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尼苏达管弦乐团董事会与乐手之间的劳资纠纷,僵持迄今近一年,双方都没有让步的意思,连该团音乐总监范斯卡也下了最后通牒:如果不让乐团复工,他就要走人。在经济迟滞的美国,财务问题困扰大小乐团,许多乐团都以乐手减薪暂度难关,这样的态势下,明尼苏达管弦乐团的乐手能坚持多久?何时才能重新发声呢?
一个长期噤声不能演出的乐团,还算是乐团吗?美国的明尼苏达管弦乐团(Minnesota Orchestra)就是这样的一个乐团。自从去年十月一日,乐团工会与管理阶级的董事会因为合约谈不妥,资方片面停工,将劳方「锁在门外」(Lock out)以来,这场美国乐坛持续最久的劳资纠纷,已经进行了整整一年,直到本文截稿之时,仍是没有化解的迹象。
这场争执的争端,自从○八年美国发生金融海啸以来,音乐界都已经屡见不鲜了。募款下降、储备金缩水、票房收益减少,人事及行销支出却是有增无减。于是到头来就是管理阶层宣称非重新调整合约,减低乐手薪资福利等的固定成本,否则无以为继,代表乐手的工会自然不能接受,双方达不成协议,乐声因此中断。
僵持不下 音乐总监也抓狂
不同的是明尼苏达对立之烈、持续之长,已创下历史记录,劳资两方都是铁了心,谁也不肯退一步,甚至很长一段时间,连谈都不肯谈,市长州长似乎也无力调解,派出几次调停员都无功而返。工会坚持董事会结束lock out,让乐手回来,边表演边谈;董事会则说除非乐手同意暂时减薪,否则不能杀鸡取卵。
这场争议现在己经到了最紧要关头的时候,因为乐团音乐总监范斯卡(Osmo Vanska)下了最后通牒:乐团不在九月底前复工,开始准备卡内基音乐厅十一月的演出,他就要卸印走人。
在乐团劳资纠纷时,大多数的音乐总监都是能避则避,范斯卡也是基本上保持中立,但他这个声明有相当的分量,因为过去十年乐团在他调教下,已经成为全美一级的乐团,录音获葛莱美奖提名,多次举行国内和国际巡演,二○一○年在卡内基厅演出,《纽约客》杂志赞美在当晚,明尼苏达听起来「就是全世界最好的乐团。」范斯卡在○三年接任时,在北欧之外可说是没什么人知道他,明尼苏达管弦乐团也只是一个美国地区性的乐团,十年以来,他与乐团的音乐素养和名声一起成熟,因此他的话不论是乐手、董事会、乃至当地居民,都不能听而不闻。
劳资双方都摆出一付不惜玉石俱焚的态度(董事会之前甚至说出连范斯卡也可以牺牲的话),不免让人觉得有些意气用事。乐团指董事会隐藏财务,董事会指乐手不肯为将来让步,两方口水战不停,却没有一点解决问题的行动。
经济困境 难为乐手叫屈
让人好奇的是,当地社区似乎也没有强大的压力,逼两方和解,这不但再度显示,古典音乐在今天社会里已经没什么重要性,也可以看出,美国经济几年来的迟滞,已经造成大多数人存有「每个人都该有所牺牲」的想法。根据董事局最新的提议,乐手平均减薪三分之一,底薪加上福利,从过去的十五万元降低到十万元。这个数字,对许多蓝领阶级和失业者来说,都要欣羡不已,所以他们提不起劲来为同算是劳方的乐手叫阵。
与此同时,全美各地大小乐团也都面临不同程度的财务压力,纳许维尔和亚特兰大的乐手都有让步、底特律罢工半年后还是以减薪收场、费城的新合约是以宣告破产换来的,就算是旧金山和芝加哥两个大团,加薪的背后也要多负担健康保险费用。而与明尼苏达同在一城的圣保罗室内乐团(St Paul Chamber Orchestra),也在僵持一百九十一天后,在今年四月以减薪18%告终。有这些前军之鉴,难怪明尼苏达管弦乐团的董事会不惜在全美音乐界的同声伐剿中,仍然坚持不退。
艺术无价,但音乐家却是有价的,只是如何把无形的价换算成具体的数字,很难有客观的标准,难怪多数局外人,只能袖手旁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