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打击乐本来是最没有人要学的乐器,可是,如今击乐几乎以「国民音乐」之姿,在音乐、戏剧与舞蹈的各种领域里,都撩起观众的安静、兴奋与热情。除了它的群体性、平民化、多样性外,打击乐最接近心跳的节奏热情,让观众感受由衷的快乐,正是造就台湾「击乐」奇迹的关键原因。
一九九三年起,朱宗庆打击乐团开始举办「第一届国际打击乐节」,到今天,台湾打击乐的推广及作品的成绩,成了世界打击乐重镇。
根据信谊基金会的统计,台湾儿童才艺班类型排行榜第一名是钢琴,第二名就是打击乐。二十年前,打击乐本来是最没有人要学的乐器,既没有钢琴的高贵,也没有小提琴的优雅,为什么如今击乐几乎以「国民音乐」之姿,在音乐、戏剧与舞蹈的各种领域里,都撩起观众的安静、兴奋与热情。即便在学院里,每年报名的人数直线增加,其竞争程度在各种主修器乐里几乎是名列前茅。
群体性、平民化、多样性
仔细去研究打击乐过去二十年里,在台湾社会里后来居上的原因,会发现它有些有其他乐器所没有的社会性。第一,它的群体性,不同于钢琴、小提琴可以独自学习,打击乐是一个强调合作、与人互动的乐种,朱宗庆打击乐基金会执行长刘叔康说,打击乐团的团员必须长期共同生活,演出前后全团合作拆组、打包乐器,是一个与人养成默契,主动合作,学习群体生活的器乐,「在朱团的演出上,我们甚至没有指挥,那意味著团员之间必须更有默契,而指挥让出的空间,就是让每一位团员更能与观众视线接触」。第二,它的平民化,相对于其他乐器,它通常不必是富裕家庭才负担得起的器乐,早年学习打击乐的学生大多来自中等家庭,学生的个性在学习上也比较容易接受挫折。
第三,它的多样性,打击乐因为强调的是现代生活里的新音响,它的乐器无所不包;以朱团而言,他们曾到福德坑垃圾山去捡废弃酒瓶,最有名的生活乐器更包括各种锅碗瓢盆、扫帚垃圾桶、甚至报纸、打火机,台上台下非常容易打成一团。第四,它是最容易「移民」的乐种,朱宗庆说,几乎所有的民族都认为他们最传统的音乐是打击乐,而打击乐没有太明显的中西之别,只是音色与韵律感的风格不同,「对朱团来说,我们谈传统打击乐,但不会只谈中国传统打击乐。」朱宗庆说,所以到各地演出时融合度很高。
他们的热情,让观众很快乐
但这些似乎都不足以说明,为什么打击乐会如此受到观众的喜爱,或者,如果更正确地说,为什么朱宗庆打击乐团能在台北、上海或莫斯科都让观众最后情绪高亢,朱宗庆认为「热情」是朱团非常重要的特质,他们对音乐的热情自然洋溢在他们的肢体、眼神与情绪里。
朱宗庆打击乐团全年演出一百二十八场,大部分的观众走出他们的音乐会场时,脸上通常还带著兴奋的微笑。台大社会系二年级的刘力从小是朱团的忠实观众,「他们总是让观众很快乐,而且是打从心里感受到节奏、创意与想像的快乐。」他说。
如果朱团的演出提供的是快乐,而那可能正是这二十年来,台湾人民愈来愈需要用钱买(消费)却不一定买得到的东西,从心跳与节奏开始,它无所不包,成为大家都可以有的打击乐共同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