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为一位优秀的中提琴家,黄心芸最想做的当然是藉著不断演奏与开发新的曲目,提升中提琴的地位。(国家交响乐团 提供)
艺号人物 People 中提琴家

黄心芸 音乐让我学会坚强奋斗

中提琴家黄心芸,是台湾第一位以中提琴获得世界四大音乐比赛之一——「慕尼黑国际音乐比赛」大奖的演奏家。国中毕业后即赴英留学,留学生涯的孤寂与各方音乐天才之间的无形竞争,让她学习到抗压性与求知欲,她说:「学音乐的人从小都是不断被打败的,被比赛打败、被老师的要求打败,然后被自己做不到的要求打败,不断在跌倒与站起来中循环,在这样的过程锻炼出坚强的奋斗性格。」

中提琴家黄心芸,是台湾第一位以中提琴获得世界四大音乐比赛之一——「慕尼黑国际音乐比赛」大奖的演奏家。国中毕业后即赴英留学,留学生涯的孤寂与各方音乐天才之间的无形竞争,让她学习到抗压性与求知欲,她说:「学音乐的人从小都是不断被打败的,被比赛打败、被老师的要求打败,然后被自己做不到的要求打败,不断在跌倒与站起来中循环,在这样的过程锻炼出坚强的奋斗性格。」

廿多年前只有台视、中视与华视的老三台时代,当时的公视没有独立的频道,只能由三台拨出晨间、下午与晚上九点至九点半的时段,给予公视播出教育性或政策性的节目,在这些众人认为无聊的节目中,却有一个节目是向往外国旅游或喜爱古典音乐的民众必看的,那就是由黄孝石先生所制作的「音乐巡旅」。黄孝石是台湾古典音乐推广上非常重要的人物,他自掏腰包远赴欧洲录制、制作这个节目,让许多从不知道古典音乐是何物的民众因此认识了史麦塔纳、莫札特与贝多芬等音乐家,这一切都源自于黄孝石对古典音乐的热爱,而这一份热情也传染给他的爱女——中提琴家黄心芸。

 「我是最幸福的音乐家!父亲对我的影响是超乎所有人的想像。每一次当我要决定什么事情或是如何更上层楼时,他总是鼓励我,即使不在我身边。他热爱音乐,并且认为音乐在文化中非常重要,是人类的核心价值。现在,音乐也成为我的使命了。」黄心芸说。

因缘际会  与中提琴结缘终生

目前任教于费城柯蒂斯音乐院与茱莉亚音乐院的黄心芸,是台湾第一位以中提琴获得世界四大音乐比赛之一——「慕尼黑国际音乐比赛」(ARD International Music Competition in Munich)大奖的演奏家。如同许多音乐班的学生,她一开始是主修钢琴,是在选择第二样乐器时,才选了中提琴。当时,黄心芸认为拉小提琴或选小提琴的人最多,所以她与父亲走进管弦乐教室,直接问老师还缺什么乐器,当时只剩下中提琴与双簧管可以选,由于父亲认为女孩子吹管乐「脸红脖子粗」不好看,所以选了中提琴,便与中提琴结伴终生。

「我一开始就爱上中提琴,在第一次听到海顿(Joseph Haydn)弦乐四重奏作品七十六第四首《日出》的现场演出之前,我从来没有听过弦乐四重奏,当时我的呼吸随著音乐起伏。记得当中提琴独奏时,我的眼泪不禁掉了下来。这种结合后的音色之美是难以想像也无法预期的。之后,我开始对室内乐感兴趣,开始学习莫札特、贝多芬、海顿、布拉姆斯与舒曼等等作曲家的室内乐。我喜爱乐器之间的对话,就像朋友之间聚会那种愉悦的感觉。」

