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表演团队时常推出「早鸟方案」,强调「最优惠」的价格,吸引观众下手购买,这通常可被视为行销手段,以试探市场水温、刺激购票热潮,亦可可以作为整体票房预估的基础,另一方面更可累积观众忠诚度。但当制作成本因物价节节高升,票价又难以调涨,「早鸟」替观众省荷包的美意,会不会成为票房难以回收的缺口?
不同于一般消费行为,表演艺术是一项体验性的商品,在未进入剧场前,无法得知产品的型态与内容,只能仰赖行销团队提供的文字、图片和影音等宣传材料,先行建构产品的想像。表演艺术的消费行为,本质上就充满了不确定的风险性,要吸引观众提前购票,除了创作议题、演出内容和卡司能够抓住消费者的心,以及演出团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名度,获得观众的信赖和认同等「先天条件」外,强调「限时」、「限量」、「折扣」、「赠品」等各种琳瑯满目的「促销」策略,则是进一步催化观众购买行为的手段。
试探市场水温 刺激购票热潮
近几年来,国内的表演团队时常推行的「早鸟方案」,就是促销手法的一种,但又和一般的折扣促销,有所区隔。强调「最优惠」的价格,通常在节目演出前三、四个月,宣传的资讯量还不足的时候,观众就得选择出手下单。对于组织较有规模、经营较久的单位和团队来说,早鸟优惠的对象通常是有门槛的,例如两厅院提供「两厅院之友」节目开卖七天八折的预购,台北艺术节的「艺术节之友」则有早于早鸟的七五折优先选位福利。换言之,「早鸟优惠」吸引的族群大多为忠诚观众,也就是产品的重度使用者。「早鸟优惠」的销售数字,反映的是剧团票房的基本盘,大约占总票数的一至四成不等,例如屏风表演班今年重演《女儿红》的早鸟票占了一成,人力飞行剧团《台北爸爸.纽约妈妈》早鸟票占了三成,而根据台北艺术节过往的销售纪录,早鸟的销售更可高达四成。
人力飞行剧团行政总监张宝慧表示,相较于国外的剧季、乐季,观众必须在一年前预购才能享有早鸟优惠的折扣方案,国内表演团队的行销操作,往往将「早鸟」视为制作的首波曝光,透过早鸟优惠,试探市场水温、刺激购票热潮。「『早鸟』的买气,是制作面对市场的第一线反映,『早鸟』的销售,可以作为整体票房预估的基础。」张宝慧强调,因为把早鸟方案视为行销手段,在行政系统的考量上,票房实际收入的减少,会考量为行销费用的转嫁。台南人剧团剧团经理钟翰亦认为,如果「早鸟」销售达一定的比例,后续行销的压力就会减轻许多。曾任台北艺术节行销的洪凯西说,推「早鸟」要有配套方案,台北艺术节的做法就是,借由热门节目的声势,拉抬冷门节目。
培养忠诚度 菜色要精采
「早鸟方案」除了是行销手段外,更是剧团对观众的「承诺」和「约定」,借由和目标族群的互动往来,累积认同感、培养忠诚度的机会。
屏风表演班行销部副理陈亿珊说,屏风对早鸟折扣的限制相当严格,只有八折到八五折的优惠,而且过去看戏即可加入的屏风之友,如今已改制为收费制的会员。莎妹剧团前年发行了四出戏合购,加赠十五周年专书的预购套票。莎妹剧团团长王嘉明说,原本只是出一本纪念册,没想到愈搞愈大、愈做愈疯狂,花了两年做出了厚达七百页的莎妹书《Be Wild:不良》,不仅让当初买套票的观众觉得物超所值,也见识莎妹剧团的风格美学。三缺一剧团行政经理郑成功表示,「早鸟」反向挑战观众的购票习惯,要让观众「提前买票」,除了诱人折扣,「早鸟」要端出的菜色更要一鸣惊人,而不能只是声音大而已!
如今,几乎每个制作都会推出早鸟方案,然而,当「早鸟」已经成为一窝蜂的行销手段时,早鸟票还会吸引人吗?当制作成本因物价节节高升,票价又难以调涨,替观众省荷包的美意,会不会成为票房难以回收的缺口?早鸟的折扣,是否会让观众养成非折扣票不买的心理,最后演变成一场市场的价格大战?这些问题,或许是每个演出团队在推行「早鸟」时,必须兼顾思索的。
Case Study:台南人剧团《海鸥》
今年最突出的早鸟行销案例,非台南人剧团的《海鸥》莫属。该团推出首卖日当天,几乎是史上最低的五折优惠,消息一岀果然引起热烈轰动,十二小时狂卖二千五百张票,台北场突破六成票房,堪称是近年台湾剧场少见的销售纪录。这样的成绩,除了折扣吸引人外,剧作家契诃夫和剧本《海鸥》的普遍性也为此加码、当然台南人剧团多年的历史和的创作品质获得肯定,也是热卖狂销的最好基石。
剧团经理钟翰表示,此举仿效国外剧季开卖做法,策略上,希望可以吸引过去只看《K24》系列的年轻观众群,来看剧团不同面向的作品。首卖五折的创举奏效,让《海鸥》的首波行销策略相当成功,但钟翰不讳言,来不及买到五折票的观众,会对购票持观望态度,导致之后的票房成长相当迟缓。就整体票房的统计,《海鸥》的收入较过去演出减少,但若将减少的收入,换算为行销曝光的成本,还是相当划算的。(廖俊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