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恰卡尔古乐团是欧洲最重要的早期音乐合奏团之一,此次访台将演出多首巴赫经典曲目。其中清唱剧《太阳神与潘神》让人看到巴赫如何用音符来诠释角色、情境或特定个性,而另一首《圣母颂歌》更是该团得奖之作,一人一声部的编制更容易清楚地听到巴赫为每一器乐声部所谱写的音乐。
极尽巴赫—利恰卡尔古乐团
5/8 19:30 台北 国家音乐厅
5/9 19:30 屏东县艺术馆
INFO 02-33939888(台北)、08-7360330转2173(屏东)
拿著乐器演奏乐曲,不管对观众或演奏家来说,也许都是很自然的事情。然而您有没有想过,经过数百年的改良,现代的乐器与古代乐器的声响,早已是天壤之别。再加上随著诠释的口味愈来愈重,在廿世纪初甚至有百人交响乐团演奏巴赫、莫札特作品的情况出现,让古乐原有的美感渐渐受到威胁。
以古乐器接近作曲家的创作
幸亏在一九六○年代,欧洲音乐史上兴起「古乐复兴运动」,由几位先驱如大键琴家雷翁哈特(G. Leonhardt)、哈农库特(N. Harnoncourt)、布鲁根(F. Brüggen) 、库伊肯(S. Kuijken)兄弟等人带领,传到八○年代的日本,直到现在,世界各地都有专家学者投入古乐器的重制、发掘、乐谱文献的研究、演奏方式探讨,乃至各音乐院古乐器授课、古乐夏令营、古乐音乐节等。
但究竟古乐的魅力何在?旅法十多年的巴洛克古长笛演奏家陈逸芬表示:「使用现代乐器试著演奏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会有一种好像拖著牛车跑,跑不动的感觉。」确实,即使用现代乐器模拟当初的演奏方式或甚至模拟古乐器,作曲家想要传达的感受,也不一定能够到位。因此她认为:「使用古乐器演奏,是一种接近作曲家的创作最直接的方式。」
五月即将来台的利恰卡尔古乐团,是欧洲最重要的早期音乐合奏团之一。团长兼指挥Philipppe Pierlot就是一位长期研究古乐,并且钻研如何以最贴近当时作曲家的方式的演奏家。而以利恰卡尔(Ricercar)作为团名,让乐团肩负著演奏当时代表的「器乐曲式」及「探索」的双重意义。
聆听巴赫走进古乐世界
此次,乐团将带来台湾难得上演的巴赫《太阳神与潘神》BWV 201及乐团拿手曲目《圣母颂歌》。陈逸芬说:「虽然巴赫并没有写过歌剧,但是《太阳神与潘神》,此作品可以算是一首典型的歌剧形式,以古希腊神话故事为题材,故事陈述太阳神与潘神比试较劲,看谁的歌声较美。还个别找了由迈达斯(Midas)与莫罗斯(Moros)担任裁判。而巴赫最常用音符来诠释角色、情境或特定个性,很明显地在此出清唱剧中表现无疑。」在乐曲中,不但能听到精采的音符穿梭,更有巴赫编织在音乐里的幽默趣味。
《圣母颂歌》更是不同小觑,此曲不但曾获八大奖项,国际唱片杂志International Record Review更以「有史以来最好的圣母颂歌录音,我认为当之无愧」来评价它。为什么如此备受赞赏?陈逸芬解释:「有别于现代乐团或一般古乐团,特别在合唱曲部分,也就是说以一人一声部为主,与大家所熟悉的合唱不同。对听众来说,这样的编制更容易清楚地听到巴赫为每一器乐声部所谱写的音乐。」
从中世纪、文艺复兴一直到巴洛克时期,约四百年之久的丰富资源,至今仍然探究不尽。在一片现代的乐声中,不妨藉著这个机会跟著利恰卡尔古乐团,聆听欧洲百年前宫廷里演奏的经典重现,一同爱上古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