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关琦安来说,生命是一连串的未知际遇:不期然地赴美求学,不期然地走上指挥之路,在美国乐坛站稳脚步……她很晚才决定以指挥为志业,因为在一次对小朋友举行的演奏会中,她发现音乐可以带给人「全新的世界」,关琦安说:「我要怎样对世界、或是我们住的环境,透过音乐,能够有正面的影响?音乐本身当然很棒,但可以怎样更好?让音乐成为一种载具,承载那些有意义的事情。」
NSO法兰西系列「漫步展览会」嘉碧妲与NSO
4/13 19:30 台北 国家音乐厅
INFO 02-33939888
人物小档案
◎ 美国哈特福交响乐团现任音乐总监(2011~),该团65年来首位女性音乐总监。
◎ 生于台湾,十四岁赴美。舅舅为知名流行音乐创作人钮大可。
◎ 伊利诺大学音乐硕士,琵琶蒂音乐院演奏文凭。卡拉扬指挥奖助学金首位女性得主、美国指挥公会、妇女爱乐和苏珊.罗斯基金会提供之音乐奖项得主。
◎ 曾任西雅图交响乐团副指挥,纽约市立芭蕾舞团驻团艺术家,北卡罗来纳交响乐团助理指挥及巴尔的摩歌剧院助理指挥等职务。
台湾出生,现任哈特福交响乐团(Hartford Symphony Orchestra)音乐总监的关琦安(Carolyn Kuan),四月即将首度回台正式演出。关琦安受访时仔细聆听且洞察入微,说话时重点直击却极富语言魅力,聪明俐落的反应却有温暖贴心的质地……其charisma简直就是祖师爷赏饭吃。这位际遇努力皆让人称羡不已的天之骄女,对于自己一路以来的丰富历程却只是微笑著如是说:
「我觉得人生这件事情很难讲,可能刚刚好就是这样子发生的……」
走来全不刻意的音乐路
父母经商的关琦安,自小就是家中掌上明珠。不仅就读私立复兴中小学,每天放学的课后活动更不遑多让:「星期一学钢琴,星期二学英文、星期三学数学、星期四学芭蕾、星期五……」关琦安一五一十地数著自己过去每天放学后还要学的各种才艺,但她认为辛苦的其实是爸妈,现在回想起来自己的童年反而因此很丰富。而之所以学钢琴,还是因为哥哥学钢琴,她也吵著要学。
国二的暑假,关琦安到复兴中学当时的姊妹校Northfield Mount Hermon School游学两周,觉得美国的学习环境好像比较适合自己:「我最惊讶的是,上课可以问问题?」关琦安大胆地自作主张在当地就申请进入高中就读:「那时候想说申请也不知道会不会过,就没跟爸妈说。」后来游学结束回到台湾,国二念到一半时突然收到美国来的入学通知。与父母认真讨论过后,关琦安在十四岁那一年赴美就读。
高中毕业后,关琦安进入史密斯学院,双修经济与音乐,并且担任合唱团的指挥兼伴奏。暑假时她获得学校一个让学生去学音乐的五千元奖助计划,老师要她去学指挥、法文与德文。「老师说既然当合唱团的指挥,那就去学学指挥吧,回来帮忙别人做助理指挥也方便。」没想到一回来,关琦安就被学校管弦乐团拉去指挥乐团:「学校既然给妳钱去学音乐,学回来当然就拉妳去乐团贡献所学啊,哈哈。」在没什么心理准备之下,关琦安完成了她第一场正式音乐会的管弦乐指挥,曲目是贝多芬的《艾格蒙序曲》。
「记得啊,贝多芬的音乐耶!扣人心弦(thrilling)、狂喜(ecstasy),命悬一线地兴奋!」说起第一次正式音乐会的管弦乐指挥,关琦安仍有这些印象。当时只觉得自己很棒、指挥很简单,一切就是这么地浑然天成的关琦安在音乐会后,老师建议她去申请硕士,继续学指挥。这次奉上全额奖学金的学校,叫做伊利诺大学。硕士毕业后,老师更推荐关琦安去琵琶蒂音乐学院(Peabody Institute)再进修。关琦安此时却仍然不以为指挥会是她的毕生职志。这个心态(或是逃避)甚至直到她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纽约市立芭蕾舞团助理指挥,仍然没有改变。
与玛琳.艾索普的师徒情谊
在求学与职业生涯中,关琦安经常感念指挥家玛琳.艾索普(Marin Alsop)对自己的深刻影响,她视艾索普为偶像,是个人导师。艾索普也盛赞这位优异门徒为「非常、非常天纵英才!」事实上艾索普与关琦安从来没有真正的师生关系,但两人之间却有著类似卡拉扬与小泽征尔那样的师徒情谊。她认为艾索普跟自己的关系,是一种东方性的老师与学徒,甚至类似电影《小子难缠》那样的师徒关系。不是纯粹技巧与知识的传授,而是向一位典范去学习,学习如何面对音乐,处理艺术,以及工作专业的态度与人格,「就像扫地洗车也可以学功夫,我跟玛琳间的交情就是有点类似这样的。当然,我没有真的帮她扫地,哈哈哈!」
