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舞台是台北市重要的表演艺术展演据点。去年底开始,为了「长高、长大、保持年轻」,闭馆八个月,进行内部大幅度的翻修、更新。从观众的角度来看,八月中旬踏进新舞台,或许看不出哪里不同;然而,「在大幕升起后的舞台上,我们希望所有艺术团队都能感觉到,新舞台比以前好用。」资深舞台监督魏锴这么说。
身为国内第一个由民营企业出资兴建、营运的表演厅,新舞台于一九九七年正式对外开放。最初定位类似日本的Suntory Hall──以民营音乐厅,作为企业回馈社会的方式。当时,中国信托聘请了日本的设计团队进行整体规划,以「音乐厅」的需求为主要设计方向。
然而,在表演场地不足的状况下,新舞台除了音乐会,也轮番上演舞蹈、戏剧、传统戏曲等各种节目。十五年过去,它以「音乐厅」规格,作为「多功能表演厅」的使用,更突显某些先天不良的条件限制。比如侧台与悬吊空间不足,难以容纳活动布景;又比如大多戏剧节目的灯光、舞台需求比音乐节目复杂得多,原先可用的灯杆位置与空杆数目,却受限于音响反响板的设计方式,选择非常有限等等。
这些问题,从二○○五年开始,由内部工作人员展开沟通与整体计划,直到去年获得文建会支持,中国信托也通过大笔预算,要用八个月的改善期一次到位:「改善过去十年的缺陷,著眼于完工十年后的影响。」
引进「剧场界帝宝」
大幅翻修的重点,除了全盘将机具、线路汰旧换新,更从本质上思考表演厅的使用需求,加以改变。
新舞台引进了全台湾第一套自动化控制系统——来自奥地利的Waagner Biro——举凡舞台上所有需要定位、升降的机具、杆子,都能透过电脑主机控制。安全规格被认证为欧洲技术剧场最高等级Level 3,神乎其技的程度,据说是放一支笔在吊杆上,无论升、降,笔都不会动。
相较于手动或电动,电脑控制将更为精准,透过自动运算、调整,可以避免像电动杆加速下降时,接近地面定位前那「咚!」的一声;又比如悬吊布景时,只需输入吊点位置,电脑便能自动计算每一点在每一刻的配重比例,让布景转换不同角度时,每一根杆子都能保持平衡。
这套系统的另一个特点是:透过外部网路连线,所有动作产生相应的反馈记录;一旦运作过程出现问题,奥地利原厂总公司马上得知台北演出现场的哪个步骤出了错,立刻联系、排除障碍。此外,除了主系统,还有另一套备援系统同步进行,万一主系统当机,将直接跳接备援系统,无间断地继续运作,让演出不受技术问题干扰而中断。
魏锴笑称,整套自动控制系统可说是「剧场界的帝宝」,占了整体专业设备四分之一的预算。然而,他说:「重点并不在于它有多高级,而是希望大家来使用。台湾已经落后国外技术剧场十几年了,技术人员需要学习操作,设计师也需要以新的思维方式运用,创造传统系统所做不到、更为活泼、创新的舞台视觉画面。」
拉高、拓宽演出可用空间
随著升降杆变为自动化控制,原先左舞台侧边的两个手动吊杆操纵区便完全清空,为侧台多争取了五坪大小的空间。于此同时,工程将钢棚往上提升,为悬吊空间拉高一点七米;消防设备也跟著改换,尽量不影响高度定位;同时采用其他一般剧场常见的措施,将直立式的吊点小五金零件改为水平方向,为最高定点再多争取几十公分,尽可能在硬体限制内,拉高、拓宽演出可利用空间。
至于原先各使用两根杆子悬吊的三块音响反响板,在本次工程中都改为各使用一根杆子,并将侧反空间往上舞台推移,使得左、右舞台侧边少了高度限制,未来预计六、七米的高墙、大树等布景,都可进出侧台。而先前为迁就反响板位置的灯杆位置也因此得以调整,先安排好最适切需要打光的区位,再于其他地方安排悬吊用空杆。
其他重大调整包括:将原先使用日本规格100伏特的线路系统,全部更新成现在国内技术剧场主流的ETC系统(220伏特)。货梯则将原先以重铁配重、钢索悬吊的载重方式,改为由西班牙与法国厂商联合开发的链条式舞台机械,透过链条从90度收藏到顶起直立的力量升降,经由卡榫变成坚固的钢梁,约可载重一吨到一吨半,相较于原先设计专为承载乐器的八百公斤(乃至于近年老化、耗损而降至三百公斤左右),载重量与安全性都大幅提升。
单一舞监窗口 服务艺术团队
新舞台大修工程的重点,除了来自表演团体灯光、舞台设计师的意见回馈,更奠基于场地管理人员从实际使用、管理经验中,延伸出来的高度掌握与深刻反思。
