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彼得与爱丽丝》(Johan Persson 摄 Michael Grandage Company 提供)
特别企画 Feature 全球舞台超级战区!伦敦剧场全攻略 /焦点导演

麦克.格兰迪奇 经略有道 艺术与票房双赢

演员出身的导演麦克.格兰迪奇,特别注重在排练中给演员空间,并且在意要为剧场观众带来「难忘的一夜」,亦曾担任两个剧场艺术总监的他,或许也因此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剧场经营者。除了经营有道让雪菲尔剧院度过难关、让丹玛仓库剧院成功享名,创作上也备受奖项肯定,虽被视为接掌英国国家剧院的接班热门人选,但现在自创剧团的他,更享受单纯导演身分带来的创作自由。

演员出身的导演麦克.格兰迪奇,特别注重在排练中给演员空间,并且在意要为剧场观众带来「难忘的一夜」,亦曾担任两个剧场艺术总监的他,或许也因此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剧场经营者。除了经营有道让雪菲尔剧院度过难关、让丹玛仓库剧院成功享名,创作上也备受奖项肯定,虽被视为接掌英国国家剧院的接班热门人选,但现在自创剧团的他,更享受单纯导演身分带来的创作自由。

麦克.格兰迪奇(Michael Grandage)曾经有过十二年的演员生涯,直到一九九六年才转换跑道,成为剧场导演。如此的经验,让格兰迪奇对剧场导演一直有自己独到的看法:「除了理解文本与做出制作之外,排演过程是为了让这群演员凝聚在一起。我相信这会加强演出效果。」他认为,对导演来说,最重要的,是为演员创造出可以自由实验的氛围;然而,导演亦须与演员们保持一段距离,好让演员解除压力(注)。

以《红》得到二○一○年东尼奖最佳导演时,格兰迪奇的说法反映了他对导演身分的看法:「我不认为我们这一行是在剧场里上历史课,这也是剧场愉悦之处。我们必须有责任心、明理,但我们也必须要有剧场性,为观众带来难忘的一晚。」除了说出了自己的导演原则之外,这番话也许同样可看成他经营剧院的哲学。

成功经营  票房与艺术成就皆捷

格兰迪奇的《红》于二○○九年首演於伦敦的丹玛仓库剧院,当季演完之后才转至百老汇演出;该制作是格兰迪奇所得的第一个东尼奖。丹玛仓库位於伦敦科芬园商圈内,是个仅有两百五十个位子的非营利性剧场,第一任艺术总监为庞德电影《天降危机》的导演山姆.曼德斯,格兰迪奇则从二○○二年至二○一二年出任丹玛仓库的艺术总监,并在任内前几年同时担任雪菲尔剧院的艺术总监(2000-2005)。勇于抛开传统的包袱,面对挑战的态度,让格兰迪奇在两间剧院的艺术总监任内,顺利帮助两间剧院成长。除了他自己导演的重要制作之外,他替雪菲尔剧院带来年轻导演与新血,顺利帮该剧院度过难关。

格兰迪奇在丹玛仓库的作为更为积极,先是拓展丹玛仓库所演出的剧本范围,加入欧洲剧本(例如《玛丽.史都华》、《洪堡亲王》及他亲自导演的《路易丝.米勒》),再扩大丹玛仓库的巡回演出,并与伦敦西区剧院合作,让丹玛仓库的制作在第二个剧场上演。这些决策的成功,更加巩固了丹玛仓库在伦敦剧场观众心中的地位,因为演出完售、演出前排队买站票或等退票的队伍,常常绵延至丹玛仓库身处的商场大楼里。格兰迪奇为丹玛仓库带来极为成功的十年,他的贡献为他带来《标准晚报》编辑奖,除了东尼奖之外,他的导演作品也赢得三次《标准晚报》最佳导演奖、奥立佛奖最佳导演等等。

