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届华山艺术生活节吸引了将近九万的观众人次参与。(表演艺术联盟 提供)
话题追踪 Follow-ups

专业的艺术交易平台?亲民的艺术推广市集?

专访表盟秘书长于国华谈「华山艺术生活节」

去年首度举办的「华山艺术生活节」,首度引进「艺术市集」的概念,将华山园区打造成一个定时、定点举办的国际表演艺术交易平台,并担任串连的枢纽,借由邀请国际策展人来台,意欲塑造台湾成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表演艺术产业交易所。然而,活动承办的表演艺术联盟秘书长于国华坦言,在华山这个场地举办「表演艺术市集」,又要同时兼顾「专业」与「亲民」的任务,执行上需要克服许多困难。

去年首度举办的「华山艺术生活节」,首度引进「艺术市集」的概念,将华山园区打造成一个定时、定点举办的国际表演艺术交易平台,并担任串连的枢纽,借由邀请国际策展人来台,意欲塑造台湾成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表演艺术产业交易所。然而,活动承办的表演艺术联盟秘书长于国华坦言,在华山这个场地举办「表演艺术市集」,又要同时兼顾「专业」与「亲民」的任务,执行上需要克服许多困难。

在国外行之多年的「表演艺术市集」(Arts Market),向来是表演团队争取在国际舞台曝光、借助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管道。在这个著重商业交易的机制中,表演艺术如商品般,透过展览、会议、工作坊、showcase等模式,让买方(策展人)和卖方(团队)进行互动与交流,其中,showcase可说是促成交易的一大关键。近年来,亚洲地区积极参与艺术市集活动,以韩国和澳洲为例,常由政府资助以国家为单位组队,大举于市集中推销该国的表演团队。而像新加坡、韩国更主动筹办表演艺术市集,争邀国际专业人士参与,积极争取国际能见度。

只有台湾团队  难吸引国际策展人

过去,台湾表演团队要登上国际舞台,大多采单打独斗的方式,路途艰辛漫长而遥远。去年,经过多番研究讨论,终于落实执行的「华山艺术生活节」,首度引进「艺术市集」的概念,将华山园区打造成一个定时、定点举办的国际表演艺术交易平台,并担任串连的枢纽,借由邀请国际策展人来台,塑造台湾成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表演艺术产业交易所,也让国内表演团队有了一扇面向国际发声的窗口。然而,活动承办的表演艺术联盟秘书长于国华坦言,在华山这个场地举办「表演艺术市集」,又要同时兼顾「专业」与「亲民」的任务,执行上需要克服许多困难。

首届「华山艺术生活节」吸引了将近九万的观众人次参与,并促成当代传奇剧场和EX-亚洲剧团获邀至香港和新加坡演出。今年的「华山艺术生活节」以「市场」、「创意」及「生活」三个面向切入,卅天内共有超过四百五十场的活动,其中「表演艺术市集」,预计邀请来自荷兰、以色列、日本、韩国、大陆、香港及新加坡等地的国际策展人来台。于国华说,对策展人来说,挑选节目除了艺术面的判断外,还要考虑合适的档期和艺术节属性等行政面的问题,过程需要一些时间,「去年筹办时间过于匆促,今年邀请策展人时,我们已经试探了未来合作的发展,甚至洽谈以台湾为主题的艺术节的可能性。」

就于国华的观察,目前对台湾节目最有兴趣的还是亚洲国家,像是中国大陆、东南亚、香港和新加坡这些地方。「相较于其他国际重要艺术市集,华山艺术生活节规模小、资历浅,而且全都是台湾节目,先天条件的限制,让我们不容易接触到国外重要的策展人、经纪人。」于国华认为,这中间必须花一些金钱和时间去投资,跟这些人打交道、交朋友,才有机会把他们请来,不然他们宁可选择去蒙特娄、新加坡或韩国,那种各国表演团队都有,「一站购足」的国际性艺术市集。

华山场地有限制  兼顾「专业」与「亲民」不易

「表演艺术市集」是一个专业的商业活动,团队需要一个熟悉的场域环境,才能有最好的表现,策展人也比较容易判断节目的演出效果。华山不是一个设备完善的正式剧场,不管多努力去克服空间的障碍,毕竟跟一个比较完整、专业的场地有所差距。于国华说:「对策展人而言,当然看得出节目有没有潜力,但对团队本身,不仅表现会打折扣,而且也会质疑,在华山这样的场地,是不是有可能完整展现它的演出。所以我会期待,艺术市集最理想的场所,当然还是一个常态演出的剧场。」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华山是一个非常亲民的地方,台北人习惯在假日到华山走动,它本身就有很好的聚众功能,很多平常不进剧场的民众在这里,看到了表演、认识了团队,间接地帮助国内的艺文市场开发潜在的观众。」于国华强调,「艺术市集」当然是华山艺术生活节的核心,但整个活动的规划其实是市场的缩影,一个三角形的结构,最底层有非常多人的参与,金字塔顶端才是专业的艺术经纪人。因此,未来如果要继续办下去,需要寻求平衡与兼顾「专业」与「亲民」的方法。「一方面场地的硬体条件上必须要升级,让专业的部分被突显,另一方面就是扩大民众的参与,以定时、定点的方式,呈现热闹、多元的活动型态,让观众知道每年在华山都会发生这样嘉年华般的表演艺术节庆。」于国华说。

「文创剧场」  是一种投资概念

今年的「华山艺术生活节」有一项引发议论的创举,那就是「文创剧场」首次实验新的补助规则:补助的金额多寡不再由评审决定,而是根据演出售票的票房所得来计算补助金额。于国华表示,「文创剧场」的经费来自于文建会编列发展「定目剧」的预算,因此这样的补助办法反映我们对未来定目剧的期待,它的制作、行销,必须用另外一套不同的经营模式来看,要考虑市场,考虑观众。「文创剧场是基于产业发展的想像所做出来的计划,我们用这样的方式来实验看看,并没有企图建议让它变成一个普遍性的补助政策,它也不可能取代文化资产保护或是文化艺术奖助条例,但我相信这套方法会更接近真实的市场,反映市场的运作──观众、成本、票价,所有东西都是变动的。」

于国华说,「文创剧场」已经是一个投资的概念了,但因为今年没有办法做到投资跟回收,所以变成一个相当特殊的补助形式。「理想的方式是,当政府的资源加上票房的收入,达到团队与政府共同商议的成本,获利后,政府可以从团队身上回收票房一定的比例,钱回流到共同基金,这个共同基金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去支持另外一个作品。我觉得这样的做法不论对未来定目剧或是艺文产业的发展,会是一个比较有力度的方式。」

随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通过,各项法令配套、创投机制纷纷出炉,对表演团队而言,「华山艺术生活节」提供了一些想像的可能,例如海外市场的开发、文创产业的雏型、变动的艺文生态……艺术团队或许可借此契机,开始思索自我的定位及营运的策略,以更正面的方式迎向市场、迈向国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年鉴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