二○○四年的纽约林肯中心,关琦安职业初登板,在无排练之下,与纽约市立芭蕾舞团演出《胡桃钳》。「那是他们演出到会背的曲子,而我上台前没有跟他们排练过。」没在怕的关琦安强渡关山,也打响她的指挥名气。除了前述的各助理指挥,以及欧美各乐团与音乐节的邀约,她还「顺便」成为第一位拿到卡拉扬奖学金(Herbert von Karajan conducting fellowship)的女性得主。在艾索普的引介下,她也参与了诉求文化与环保议题的多媒体制作《生命:穿越时空之旅》LIFE: A Journey Through Time,并在各地指挥演出。直到二○一一年,她成为哈特福乐团的音乐总监为止,关琦安已经在美国的指挥台上站稳脚步。
让音乐承载那些有意义的事情
然而,让这位天之骄女真正认定指挥是此生职志的关键点,是在北卡罗来纳州的一个社区篮球场上。那是关琦安的第二份工作,担任北卡交响乐团的副指挥,她带领乐团去全州,向四年级以下的小学生进行巡回的推广演出。这些小朋友没接触过古典音乐,有些学校甚至连礼堂都没有,就在社区的篮球场上演奏,里面挤了快四千人:「从林肯中心到篮球场,落差很大吧。」但关琦安从他们的眼中、音乐会后的提问与发言,看见小朋友因为音乐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那时候,我第一次决定,要当一个指挥!」关琦安认为,透过音乐让人发现全新的世界,这是指挥的一种「特权」,也是一份「责任」。
「我常问自己:我要怎样对世界、或是我们住的环境,透过音乐,能够有正面的影响?音乐本身当然很棒,但可以怎样更好?让音乐成为一种载具,承载那些有意义的事情。」基于这样的理念,关琦安积极参与《生命:穿越时空之旅》的活动。也因此,自到任哈特福总监开始,关琦安就推出名为“City Music”的计划。这个参考巴尔的摩“OrchKids”,类似西蒙.玻利瓦交响乐团(Orquesta Sinfónica Simón Bolívar)的计划,让家境不好的孩子,用音乐让他们远离帮派与街头。
「以前巴尔的摩一个小孩曾说,手里能够拿著单簧管,总是好过拿著一把枪。我希望让大家都有机会拿著单簧管……至少对我而言,我认为我有责任做些在音乐以外的事情。就像我现在有机会回台湾,我也会想,对台湾,我能够做些什么?让更多人的生活过得更好。」于是关琦安常强调,如果她没有成为指挥,或许她会成为一个环保工作者:「这关系到我的信念。我相信透过音乐我可以做到这些,但若我想做的不只是音乐,或者有天我真的觉得音乐不够了,那我将会成为一个环保工作者。但谁知道呢?」
期待首度回台音乐会的双向交流
谁知道呢?就像在关琦安赴美前,家中唯一的音乐人,其实是台湾八○年代的资深流行音乐人钮大可。「钮大可?哈哈哈,我舅舅啊,小时候常常见啊!」说起钮大可,关琦安回到了那个与我们共同的台湾回忆中,「舅舅带我去过他工作室,我在那里还遇到了小虎队!」彼时小虎队初出道,那是关琦安的少女岁月,她依稀记得其中一人在演唱会上从天而降,一人要去当兵,而她那时偷偷喜欢其中一人……
第一次回台湾正式演出,关琦安很高兴终于能回来跟大家分享音乐。她觉得好的音乐会应该是双向交流的,尽管是背对著大家,但她真的可以接收到观众对她的感受。关琦安非常希望大家在音乐会的当天,可以共同拥有这样的交流感受。至于音乐会之外,关琦安已经列好了一个很长的名单:「臭豆腐啦,蚵仔面线啦,葱油饼啦……要我爸爸带我去到处吃小吃……」
这就是关琦安。十四岁离开台湾,第一次音乐会的曲目是《艾格蒙序曲》,第一个职业指挥台是纽约林肯中心,第一个卡拉扬奖学金的女性得主,哈特福交响乐团的第一位女性音乐总监……在北卡的社区篮球场上,她找到了自己的价值;而在台北的音乐会之后,她只是个近乡情怯,央著父亲带她去吃小吃的台湾小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