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鲁克的戏剧极端简化外在具象的舞台装置,回归戏剧本质——口白/肢体,展现原始纯粹的戏剧张力。(许斌 摄)
新艺见/新锐艺评

当西方「魔笛」遇上东方「一桌二椅」

布鲁克的一支魔笛一棒敲落,点化出东西方戏剧隔空交映之美。然而回过头来审视两岸新编戏曲走过的坎坷颠簸,这一路行来有多少华而不实只是为了新而新的作品。我不禁有个大哉问:当西方改编歌剧趋向简约写意虚拟,以虚代实,许多新编戏曲却背道而驰,走向繁复写实具体,以实代虚,还有比这更吊诡的流变吗?

布鲁克的一支魔笛一棒敲落,点化出东西方戏剧隔空交映之美。然而回过头来审视两岸新编戏曲走过的坎坷颠簸,这一路行来有多少华而不实只是为了新而新的作品。我不禁有个大哉问:当西方改编歌剧趋向简约写意虚拟,以虚代实,许多新编戏曲却背道而驰,走向繁复写实具体,以实代虚,还有比这更吊诡的流变吗?

彼得.布鲁克《魔笛》

3/8~10  台北 国家戏剧院

 

 

 

 

剧场大师彼得.布鲁克的《希兹威.班西死了》、《何以如是》,分别于二○○八年在国家剧院实验剧场、二○○九年在北艺大演艺厅演出,前者由双人搭档后者是独角戏,两折戏皆属小编制,舞台设计也都朴素简约。今年台湾第三度呈现布鲁克剧作,他退休前的改编作品:莫札特歌剧《魔笛》。《魔笛》的九位歌者/演员在可容纳一千五百多人的国家剧院既唱又演,虽然舞台与编制都扩大许多,布鲁克依然维持一贯的低限风格,坚持以表演为中心的剧场实践。

布鲁克针对二○○○年版《哈姆雷特》的全新制作曾说:「找出纯粹的中心意旨……这种核心悲剧强大的相互关系,无有任何外在装饰,直接与当代对话。」(注1)这段话或可视为他改编经典的创作核心。然而布鲁克又有但书:「我绝非存心要简化删节,我只是听从直觉顺其自然,让时间发挥作用。时间就是这股无情腐蚀的力量。但是你心知肚明,紧依著时间它自然会引领你趋向纯粹精髓。」(注2)以这个观点切入,布鲁克将原长约莫三个小时的《魔笛》浓缩成九十分钟的戏,直指原剧中心意旨:爱、精神启蒙与试炼;在排演过程中他逐渐摒除假山、金字塔等具体场景,终究打造出媒体与剧评口中「轻快欢腾」、「游戏三昧」的当代新歌剧。

虚拟版《魔笛》

布鲁克精修的改编版,戏剧学者耿一伟形容为「瘦身版的《魔笛》」。从舞台设计来看倒像是「虚拟版《魔笛》」,因为舞台上几乎没有大型场景,除了几块布少数小道具,只有许多粗细不一功能多变的竹竿,可随时以手动的方式映照剧中人的所在或心境,幻化为森林、监牢、梁柱、十字架……甚至摇身一变化作捕鸟人帕帕基诺假意要上吊时的树,引人会心一笑。剧末当魔术师把圣殿梁柱捣毁,竹竿落地的声响与动态交叠成整出戏中最令人震慑的一幕。剧场始终关于动作关于声音,一切都无法复制,稍纵即逝当下具足。

艺术歌曲版《魔笛》

从音乐内涵而论,「艺术歌曲版《魔笛》」差可比拟。全剧不用编制庞大的管弦乐团,只以钢琴独奏伴唱,青年歌剧演员唱得轻盈,完全颠覆观众印象中喜歌剧/庄严剧参半的古典《魔笛》。这样的舍与弃可能让不少观者无所适从,因为管弦磅礡、花腔华丽早已深植人心。然而,当演唱者不必和整个管弦乐团抗衡、也无须担心被乐团巨声压制,只要专注于演绎感情,这样小而美的改造颇能体现当代简约精神。

戏曲版《魔笛》

我有个大胆的类比,布鲁克的《一支魔笛》A Magic Flute其实是戏曲版《魔笛》。错落有致的竹竿犹如变化万端的一桌二椅;两位魔术师仿佛执行场景变换的检场;帕帕基诺就是插科打诨的小丑;最重要的主角自然不可少——小生(塔米诺)与小旦(帕蜜娜)的爱情。如此一来生旦丑行当齐全,齐聚一堂演出通俗生动的「三小戏」。

结语:戏曲与歌剧隔空交映

布鲁克的戏剧极端简化外在具象的舞台装置,回归戏剧本质——口白/肢体,展现原始纯粹的戏剧张力:演员发挥最大的想像空间,激发观众的无限想像。他跳脱写实舞台的障碍,回归以表演为中心的美学,直可媲美小津的电影美学:超越语言/表演的迷思,回归电影的本质——影像。两位大师直指核心的洞见并无二致。

布鲁克的一支魔笛一棒敲落,点化出东西方戏剧隔空交映之美。然而回过头来审视两岸新编戏曲走过的坎坷颠簸,这一路行来有多少华而不实只是为了新而新的作品。我不禁有个大哉问:当西方改编歌剧趋向简约写意虚拟,以虚代实,许多新编戏曲却背道而驰,走向繁复写实具体,以实代虚,还有比这更吊诡的流变吗?

 

注:

1.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MgjX9qw9uI

2.英国《卫报》〈Peter Brook: and for my next trick…〉http://www.guardian.co.uk/stage/2011/mar/16/peter-brook-magic-flute-interview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本专栏由台新银行文艺术文化基金会与表演艺术共同策划,每月刊出

编按:由台新银行文化艺术基金会与本刊共同策划「新锐艺评」单元,为培育发掘华文地区表演艺术类评论人才,以公开方式长期征文,经由台新艺术奖观察委员评选陆续刊出。投稿办法详见http://www.paol.ntch.edu.tw/,竭诚欢迎投稿,共同为台湾的舞台留下一份记录。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