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主人 陈登寿
食客 绿光剧团:柯一正、罗北安、吴朋奉
「欢迎来到沾美西餐厅!」从走进沾美起,便感受到一股热情,不是台式热炒的生猛喧哗、日式烧烤的互助迷蒙或美式汉堡的过分亲切,而是带点节制分寸,合乎礼仪的优雅礼遇。
顺著老板陈登寿的步伐,他招呼大家坐下。很喜欢绿光剧团的他,前阵子才在表演后台替绿光的工作人员办了场L型的buffet,这大概是台湾剧场史上第一次,演员在上戏前的后台吃起西式自助餐。陈登寿开玩笑说,是自己买不到票,才借机用这种方式来看戏。食物牵起了他与绿光的缘分,在浪漫的烛光晚餐里,彼此闲聊。
绿光是剧场界数一数二有口福的剧团,不管是纸风车或绿光,行到哪儿,食物就到哪儿,常常人还没到,东西就送来了。台中的阿水师猪脚、翁记豆干、高雄海味活海产、台南进福炒鳝鱼,全是盘中飧,内行人都知道,「来绿光要饿著来」, 即使排戏也常叫宋厨、六品等名店。
尤其绿光有个不成文传统,演出几场大家心情比较轻松后(通常是演出后的第二个礼拜六),柯一正会煮咖哩给大家吃,包含素食,通常有四、五种口味,罗北安忍不住地赞叹说:「柯导的牛肉咖哩啊~入口即化~」原来柯一正慢工出细活,光炒个洋葱就得炒四十分钟,炒到焦黄才行。
问柯导是不是喜欢做菜?他客气地说,自己只会几样简单的,不过遇到喜欢吃的东西,会连续去个几次,把味道给记住。从前连云街有个「小白屋臭豆腐」味道相当好;公司附近有个餐厅主厨很会做西班牙火腿,现在不做了;十几岁在台北桥外婆家有个记忆中的味道,用排骨、芋头、竹笋、蚵乾等十几种材料爆香,以高汤加米煮成粥……
那个温暖有人情味的时代
说到食物的记忆,大家忆起了从前的「台北迎城隍」,人家说「五月十三人看人」,从前延平北路到北门可是会全部封街,举办流水席,「而且以前的人都会趁这个时候相亲呢!」柯一正回忆道。吴朋奉也说那时整个台北城超热闹,路上没车,人走过来走过去,坐下来就吃!
那是个很温暖有人情味的时代。曾在德国读餐饮、当酒保、在亚太、圆山饭店工作过,受正统欧洲服务训练的陈登寿,身上也承袭著某种,台湾服务业鲜少看到的人情味。尤其当许多餐厅都受美国效率影响强调SOP时,陈登寿却不嫌麻烦地做出各种客制化的事。他从前在德国当barkeeper(注:barkeeper不像bartender只调酒,还要管人管帐。)那时有句话“The best barkeeper serves spirits and spirits”,第一个spirits指的是像Whisky、brandy等烈酒;第二个spirits指的是灵魂。好的酒保不只卖酒,还要卖他与众不同的特质。趁陈登寿不在,柯一正赞美道:「他的服务就是不一样,以前孔二小姐(注:蒋宋美龄亲近的外甥女)给小费都是一份大家分,但就是会特别准备一份给他。」
这种在服务上的细致,其实和创作上的某种出人意表很像,都是希望可以给人惊喜。他们谈到《人间条件三》里,柯一正的出场,原本剧本是要让他静静地坐在狱中的床位上,后来发现场景有个厕所,柯一正便跟吴念真说:「我要从那里走出来。」当观众没有注意到台上有个厕所,却发现侧边突然有人站起来,一副刚解放完的样子,一出场就让人印象深刻。
真心一杯酒,LKK又何妨?
从沙拉、汤、主餐、甜点、到最后的水果,一路从《人间条件三》、台湾的民主、艺术、谈到对文化的想像(好比:台湾钱币怎么都是政治人物,不放艺术家或文学家呢?)。「吴念真」是很常出现在餐桌上的名字,柯一正称呼他为「社会观察家」,三位戏精都说,演吴导的剧本一点都不用改,有时自己改了台词,后来还是发现原来的好。
结束前,每个人喝下一小杯Grand Marnier(法国餐后橘子酒),四十几趴的浓度,即使女生喝来都相当顺口。陈登寿说:「Grand Marnier可以除去刚刚吃到如大蒜等强烈食物的味道,是for kissing的,不过现在很多店强调时髦都没有,只有我们这种LKK的店还留著。」
一杯for kissing的酒,光设计就让人觉得无比美丽。所以,LKK有什么关系?有时,老派就是比较人情,也比较真心。
【团队│快问快答】
Q:请问选择这家餐厅的原因?
柯:陈总懂吃、懂酒,而且这里的位置宽敞舒服,很适合大家坐在一起聊天。
Q:请用一句话(或一出戏)形容老板?
