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九文化区今年再度在年前举办「西九大戏棚」活动,以多场精采戏曲、中国舞蹈和当代音乐的节目,吸引观众到访。此活动在未来西九戏曲中心的选址举行,由於戏曲中心的设计已然出炉,即将动工,所以这次「大戏棚」也是动工前的最后一次。另戏曲中心最近也引发英文译名争议,话题从文化面延烧到政治面。
去年「西九文化区」于未来西九戏曲中心的选址举行「西九大戏棚」活动,低廉票价(港币十元)吸引戏迷疯狂抢票。今年也同样在农历新年前后,于同一地点举行活动,除了票价涨价十多倍外(一百至一百五十元),节目数量亦增至十多个,整个活动从一周延伸至三周,与市民欢度节日。
既为戏棚活动,节目方面自然由由「金英华粤剧团」的《福星高照喜迎春》揭幕,节庆气氛浓烈,多位粤剧名伶担纲演出。除了约十档售票的戏曲节目外,亦有由新进粤剧演员担演的免费入场节目,同时由演艺学院戏曲学院毕业生组成的「演艺青年粤剧团」也有参与,让年轻演员有机会多与观众接触,在戏棚内承传艺术。
演出加民艺摊位营造热闹氛围
另一方面,今年亦加入了中国舞蹈和当代音乐的节目。香港舞蹈团是本地旗舰舞团,集中中国舞和民间舞演出和教育工作,这次以《脚尖上的中国——视觉品尝的风味》为题选演不同种类的民间舞蹈。至于「无伴奏策动」和「花好音乐」则主打吸引年轻乐迷,前者创作的《a cappella中乐疯》由本地年轻合唱艺术家赵伯承策划,他是香港第一个专业无伴奏剧团「一铺清唱」及「青协香港旋律」的艺术总监,近年大力推动合唱艺术。今次在传统戏棚内以无伴奏纯人声演绎粤曲和电视剧主题曲,加上用beatbox模仿中国乐器,是非常有趣的实验创作。
除了演出,戏棚外亦设有十多个竹棚档摊售卖传统小食如老婆饼及贺年食品,同时亦邀约多位本地年轻设计师参与这新年市集。笔者参观当日,尚有数个卖年花的摊位,可能因为晚上演出进行时人流不多,看来有点冷清,反而是有「撕纸王」之称的敏叔(李升敏)的摊位旁围了一堆人,好奇地要看他如何徒手撕挥春。这门撕纸艺术由敏叔无师自通独创,传媒早已报导不绝,这次在「摆档」活动中出现正好契合戏棚所营造的传统氛围。
这次「西九大戏棚」是「可一不可再」,因为原址将会动工兴建戏曲中心,今年的大戏棚是「最后一次」,但主办单位不排除往后在西九其他未动工的地方举办同类型活动。这个活动可说用心良苦,以戏棚这结合传统艺术和建筑的空间,吸引香港表演艺术观众量最多的戏迷来到这个未来的戏曲演出场地,同时笔者观剧之日,亦有不少游客在座,他们都表示对香港传统表演艺术的好奇,即使其实并不看得太懂,但仍享受三个小时《洛神》的演出。
戏曲中心英译名称引发争议
不过对於戏曲中心的英文译名,近日却起争议。事缘「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在去年底公布戏曲中心设计比赛的结果,由两名生于香港的建筑师谭秉荣及吕元祥获得奖项,并将会展开合作,中心预计于二○一六年落成。而「西九大戏棚」隔邻就是这个设计的展示场地,包括该设计理念和建筑模型等。但有人到此时却发现西九戏曲中心一直的英译是Xiqu Centre,而不是「一般」为大众所认知的Chinese Opera Centre,于是在脸书上惹起「卖港」的讨论。前任艺术发展局研究总监陈云博士撰文指「请他们不要一意孤行,贻笑天下」,「如果要依循采用Xiqu拼音的原则,粤剧的英文请改用Yuet Kuk (粤曲)」云云,而香港八和会馆汪明荃博士和翻译学学者杨慧仪博士则表示对采用Xiqu的支持。由文化演化为政治议题,最后如何定案,且看西九管理局如何拆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