同时,也受到台北市立交响乐团前团长陈秋盛的鼓励,他明白表示,在她手太小的状况下,是不可能成为钢琴家的,应该改中提琴为主修,这是因为陈秋盛发现她有著过人天分,已预示到她在音乐上将有一番不凡的成就,才会提出如此建议,当然也有意栽培。因此,陈秋盛开始邀她每周六下午到他家的地下室,与刘孟捷、吕绍嘉一起接受他的指导。当时还是国中生的黄心芸与两位大哥哥,在地下室开始玩起音乐。这两年的周六下午是她人生中最快乐、最难忘的美好时光:「 那两年的星期六,我与刘孟捷、吕绍嘉在陈老师家的地下室学习,真是令人难忘,而且很好玩。我们会轮流演奏、指挥交响曲、歌剧、协奏曲与奏鸣曲。每次一玩都是好几个小时,我们真的玩得很开心,也很幸运有这样的友谊,这样的感情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学习音乐  培养坚强奋斗的性格

国中毕业后,黄心芸远赴伦敦曼纽因音乐学校,随日籍中提琴家竹野大卫学习。双亲的不舍及经济上的压力,促使黄心芸必须更加努力与善用时间,因为这是揹负著父母亲的期许与牺牲换来的。当学校放假时,这位来自台湾的小留学生也无处可去,于是竹野先生就邀请黄心芸到他家,这段时间黄心芸赚到许多免费的课,其中还包括室内乐,而且也在老师的影响下培养了阅读及听音乐的习惯,丰富了她在校园以外的知识。

留学生涯的孤寂与各方音乐天才之间的无形竞争,让她学习到抗压性与求知欲,锻炼了她坚强的意志力与奋斗的性格。「《纽约时报》曾有篇文章,访问了美国政治经济方面最成功的创新者,请教什么是对他们来说一辈子最大的影响?他们的回答都是:小时候学音乐。音乐带给你审美的观点,这是其他艺术或学科都无法做到的,是无价的。如果今天能拉到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这种享受是无价的。第二是对自己的要求,这种东西是在其他地方学不到的。学音乐的人从小都是不断被打败的,被比赛打败、被老师的要求打败,然后被自己做不到的要求打败,不断在跌倒与站起来中循环,在这样的过程锻炼出坚强的奋斗性格。」

曼纽因音乐学校毕业之后,黄心芸考进另一所音乐天才学校——费城柯蒂斯音乐院,拜在名中提琴家麦克.特利门下。虽然主修中提琴,但是黄心芸连一把中提琴都没有,最后老师将自己收藏的中提琴借她使用,一借就是两年,直到她终于有钱可以买一把真正属于自己的中提琴。

无心插柳  却连获国际比赛大奖

在曼纽因音乐学校时,竹野先生即已开始鼓励黄心芸参加「莱诺.特提斯国际比赛」(Lionel Terti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她也成为该比赛史上最年轻的金牌得主。「 其实我不太相信比赛 ,我认为音乐当成艺术的形式是有讨论空间的,而且可容纳不同观点。假如我可以参加三个比赛,拿三个奖!但是每一个比赛都给了我什么,它应该是教我如何做到最好与鞭策我达到特别的目的。当我进入『特提斯』这个比赛时,我根本不知道这个比赛,这是竹野先生要求我去的,所以我根本搞不清楚其他人拉什么。」黄心芸说。

「慕尼黑的比赛是为了父亲去的。他热切地盼望我去,但我完全不感兴趣,因为很清楚这是他的愿望,所以我去了,也拿到了。当然现在我非常感激,但那个时候,我真的谁都不认识,什么事都不知道,基本上只有练习,然后去德国。我真的非常非常幸运!」

在慕尼黑国际音乐比赛获奖,也意味著黄心芸已经站上国际舞台,瞬时成为知名人物,但是她并没有被突如其来的荣耀冲昏头,至今她仍每年回到台湾,有时演奏,有时看看家人及故友。尤其是中提琴家何君恒的邀请,她更是义不容辞,因此今年不仅在台湾演奏,也开大师班。「何君恒是我廿多年的好友,我认为我们要感谢他提供我们这么多中提琴的资源。他总是用各种方式让我与台湾持续保持关系。他对于中提琴的热情,使今年台北有亨德密特全套协奏曲的计划演出。我不知道世界上其他地方是否也有类似的计划,但这对中提琴迷来说,是一件大事。你们很幸运有像他这样的一个人住在台北!」