罗:流水席,他的热情就是「你来,我把所有的好吃都留给你。」就像我现在肚子的感觉一样,我想不到任何一道菜,就是流水席的感觉,就像刚刚讲的迪化街大拜拜,大家都来吃的感觉。
Q:什么是各位的深夜进食的点菜重点?为什么?
吴:深夜吃东西的重点就是「饥饿」,只要饥饿什么都好吃。我很喜欢刚刚搭配猪脚的酸菜。
柯:晚上肚子饿,我会自己用很多的大蒜和辣椒爆香,自己煮义大利面。
Q:各位觉得艺术和食物的关系是?
吴:要有爱,不管是艺术或食物都要有爱。
Q:各位觉得最动人的戏剧像哪种食材?
柯:像一道市面上没有的菜,那是我跟我岳父学的。把一条鱼骨头剪开,连肉一起取出,加入荸荠、猪肉和一些自己喜欢的佐料塞回去,画三刀煎熟。我请客都喜欢用这一道,我会叫大家吃鱼吃鱼,每个人就说好,吃鱼,结果一咬下去就惊呼:「这什么东西?」我觉得戏剧就是要这样,要意料之外,不过这道菜到现在还没有名字,我称他为鱼非鱼,请客只要端上这道,大家一定记得,要做到天衣无缝,而且还要划三刀。
罗:为什么要划三刀?
柯:这样才像嘛!煎鱼不是都这样。
罗:这种鱼非鱼,其实就是「意料之外」,我们都说艺术是意料之外,创作就是要在「不可能中寻找可能」,不要在「可能中寻找不可能」,要让人家有「喔。还有这个喔!」出人意表的感觉,注意到戏剧和他之间的关系。
Q:这一季,看什么最好?
吴:我想推荐朋友林靖杰导的电影《爱琳娜》。
【食堂│快问快答】
Q:您觉得表演艺术圈是一群什么样的人构成的?
陈:舞台剧是一个综合艺术,里面有音乐性、文学性,像我自己喜欢美术,不过美术有美感没有激情,舞台剧有。看完《人间三》,我从第一幕回想到最后一幕,对我来说,他们都是艺术家,但社会所能回馈给他们的却和他们的才华不成比例。
Q:请用一道私房菜来形容绿光剧团的艺术家们。
陈:太难了!我找不到任何一道菜可以和这群才华洋溢的艺术家媲美。
Q:深夜料理的处理重点?
陈:我在德国当酒保时可以记住两百五十个客人的习惯,连他抽雪茄是剪正的还是斜剪1.5或2公分我都知道,有些人该讲话,有些人不该讲话,有些人会忘记带烟,所以我的厨房里有几十种烟,如果他带情妇来我也会保守秘密,一直到进棺材前都不会说出来。我们就是这个场所的导演,是氛围的缔造者,重点不在料理,而在spirits上。
Q:您觉得艺术和食物的关系是?
陈:欧洲人不喜欢到处都一样,所以他们不喜欢凯悦,而是喜欢有独一性的东西,这就像我刚刚说的spirits一样。对艺术来说,unique(独特)也很重要,创作就是推陈出新。
Q:您觉得最美味的食物像哪种艺术?
陈:世界上最伟大的食物不是美食家、专家决定,而是大家决定的。比如我吃鱿鱼平,从一碗十块吃到现在一碗六十五块,米其林三星哪一个传卅年、五十年?我们的甜粿、肉粽多少年?我的美食是庶民主义,经得起时间考验,不是少数人攀附华丽,也不用像别人或什么样的艺术品。
Q:这一季,吃什么最好?
陈:我们的猪脚很不错,我看外面很多德国猪脚没用正统手法,有些甚至还用炸的,我们是真的在高汤里stew(炖)两个半小时再烤四十分钟,配上酸菜很好。
沾美西餐厅 台湾艺术与收藏家的相遇平台
台湾第一间以「灶脚」(kitchen)为名的餐厅,一九四九年开业,店名取自中国第一位西餐厨师Jimmy的名以资纪念。陈登寿接手后,将「占美」改为「沾美」,经营至今卅一年,是台湾政商文化圈的知名餐厅。虽有不少政要来过,店内却看不到任何一位政治人物的照片或签名,反而挂有卅几幅台湾艺术家作品,使其不仅是用餐品酒的餐厅,也是台湾艺术与收藏家的相遇平台。
除了如席德进、萧如松等知名画家的作品外,陈登寿也收藏不少原住民雕刻,甚至作家亮轩的画作也被拿来做成酒标,摄影大师郎静山在此举办过展览、小说家高阳有喜欢坐的位置,走进沾美,处处故事,昔时还有许多人的相亲是在此完成。
目前餐厅以中午欧式自助餐(buffet),晚餐排餐的方式经营,当台北许多老餐厅都逐渐消逝,成为回忆时,沾美还在,还在持续书写台北人的集体记忆。
地址:台北市大安区仁爱路四段77号B1楼
连络电话:02-27117750
营业时间:每日分两个时段供应 自助餐11:30-15:00,欧式西餐 17:30-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