魏锴说:「我们的工作,是透过技术的完善、到位,让艺术作品更完整地落实、呈现。」以「舞台监督制」为运作模式的新舞台,目前由三位舞台监督与四名执行舞监担任主要技术管理工作。每个演出案,从签约开始,包括前台、后台、技术、行政等所有演出团队的需求和疑问,都由负责该案的舞台监督担任单一窗口,也由他统一协调新舞台内部各部门的对应。演出时,舞台监督担任剧场经理(house manager),处理观众服务、演出行政、前后台的所有联系,舞台技术则由执行舞监负责、监督。
就平时工作来看,魏锴指出新舞台对馆方舞监的要求:「熟悉每一个剧场工作步骤,甚至自我要求,比演出单位更提早做好准备。比如场上在挂灯,场馆工作人员除了帮忙检查安全链,也要预知下一步即将升灯杆,因此得先检查好电线长度是否足够,甚至其后工作所需的调灯梯,是否充电完成。」
这些执行细节,源自对演出场地管理的经营概念。魏锴表示:「我们这批人,当初都是crew,都是free lancer,跟著不同剧团跑不同场地巡演,受了不少折磨。比如,演出前,最急的时候,大家非得等场馆大哥吃完饭回来才能工作……所以,当我们有机会自己筹划、经营,就会改变立足点,重新思考:我们是服务业,服务的是艺术家(或表演团队)和观众。」
就艺术家(或表演团队)的层面来看,魏锴分析:「为了节省成本,表演团体经常缩减进剧场的时间,因为少交一天场租,就省了好几万支出;然而,技术团队的工作量没有减少,时间却更被压缩,他们才是剧场里真正需要时间的人。」由此考量,工作方式跟著改变,比如新舞台的排班时段是:早上八点到一点、下午一点到六点、晚上六点到十一点,「吃饭时间」内部自行协调,只要演出单位在舞台上工作,就得有人从旁配合;又比如每个节目由一位舞监出任单一窗口,也是希望让表演团队节省重复沟通的时间与心力。
贴心前台服务 让观众愿意再进场
至于面对观众的部分,是当年卅岁出头、便担纲场地管理的魏锴,著实花了些时间调整、学习的部分。他回忆:「年轻的我们,也曾想制定规矩,让剧场『很专业』,像是想『教育』观众,迟到是不对的。」然而,他逐渐发现,「教育」和「教训」有所不同:「观众有很多困难是我们从来不去面对的,他们提出问题、要求,一定是需要被帮助。」
于是,前台人员的应对态度,从一味阻止,到温和、主动提供「再次进场」的时间资讯,乃至于「将『客人』视为『人』」,由经验老道的资深服务人员,视当天上座率,以不干扰观赏和演出品质为前提,引领观众从观众席后方直接入席。
魏锴说:「当观众认同服务品质,就愿意再踏进剧场,对这个环境就会多一分信心;每多培养一个观众,就是为演出团体多卖出一张票,也多为他们的下一档演出做准备。即使微薄,但这是我们可以为大环境,为表演艺术市场所尽的一分努力。」
新舞台更新设施
钢棚上移
图片中红色横线为消防管线,上头就是拉升一点七米高的钢棚(俗称丝瓜棚)。目前上面摆放的是消防设备和复滑轮,主机排列在左、右两边,黑色影子是卷扬马达。如此安排可以提升维修的便利性,工作人员不用像原先一样,在错综复杂的线路中寻找机器维修。
Trust Pipe
Trust Pipe因长度过长,运送进来之后,排排躺在地上等著组装。新舞台原先使用的是传统单杆,最长的有廿米,平均吊点七个,当某一点吃重太重,杆子较容易变 形。目前全部更新成Trust Pipe,加强承受度和载重力。另外,由于音响反响板与灯光吊杆也同步更新,悬吊舞台布景用的空杆,将从原先只有四杆可用,提升到目前有廿二杆。
全自动控制系统
这 就是Waagner Biro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庐山真面目!主机已就定位,其他空格日后也将进驻其他机具。魏锴表示,在新舞台正式对外重新开放前,也有规划专供剧场技术工作人 员的教育训练。他鼓励国内的舞台设计师与技术剧场工作人员,无论是否来此演出,只要有意愿接触、学习这套控制系统,都欢迎与新舞台接洽。
色纸柜
这只是新舞台收藏灯光色纸的角落之一。就演出场地而言,就算有自制节目,也不需要准备这么多色纸。魏锴指出:「专业团队不用担心,但中、小型的次专业团队可能没有专职技术人员,更需要场地的帮忙。我们期望有朝一日,音乐家只要带著小提琴,就能来新舞台做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