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X-亚洲剧团《婚姻1/2》(陈少维 摄)
编辑精选 PAR Choice

传统当底有好料 小剧场端创意好菜

再推「小剧场.大梦想」系列 三剧团创意争锋

近年来积极尝试跨界合作的国光剧团,邀请资深剧场人王友辉策画「小剧场.大梦想」系列演出,透过戏曲题材的颠覆、重组与新诠,以及戏曲元素的吸收、消化与融合,接棒敲响时代新声。特别邀请EX-亚洲剧团、栢优座,以及年轻编导与国光剧团合作,让传统与当代剧场持续对话,激荡出崭新的火花!

近年来积极尝试跨界合作的国光剧团,邀请资深剧场人王友辉策画「小剧场.大梦想」系列演出,透过戏曲题材的颠覆、重组与新诠,以及戏曲元素的吸收、消化与融合,接棒敲响时代新声。特别邀请EX-亚洲剧团、栢优座,以及年轻编导与国光剧团合作,让传统与当代剧场持续对话,激荡出崭新的火花!

【小剧场.大梦想Ⅱ】

EX-亚洲剧团《婚姻1/2》

7/25~26  19:30   7/26~27  14:30

栢优座《逝.父师─希矣切》

8/1~2  19:30   8/2~3  14:30

国光剧团《卖鬼狂想》

8/8~9  19:30   8/9~10  14:30

台北 国光剧场

INFO  02-29383567

一九八○年初,「兰陵剧坊」以《荷珠新配》揭开台湾现代剧场的序幕。该剧以京剧《荷珠配》为创作基底,将京剧美学思维中的各种元素运用在现代戏剧中,传统戏曲的养分成功转换为舞台上编导演与视听素材。《荷珠新配》的实验,无形中也反射回京剧的创作,使得传统与现代有了更大的撞击与融合。

卅多年后,致力于保存及创新京剧演出,不断尝试跨界合作的国光剧团,邀来资深剧场人王友辉,自去年开始策画「小剧场.大梦想」系列演出,开放一个共享资源的艺术平台,提供以京剧元素为基底的创作可能性,让年轻创作者实践梦想的同时能够拥抱传统艺术的当代视野,培育出更多剧场创意新苗,兼具传承与开创的意义。

传统与当代剧场的融合

策展人王友辉表示,京剧以其悠久历史传统和丰厚文化基底著称,当京剧艺术走入新的时代后,面临了创作者与观众双重的挑战和危机,如何在多元跨界的当代表演艺术领域中,展现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与无可取代的特质,并带领新世代的观众得以走入京剧艺术不同层次的艺术领域,当是京剧创作与经营团队首要面对的重要议题。

王友辉强调,「小剧场.大梦想」延续八○年代台湾小剧场的精神,通过戏曲题材的颠覆、重组与新诠,以及戏曲元素的吸收、消化与融合,接棒敲响时代新声。去年首度开办颇受好评,今年国光剧团再接再厉,邀请从传统东方剧场提炼表演美学的「EX-亚洲剧团」,擅长解构戏曲唱念做打程式的「栢优座」,以及年轻编导与国光剧团合作,让传统与当代剧场持续对话,激荡出崭新的火花。

三个剧团轮番演出

EX-亚洲剧团《婚姻1/2》融合了东方特有的传统表演元素,如京剧、日本能剧、印度武术及舞蹈的身体等,并置于同一个舞台上,演员身体像是一个容器,透过现代角度的转化,创造出全新的身体表演程式。《婚姻1/2》描述一段跨国界、跨物种的人蛇恋,重新演绎爱情与婚姻的永恒课题。印度籍导演江谭佳彦说,在「婚姻」这个传统的制度下,要现代人反思「婚姻」、「爱」及「生育」三者的关连性。全剧穿越时空背景,虚实交替,营造亚洲剧场风格新古典美学。

「师」与「父」在戏曲演员的生命与技艺培育的历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栢优座的《逝.父师—希矣切》讲述男孩历经父辈的逝去,而蜕变成一个男人的经过,强调了戏曲传承的背后,经过多少推手与生命的累积。编导许栢昂说,在人生的旅途之中,都会面临亲人逝去的篇章,而父辈的逝去,却是每个人成长的开始。演出在空间运用上,将传统镜框的演出场地改造成双面舞台,叙事不以线性结构,而以意识流手法,还原情感在脑海的状态。

国光剧团《卖鬼狂想》由新生代编剧邢本宁,与剧场导演宋厚宽合作,从「定伯卖鬼」的志怪小说为蓝本,描述定伯如何推销一头摸不到、瞧不见、没有重量的羊。舞台上,演员的表演以虚唤实,创造出一头货真价实的羊。宋厚宽说,「虚实的隐喻」是当代社会的寓言,现场观众都是买羊人,会相信演员所创造出的真实吗?该剧以丑角表演定调,由国光当家丑角陈清河和谢冠生等人担纲演出。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现代剧场向传统戏曲取经

从兰陵剧坊的《荷珠新配》开始,台湾现代剧场与传统戏曲的互通有无,一直从未间断。例如一九九五年,绿光剧团推出《都是当兵惹的祸》,即移植自元杂剧《秋胡戏妻》,以女性观点透视爱情,从传统出发,加入现代幽默语汇,无论形式或内容,都有开创性的意义。二○○一年,春禾剧团改编自关汉卿元杂剧《救风尘》的《欢喜鸳鸯楼》,通过插科打诨的嬉闹笑料,传达女性自觉的主题。二○○七年,剧场导演陆爱玲的《呐喊窦娥》解构关汉卿的另一部悲剧《窦娥冤》,由多名演员共同饰演窦娥一角,展现角色的多元面向与观点,情节则由倒叙起头,场景重新拆解重组。二分之一Q剧团自二○○四年的《柳.梦.梅》起,展开一连串的小剧场昆曲实验,则是现代剧场从传统取材最鲜明的标识。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