自创剧团  大咖演员加持参演

决定卸下丹玛仓库艺术总监一职后,格兰迪奇在二○一二年创立了自己的剧团, 因为与演员之间良好的工作关系,剧团的第一年,找来了七位重量级的演员, 在当年年底推出连续十五个月档期的五个制作:包括赛门.罗素.比尔主演的音乐闹剧《艺工队》Privates on Parade、同在《天降危机》电影里出现的茱蒂.丹契和班.维萧演出《彼得与爱丽丝》、以哈利.波特一角出名的丹尼尔.雷德克利夫演出黑色喜剧《伊尼须曼的跛子》、选秀节目主要评审大卫.威廉斯与知名女星雪莱登.史密斯是《仲夏夜之梦》里的仙后及其爱人、再以裘德.洛压轴演出《亨利五世》。星光熠熠,当如格兰迪奇所愿,进剧场看戏,观众会有难忘的一夜。

格兰迪奇剧团创团的五出制作,来自古今四位剧作家,风格各不相同,也反映了身为导演的格兰迪奇广泛的兴趣,以及对不同剧本的掌握能力。《艺工队》以同志军人组成的军中艺工队为主题之音乐闹剧,是格兰迪奇第二次导演这个作品。《爱丽丝梦游仙境》与《彼得潘》两大畅销作品之真人主角,在一次路易.卡罗展览相见,两人对彼此人生经验的交换,是新剧本《彼得与爱丽丝》的主题,设定在一九三○年、以对话推展剧情为主,这个作品是第一季之中最为「传统」的;《伊尼须曼的跛子》写出贫困跛子的好莱坞美梦,虽然剧作家马克唐诺(Martin McDaugh)在其中有丑化伊尼须曼之嫌,但黑色喜剧的风格,让观众在笑泪之中与自己的偏见相遇;以嬉皮风主导的《仲夏夜之梦》,则在轻松且大胆迷幻之际,不忘点出沉迷其中可能的后果;而《亨利五世》则是最早答应加入第一季演出的裘德洛与格兰迪奇讨论而定,近年来裘德.洛演莎剧的名声已经建立,亦让第一季演出有个严肃的结尾。

不当艺术总监  宁保导演创作自由

虽然与好演员合作是制作成功的重要因素,格兰迪奇也承认,不是每一次皆如此。他与茱蒂.丹契的另一次合作,在二○○九年制作的三岛由纪夫《萨德夫人》,虽然因为观众愿意买票进剧院只为了看丹契演出,制作本身备受批评,格兰迪奇在首演之后仍需排戏与删戏,认为也许请人重新翻译剧本会有不同的效果,制作人的身分,也让他日后更加仔细评估影响制作的重要环节。

身为一位成功的导演及艺术总监,格兰迪奇在尼可拉斯.海特勒宣布离开英国国家剧院时,是媒体认为非常合适的接班人。然而,与担任剧院艺术总监相比,导演身分相对自由,格兰迪奇宁愿保留这样的身分创作。随著格兰迪奇剧团第一季走入尾声,新一季的节目也正在规划,二○一四年亦可见格兰迪奇开拍电影。不论格兰迪奇的下一个计划是什么,制作良好、演出精采的作品应该是可以预期的。

 

注:2013年9月10日接受英国《卫报》访问所言。见 www.theguardian.com/stage/2013/sep/10/michael-grandage-flops-spats-spiffs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人物小档案

◎ 生于1962年,伦敦中央演说与戏剧学院毕业,曾任雪飞尔剧院艺术总监、丹玛仓库剧院艺术总监,现任麦克.格兰迪奇剧团艺术总监。

◎ 曾得过东尼奖最佳导演(2011)、《标准晚报》编辑奖(2011)、《标准晚报》最佳导演奖(2000、 2005、2008)、奥立佛奖最佳导演(2004)、剧评人奖最佳导演(2000、2005、2009、2011)

◎ 代表作品:《漩涡》The Vortex(2002)、《路易丝.米勒》(2010)、《卡里古拉》(2003)、《野鸭》(2005)、《佛罗斯特/尼克森》(2006)、《伊凡诺夫》(2008)、《奥赛罗》(2008)、《红》(2009)、《哈姆雷特》(2009)、《李尔王》(2010)、《路易丝米勒》(2010)、《彼得与爱丽丝》(2013)、《艺工队》(2013)

Authors
作者
年鉴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