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韵如与刘彦成的双人舞有著细腻的开端,可以感受动作因舞者纯粹的呼吸而有著绵密的泡沫感。(林韶安 摄)
新艺见/新锐艺评

从来,就是关乎「活著」

这个作品可视为《呼吸》的再发展版,相较起来,《呼∞吸》中拿掉了较多因为情感连结而产生的努力呼吸或是被强迫呼吸这件事,似乎是较为逻辑思考下的作品,但或许因为理性,也失去了清晰的主题与有话直说、将内心情感一路到底、直觉、流畅的陈述与发展;但新作中的理性也不见得完全阻碍作品,因为理性的再检视让编舞者能够回顾过去,细细剥丝、重组整理,其实是提供了更多思考空间。

这个作品可视为《呼吸》的再发展版,相较起来,《呼∞吸》中拿掉了较多因为情感连结而产生的努力呼吸或是被强迫呼吸这件事,似乎是较为逻辑思考下的作品,但或许因为理性,也失去了清晰的主题与有话直说、将内心情感一路到底、直觉、流畅的陈述与发展;但新作中的理性也不见得完全阻碍作品,因为理性的再检视让编舞者能够回顾过去,细细剥丝、重组整理,其实是提供了更多思考空间。

陈韵如《呼∞吸》

6/8  台北 国家戏剧院实验剧场

去年九月,陈韵如在玫舞击「钮扣*New Choreographer计划」中演出《呼吸》,创作起因于陪伴祖父面临死生的那时刻,才惊觉生活中最习以为常、最不起眼的呼吸,竟是一件至关紧要的事情。那时,看著她演出后总需要大口大口的喘息调气,甚至偶尔泪光微泛,会对于创作者暨表演者须一再面对或挖掘作品深切核心的反复历程感到心疼,但也想著——或许因著如此的反复经过,作品才可能愈趋完整。

呼吸的各种子题  都有再发展的空间

《呼∞吸》的开场,六个表演者(梅若颖、陶维均、莫子仪等人)走上台排成一列,纷掏出口袋中的气球,以不同速度重复进行著将气球吹满、停止呼吸、气球消气人吐气的动作;借由吸吐气轮替,气球因此逐渐膨胀,隐喻著生命的持续与脉动;放松紧捏气球的手与紧闭的唇鼻,则看见释放与消逝。表演者也进行小时候常玩的憋气游戏,分别朝三个面向的观众重复演出,一方面点出主题,一方面也让观者发现,通常都要经过与面对一些限制、极限甚至刻意时,人们才会被提醒或重新发现其实一直存在著的当下。过程中因为专注地看著表演者,会不自觉与其呼吸同步,但因表演者各自有其呼吸速度,所以也发现自己的呼吸,因为目光跟随与流转于不同对象而变得小小紊乱。在此,憋气及气球是一个引子,引出下一段陈韵如与刘彦成像是漂浮于空气中的双人舞。

双人舞有著细腻的开端,可以感受动作因舞者纯粹的呼吸而有著绵密的泡沫感,但有些动作较有衔接难度,于是转接得不够仔细,略微干扰到质地的延续;直至刘彦成退场,独留陈韵如一人愈发急促地呼吸抖动著,虽然那背影在细微动作中极度吸引著目光,但仍有突然把观者由漂浮拉回现实状态中,面对那突然发动的身体及情绪之感。

刘彦成的独舞,好看,很多手部的细微动作、节奏与高低层次变化,以及动作在灯下所产生的光影交错画面,有著丰富的上半身呈现,但愈看内心愈有一股渴望能看到刘会因为呼吸的增强发展而脱离顶灯范围,继而将身体的充气感,或说是吸吐气的频率,放大成足以拓展至整身及整个舞台的程度。

从双人舞开始后的段落,各段皆在「呼吸」的主题下展开独立的子题,略为遗憾的是,每段都还有更多可能尚待探索。例如,麦克风在制作人声之余,还能不能有更多运用及涉入作品当中,所以在此段与所有表演者聚在悬吊的麦克风下的结尾段落,能有较为连贯的脉络及发展?双人的重复互相摆摔,在刘离去后,陈仍继续重复被摆摔的状态及动作,有没有可能再打破或发展变形及变奏?

较前作有更多理性  让编舞者回顾过去

这个作品可视为《呼吸》的再发展版,相较起来,《呼∞吸》中拿掉了较多因为情感连结而产生的努力呼吸或是被强迫呼吸这件事,似乎是较为逻辑思考下的作品,但或许因为理性,也失去了清晰的主题与有话直说、将内心情感一路到底、直觉、流畅的陈述与发展;但新作中的理性也不见得完全阻碍作品,因为理性的再检视让编舞者能够回顾过去,细细剥丝、重组整理,其实是提供了更多思考空间。

舞作最后有著满场的气球,一一被推送至高处然后缓缓著地,不断重复著。我看著座位不远处的中年男人,在气球雨中,低著头沉沉睡著,突然觉得,只要活著,呼吸就会以不同样貌存在及继续,而创作当然也就可以继续下去。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本单元征稿启事】

为培育发掘华文地区表演艺术类评论人才,本刊以公开方式征求表演艺术类评论,入选者即可于本单元刊出。征求评论之条件如下:所评论的作品须在台湾演出,并于首演起两个月内投稿有效,投稿作品必须为首次发表文章,包含不曾公开于平面媒体或电子(包括网路网站、部落格、BBS站、Facebook等)发表,每篇字数1,200字。入选刊登作品可获奖金NT$2,400元。投稿评论文章请e-mailmag13@mail.ntch.edu.tw信箱,主旨标示「新锐艺评」投稿,并注明真实姓名、地址、电话。详情说明请参PAR表演艺术网站(www.paol.ntch.edu.tw/)。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