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查三世》的舞台以中古欧洲解剖教室为概念设计,还加上复杂的出入动线与即时影像。图为试装台现场。(林韶安 摄)
特别企画 Feature 解剖台上的理查三世—王嘉明的莎剧导演功课/空间与声响

解剖教室中重探角色 爵士即兴里精准听戏

王嘉明《理查三世》的舞台与音乐

从《理查三世和他的停车场》到《理查三世》,王嘉明的舞台与音乐几乎是「打掉重练」:舞台以中古欧洲特有的解剖教室为概念,U型观众席上群众演员数十人跟观众对坐,搭配即时影像与复杂动线,多元演绎历史角色;音乐部分则让现场乐团上阵,玩尽「配」的概念,音乐和戏紧紧咬在一起,让观众赞叹多么精准,巨细靡遗……

从《理查三世和他的停车场》到《理查三世》,王嘉明的舞台与音乐几乎是「打掉重练」:舞台以中古欧洲特有的解剖教室为概念,U型观众席上群众演员数十人跟观众对坐,搭配即时影像与复杂动线,多元演绎历史角色;音乐部分则让现场乐团上阵,玩尽「配」的概念,音乐和戏紧紧咬在一起,让观众赞叹多么精准,巨细靡遗……

鲜少有戏像王嘉明的《理查三世》,再次演出,从外衬到内底全都换了,短短一年而已,两个版本竟能如此差异,改变幅度之大,从戏名便可窥见端倪。和北艺大学期制作《理查三世和他的停车场》相比,戏名换成神秘怪诞的数符代号“R3”,停车场也拿掉了,舞台也改成中古欧洲特有的解剖教室。解剖教室正中央摆著一床手术台,呈现及展示解剖过程,像莎剧院又像竞技场,主刀者一边讲解一边示范,观众绕著圆型入阶梯席,以手术台为圆心,观众入席,像法庭旁听,像学生听课。死者再死一次,开肠剖肚,观者又惊又怕,悻悻然台上被剖开的不是我。

台上搭起解剖教室  看与被看与戏结合

「嘉明去年从欧洲玩回来,丢了四张解剖教室图片给我,其中有我去过的柏林解剖学校。我联想到上海世博德国馆,上网一查,没错,德国馆的设计概念也是取材解剖教室。」舞台设计高豪杰谈起创作历程,看与被看,操纵与权力,中古欧洲、莎剧和幻术,解剖示范和配音、操偶,每条线索都和戏巧妙一拍即合,新版舞台定案,台上搭起一座U型观众席,群众演员数十人跟观众对坐,前后包围台上实境秀。

高豪杰与王嘉明接连几档演出合作,已有相当默契,总是乱聊出发,再是大量资料你来我往。王嘉明的戏和空间关系紧密,舞台雏型搞清楚了,排练场的大家工作才更顺畅。「欧洲有很多这种形式实验的莎剧,能找到的资料我都丢给嘉明参考,不回就是不要,没兴趣,继续找,继续丢,慢慢就会找到共识。」高豪杰说,去年欧洲也有一出《理查三世》,三百六十度即时影像,演员绕坐大圆桌,身后一堵电视墙,甚至档期都硬撞北艺版,「我跟嘉明开玩笑说:你们是不是互抄?哪有这么巧!」

「这次制作难处在于规模真的太复杂,半圆型舞台、观众视线受阻的问题,还有群众演员和现场乐团位置要安排。嘉明还想要地图经纬度的感觉,演员不只左右出场,还有上下、前后出场,加上魔术、即时搭配影像,太多细节要做」。多次整排和试搭台,改了又改,施工用舞台图终于定稿,下一步就要进工厂实作,进场搭台,如火如荼剧场周。高豪杰说:「在台湾,舞台图画得好不代表做出来就好,一定要去监工。北艺版是学校制作,设计跟技术都有专门老师助教负责,但外面制作一定要自己盯。」

音乐反应每个动作  把「配」的概念玩个透彻

不只舞台大变脸,音乐设计也颠覆了北艺版以挪用古典符号为主、较重烘托氛围为主的交响形式,让以爵士乐为主的七人现场乐队走上舞台,让观众亲眼见证「配乐」过程。音乐设计柯智豪回想当初,因为北艺学生演员男多女少,身体声音表现不若想像,嘉明念头一转,化危机为转机,把演员变成偶,玩起了操偶跟配音,演员在台上宛若黑子,个人色度拉低面孔揉糊,观众几乎看不到演员特质,「这次换了一批经验丰富的演员,戏长出新样子。我心想,既然演员这么活,为何不让活的乐手上台一起玩?」两厅院有音乐厅也有戏剧厅,戏剧和音乐本是各有深厚历史丰富内涵的艺术种类,但一般剧场作品可能碍于预算或技术考量,很少让现场乐团登台配乐,「剧场是活的,音乐也是,现场配乐应该要被正规化,两者可以有更多合作可能。」柯智豪说。

因应戏中无所不在的配音形式,不论旧版新版《理查》,操纵和代言一直都是核心概念,角色始终只是衣冠组成的空壳,谁都可以填进去自我满足当一天国王,谁上位都一样,说著一样的对白。很政治,很隐喻。柯智豪说:「我跟嘉明一直在讨论『搭配』是什么?演员帮角色配音,乐手帮戏配乐,诠释权如何转移?繁复韵文如何对应配器和乐句?一层又一层,我们要把『配』的概念玩个透彻!」call & response,场上每个动作音乐都要有所反应,音乐和戏紧紧咬在一起,必须让观众赞叹多么精准,巨细靡遗,「音乐在剧场通常拿来当作时间刻度,让表演者知道现在戏走到哪,但这只是《理查》的基本款,我们要做的更满,更细,像《鸟人》电影配乐那样,一套鼓也可以做得很完整很精采。」

现场乐手爵士即兴  瞬戏万变戏剧情境

爵士乐够活,即兴空间大,很有弹性,跟这次的戏很合拍,但你不只可以在《理查》里听爵士,三小时戏加上现场乐团,当音乐会来看也没问题,各种曲风轮番上阵要你耳目一新。「这次应该要出原声带,音乐实在太怪了。管乐击乐群外加一位DJ兼指挥。你可以听到开城门时站两排长号手那种经典宫廷乐,有曲风易辨识的歌舞音乐,有实验声响和电音,有四小节迪斯可转古典再转嘻哈不知道要转到哪里去的转场乐,什么都有。」柯智豪找来包括五月天演唱会管乐手在内、常合作的几位流行乐手,借重他们大型演唱会练就的即兴本领,临机应变场上瞬戏万变戏剧情境。

然而,现场配乐好玩归好玩,制作却也更加复杂,如何协调统整,考验彼此专业能力。柯智豪将创作过程分为两大阶段,先完成音乐基底和调性,等排练场确定配音形式和戏的走向,把戏的形式与内容和乐手们说清楚了,再带乐手进场看排,「因为他们没什么剧场经验,所以有点怕彼此想像理解不同,看排前后都要大量沟通。」确认彼此认知同步之后,柯智豪会放胆让乐手进场即兴,若方向不对再视情况下指令,甚或直接写曲,一步步完成三小时的作品,「这次装台时间只有一周,不知道会有甚么状况,只能尽量做好准备,很刺激!跟嘉明合作就这点有趣,每次都出一堆怪题目给我,好像搬石头砸自己脚,难得要命。可是真的太好玩了。」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