白色、挑高明亮的现代舞蹈教室。在主建筑内,有可改装成剧场的大排练教室,PARTS舞蹈学校和罗莎舞团的舞作有时也可在此公演。常和罗莎舞团合作的乐团也进驻此地。暑假期间,舞蹈学校放暑假,舞团又四处巡演,空出来的教室也没有闲置,学校免费提供给提出申请的年轻编舞家使用,并举办有很多国际学生的夏日舞蹈学校。多功能地使用其高水准的舞蹈空间,并充分运用各种资源培养新生代,PARTS表演学校在比利时现代舞发展中,的确扮演著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

采访后,贝尔德建议我绕到建筑后方参观PARTS舞蹈学校由学生亲自照料的有机菜园和养蜂巢。原来,在PARTS学校不但在舞蹈课堂上教导学生如何成为一名更健康的表演者,知道如何爱护自己的身体和心灵,餐厅也每天供应健康有机的食物。而食物的部分来源,便是学生亲自栽种的蔬菜。当时,是午间休息的时光。步出户外的我,正好看见坐在野餐桌休息和悠闲进餐的学生。再走到小山坡上,眺望被广袤树林和小河流围绕的学校,我也就更进一步了解罗莎舞团舞作中自然天成的大自然气息,以及PARTS舞蹈学校想传达给学生的一种和大环境和谐共存、有机的舞蹈哲学了!

 

注:

1.  「罗莎舞团」是欧陆相当受欢迎的舞团。编舞家姬尔美可擅长以简约主义(minimalism)作曲家,如史提夫.莱许(Steve Reich)等人的音乐入舞。她的舞蹈重点不在呈现很多复杂不同的动作,而在以重复的表现方式,简单的动作元素,发展出如数学般精确的美丽舞蹈。近年来,该舞团也有系统的制作新舞码,并重演旧作。编舞家姬尔美可一方面保有其独特的编舞风格,另一方面也勇于跨界和各种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合作。2011年,该团的新作Cresena,便是她和剧场艺术家的联合创作,并首演于南法知名的「亚维侬艺术节」。舞团近年各地邀约不断,2012年葡萄牙的里斯本市并选姬尔美可为「2012年城市艺术家」,一整年都上演舞团的代表作品。

2.  2012年PARTS只招收「研究阶段」(Research Cycle)的学生。举行甄试的地点和日期,详见学校官网www.parts.be。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透过眼神、呼吸  「有机」呈现舞作

台湾学生黄郁慈的PARTS夏日学校体验

PARTS在每年都会举办夏日舞蹈学校,由罗莎舞团资深舞者或舞校教师教授各种当代舞技巧和舞团「名作实习」等课程,让来自世界各地对PARTS和舞团舞作感兴趣的学生,可到比利时亲身体验其独特的舞蹈风格。去年夏天仍就读台北艺术大学舞蹈研究所的黄郁慈,便在「罗曼菲奖学金」的支持下,有幸到PARTS学习,并修习「名作实习」等课程。

在夏日舞校,除了技巧课,黄郁慈也参与教授两支姬尔美可的舞作:DeshBartók--Quatuor n°4的名作实习课程。前者是奠基于印度古典音乐raga形式的舞作;后者则是使用当代作曲家巴尔托克的《第四号弦乐四重奏》入舞。她非常惊讶罗莎舞团的编舞家和舞者可以以身体如此准确地使用和分析音乐。在学第一只舞Desh时,老师常在教完一个动作片段(movement phrase)后,请学员将之加快、减速或倒转,变形。舞作中的拍子和空间的使用都极复杂,他们在学习舞作时,也特别画下音乐节奏和空间示意图帮助记忆和学习。

相较之下,黄郁慈则认为第二支舞作Bartók--Quatuor n°4则更充满「人」味的生命力,这支四人舞的音乐非常强烈,须四人互相关照,速度一致地跳出快速的动作组合,呈现空间的变化和强烈的表演性。黄郁慈说,排练老师希望大家在跳舞时真的用眼睛去看彼此,透过眼神、呼吸、动作、韵律产生连结,享受一同共舞所营造的效应,将舞作「有机」地呈现。

学习了两支舞码的选段,黄郁慈深深佩服编舞家姬尔美可「玩音乐、玩空间、玩速度、玩变形」的能力;透过亲自以身体学习罗莎舞团的舞作,她也更深一层了解,简约主义编舞家的作品,看起来很容易,执行起来难度却超乎想像!(黄尹莹)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