艰难挑战  让亨德密特三首经典同年登「台」

今年是德国作曲家亨德密特(Paul Hindemith)逝世五十周年,身为台湾在国际中提琴界最高荣耀的黄心芸,同时受北市交与NSO邀请返台演出亨德密特的中提琴协奏曲。六月与北市交已经演奏亨德密特《协奏曲音乐》Konzertmusic(op.48),这首作品不仅在台湾,甚至在全世界都少有中提琴家敢尝试,原因是太难了。十二月也将与NSO合作亨德密特知名的中提琴协奏曲《烤天鹅的人》Der Schwanendreher。「 今年NSO与我一起安排了这首曲子,因为假如可以在这一年完成他的三首中提琴协奏曲,这将是非常有意义的事。很幸运地,我与一位非常棒的中提琴家结婚——Brentano弦乐四重奏的阿摩瑞(Misha Amory)。所以决定先与北市交演奏这两首很少被演奏的中提琴协奏曲,一人拉一首。是的,它们很难,但绝对值得花时间去学。」

对于亨德密特的地位,黄心芸有她的见解,她认为:「亨德密特不只是一位很棒的中提琴家,也是伟大的理论家、老师与作曲家。其贡献是在他发展了独一无二的声音与作曲风格,及惊人的演奏技巧。他写了以中提琴为主的精采作品,推动这项乐器的重要性,并且发展这样乐器的演奏极限,也挑战了我们所有人。他为中提琴所做的,如同帕格尼尼为小提琴,或萧邦与李斯特为钢琴所做的一样。亨德密特在世时,中提琴才被当作是真正的独奏乐器。」

亨德密特之所以写这三首中提琴协奏曲,除了本身是中提琴家外,加上当时反浪漫主义,因此都从更早的过去寻找创作灵感,尤其是黄心芸今年所演奏的《协奏曲音乐》与《烤天鹅的人》,在各方面都非常的不同,她特别解释:「《烤天鹅的人》要回归到中世纪时期,当时路边有小型的管风琴演奏,演奏者就在大街上唱歌,一边转动管风琴。因为这个乐器的脖子看起来像天鹅的脖子,因此称为「烤天鹅的人」。 这两个作品的结构是非常不同的。《烤天鹅的人》是传统三乐章 。《协奏曲音乐》是五乐章的组曲形式,在许多方面更为紧凑。亨德密特的许多作品都是这种形式,乐章之间有强烈的对比,但在本质上是幽默的。简单地说,我觉得《协奏曲音乐》较为轻巧,直接明确地直指重点,但《烤天鹅的人》想像空间更大,或许还有点儿雄心勃勃,试图实现什么。」

身为一位优秀的中提琴家,最想做的当然是藉著不断演奏与开发新的曲目,提升中提琴的地位。虽然中提琴的特质,不如小提琴亮丽或是大提琴的浑厚低沉吸引人,但是柔美的音色与人声相近的音域,更能表达含蓄的情感,所以黄心芸单纯地相信只要持续推广,不断努力,所有人必能认识中提琴的美好——这也就是今年她愿意在百忙之中回台两次、挑战两首艰难的中提琴协奏曲的原因。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秋天艺术节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人物小档案

◎于曼纽因音乐学校师事竹野大卫(David Takeno),毕业后考进柯蒂斯音乐院取得学士学位,师事麦克.特利(Michael Tree)。后进入茱莉亚音乐院师事山谬.罗兹(Samuel Rhodes)取得硕士学位。

◎曾任教曼尼斯音乐院,现今任教柯蒂斯音乐院与茱莉亚音乐院。未来即将担任「世宗国际音乐节」音乐总监。

◎曾获日本文化村音乐厅大奖、莱诺.特提斯国际音乐比赛金牌奖、慕尼黑国际音乐比赛第二名(第一名从缺)。

◎与米夏.阿摩瑞(Misha Amory)为罕见的中提琴家夫妻档。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