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明维与他的《补裳计划》(台北市立美术馆 提供)
艺活志 Behind Curtain

当我们一同参与艺术

旅美艺术家李明维的个展「李明维与他的关系:参与的艺术」正在台北市立美术馆展出,擅于从个人微小的生活经验出发创作的他,展场平实一如日常家居,那「艺术」在哪里?其实李明维是透过吃饭、睡觉、写信、缝补等生活日常,结合当地文化与东方人的背景,扩展成互动性的空间装置,邀请观者参与,而这层「关系」,则让人回省自身……

旅美艺术家李明维的个展「李明维与他的关系:参与的艺术」正在台北市立美术馆展出,擅于从个人微小的生活经验出发创作的他,展场平实一如日常家居,那「艺术」在哪里?其实李明维是透过吃饭、睡觉、写信、缝补等生活日常,结合当地文化与东方人的背景,扩展成互动性的空间装置,邀请观者参与,而这层「关系」,则让人回省自身……

李明维与他的关系:参与的艺术

即日起~9/6 台北市立美术馆

INFO  02-25957656

走逛「李明维与他的关系:参与的艺术」展场一圈,很多人可能觉得莫名,没有画作、没有雕塑,只有墙上像五色音符的纺织线索、如日式书房的木作小亭和榻榻米餐桌等勉强像是空间装置的物件,但这些也都不是外界熟悉的「视觉艺术」构成条件。那么,李明维创造的「艺术」在哪里?

创作,从生活出发

时间倒回一九九五年,李明维进行了廿四小时与一盆水仙为伴、为期百日的行为作品《水仙的一百天》,他以这件作品悼念过世的外祖母。从种下水仙球茎开始,历经发芽、开花、凋萎到死亡这段生命周期,过程中他随机记录水仙形体的变化,文字印制在最后输出的五张影像上。李明维提到,第七十九天水仙已凋零,但他不愿让它离开,廿一天后,他只能接受水仙已死,他将球茎清理乾净、埋进土里,「下一个季节到了,它会重生」。

《水仙的一百天》具备了李明维日后发展出「关系艺术」(Relational Art)的雏形:他从自身经验出发,设计出一件「艺术作品」,借由这件作品,开启人与人、人与生命的思考管道,一九九七年的《晚餐计划》即为代表,这件作品形成于李明维就读耶鲁大学研究所期间,有感于校园人际关系疏离,他张贴海报征求陌生人一起共进晚餐,而后他将这段经验转化成创作。

一九九八年李明维获邀在美国惠特尼美术馆举行个展时,《晚餐计划》就以他与参与者在美术馆一对一用餐的形式登场,过程均有影像记录,最后连同餐桌陈设一并展出。

李明维擅于从个人微小的生活经验出发,如吃饭、睡觉、写信、缝补等,并结合当地文化与东方人的背景,扩展成互动性的空间装置,如《织物的回忆》灵感来自幼稚园第一天上课,因穿著母亲亲手缝制的衣服,抚平了内心的不安。这件作品是利物浦双年展委托创作,利物浦曾是活跃的纺织工业城,因此李明维公开征件,邀请参与者提供一件与个人成长历程或家庭经验相关的手工织物,写下织物背后的小故事,一同放在展场特制的木盒内,让观众阅读。

另一件《睡寝计划》,挑战两个陌生人如何「共享」一天当中最私密、脆弱的睡觉时刻,人们如何建立信赖关系。参与者被要求携带一件自己床边的私人物品,翌日该物件须留在展场的床头柜上,观众凭借这些物件臆测两人的互动过程。

近期《声之绽》、《如实曲径》由现场不定时演出的舞者及歌者,与观者互动。歌者为观众献唱一首舒伯特的歌曲当礼物,舞者在现场扫拂谷粒和种子,如大笔挥毫的竹扫把配合肢体律动,宛如修行,灵感来自缅甸旅行时,当地民众进入寺庙前,须先脱鞋,而为了让参访者感受到清净神圣的空间,寺庙志工得不断扫拂。

开启与他人间的另一种关系

李明维生于台中,现定居纽约,出身医生世家,十来岁赴美,一路取得耶鲁大学硕士学位,李明维拥有许多人梦想的外在条件,但他却是不断透过形制低调的创作,将观者导回个人自身——面对爱与失落、遗憾、亲密与生疏、病痛与生死

及至当代,艺术带来的体悟,已不再是透过肉眼所见的一幅画、一件雕塑品满足的视觉感动,李明维借由规则的制定,反诸个人省思内在,希冀开启与他人之间的另一种关系,一如《移动的花园》中,参与者可从展场中免费拿取一支花,在离开美术馆后、前往下一个目的地之前,将这支花送给一个有缘的陌生人,让陌生人因这样「施与受」的机缘相遇,是李明维认为艺术「最好的回馈」。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