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对莎翁的爱比起英法「莎粉」可说是不遑多让,决不是冲著什么莎翁几百年生辰忌辰,其实平常就时时在「练」!几出去年推出的佳作,如欧斯特麦耶与拉斯.艾丁格合作的《理查三世》、提曼.寇勒的《一报还一报》、《马克白》、史泰曼的《威尼斯商人》等今年续烧,还有克里根堡将以《暴风雨》向莎翁致意……二○一六的德国剧坛,莎翁只有更火红!
莎剧制作在德国算是常常出现,这里介绍几出去年剧季推出,预计也会在莎翁四百年忌辰的今年继续发光发热演出的定目好戏。另外也将介绍今年即将推出的莎剧新作,值得拭目以待。
王牌演员艾丁格《理查三世》与观众共舞
柏林列宁广场剧院的导演欧斯特麦耶(Thomas Ostermeier), 自从在○八年推出了令人眼目一新的《哈姆雷特》后,这出被推崇备至的戏便巡回世界各地不停,尽管,在列宁广场剧院早已下档,但因应莎翁的逝世纪念,再次排上今年初的定目演出,并附有英文字幕。观众除了能够重温经典旧作,还能亲临另一出欧斯特麦耶于去年春季首演的《理查三世》,一如《哈姆雷特》,他的最佳搭档——明星演员拉斯.艾丁格(Lars Eidinger)担任主角,舞台空间再度由杨.帕博宝(Jan Pappelbaum)设计。帕博宝在截取英国环球剧院的特色上发挥创造,让观众席紧密地环绕著圆形的主舞台,舞台上除了简单鹰架做背景与满地的木屑,几乎全然置空,这样的空间迫使演员更加直接与观众面对面接触,这对即兴天才的艾丁格来说,根本不是什么难事,但其他演员就逊色许多了,致使《理查三世》俨然成了他诠释这位邪恶痀偻王的独角戏,尽管如此,让人宛如置身地底深渊的奇特空间与艾丁格精湛纯熟的演技,赋予此剧高度的可看性。
导演寇勒在柏林、德勒斯登续莎翁传奇
德勒斯登剧院首席导演提曼.寇勒(Tilmann Köhler)亦不落人后,去年前后执导两出莎剧,一是在所驻剧院德勒斯登去年九月首演的《一报还一报》Measure for Measure ,另一出力作是受柏林德意志剧院之邀,于去年春季所推出《马克白》。后者令人印象特别深刻之处,尤其归功于震撼人心的舞台意象,但见突显景深的漏斗式空间,一道愈往后台,开口愈窄的灰暗隧道,隧道的尽头正是由三位女巫掌控的狭窄洞口,暗示著一股支配著世界的神秘黑暗力量。这样的空间设计迫使饰演马克白主角的天王巨星乌里希.马特斯(Ulrich Matthes)徘徊在追逐权力野心与良心自责之时,必须匍匐爬行地造访巫师的权力黑洞,才能请示到预言。
寇勒以七位演员,包下原剧中的廿多个角色,除马克白夫人是女演员外,其他六位演员都是男性,他们一开始身著内裤上场,在观众面前不断换装,换下的戏服在台上堆积成山,自成布景。此剧,最重要的戏剧元素莫过于一个「血」字,为登上王位,不惜铲除所有异己的马克白,踏上一条血流成河的不归路,因此,十年前德国剧场大师尤根.勾许(Jürgen Gosch)以七位男演员赤裸的身躯,与无数加仑的血浆在德国剧坛上卷起了争议巨浪,并成了其他导演竞相仿效的戏剧效果。十年后的今天,寇勒俨然沿袭了勾许的手法,不过,在关键处倒转了一下,全然舍弃血浆道具,创作一滴血都不见的《马克白》,转而用默剧与写意的表现法,诠释暴力与血腥,营造另一种戏剧氛围与力度。
寇勒另一出新作《一报还一报》则尝试将莎翁与德国当代最迫切的议题接轨,而目前闹得最沸腾的,无疑是收留难民问题,尤其德勒斯登,早于前年就兴起的仇外街头运动「爱国欧洲人反对西方伊斯兰化」,即所谓的Pegida组织,这股热浪随即蔓延到德国各地,与被强制接受难民的欧盟国家,随著叙利亚与其他难民的大量涌入,前东德人民的愤怨逐渐演变成攻击难民营等非法滋事行动,颇有失控之势。有鉴于此,寇勒改编莎翁以宽恕为主旨的《一报还一报》,将文森修公爵转化成,开放边界、收留难民,引起民怨而不得不出走,并把烫手山芋丢给安哲鲁摄政的仁慈统治者。只见作为禁止通行的黄黑警示胶带不断地交错,飞舞在整个舞台空间,而「这儿不是庇难地」(Kein Ort zum Flüchten)的示威布条与高声呐喊「滚蛋」的群众演员,俱是Pegida 活跃在德勒斯登街道的真实呈现。寇勒极力地赋予莎翁,与在地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当代意义,却附会地过于牵强,使这出喜剧,尽失喜感,尽管如此,仍不失之为关照德国当今现实面的呕心沥血之作。
《威尼斯商人》披上叶利尼克的新衣
去年秋季最受瞩目的剧坛大事当属慕尼黑室内剧团的当家换人,由原是柏林的赫贝尔河岸剧场(Hebbel am Ufer)艺术总监利利恩塔(Matthias Lilienthal)接手。他延揽原在汉堡的金牌导演史泰曼(Nicolas Stemann)为首席导演,便以莎翁的《威尼斯商人》作为新演出季的开幕戏,要为保守的慕尼黑观众们先打一剂强心剂。一来,此剧,因为靠放高利贷致富的犹太人夏洛克一角,带有仇视犹太人的内容,备受争议。而在纳粹时代,莎翁这部剧作的确特别受欢迎。史泰曼如何处理这个议题,才不会受到社会舆论鞑伐呢?二来,史特曼的注册商标是,没有角色、没有情节,演员只是说话的机器,他酷爱让同一个角色的台词由多位演员集体吟诵,或是一个演员不管三七二十一,趴哩啪拉地念出不同角色的台词。史泰曼如此奇特的导演手法与奥地利女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叶利尼克(Elfriede Jelinek)的写作风格十分合拍,促使他得以搬演诸多叶利尼克被视为不能演的棘手之作,而深受其青睐。不仅如此,史泰曼在过去几年,以同样手法成功地解构了席勒的《强盗》与歌德的《浮士德》。这次遇上莎翁经典,难道依样画葫芦吗?
只见舞台空间宛若一间诺大的办公室,摆满了电脑、桌椅、翻转展示版,半空中悬挂几个大小不一的萤幕屏,萤幕上不断显现台词,廿个角色但仅有六个演员,他们或单人或集体有韵律地说台词,有时还乾脆看著萤幕诵读,一如既往,文字只是诱发导演与演员联想的引子,或说成了肤浅、浮面的包装纸,舞台是导演不按牌理出牌,肆意发挥想像与拼凑不同意象的空间。受争议的角色夏洛克,没有邪恶或善良之分,也没有仇外情结问题,因为,每个人都可能是被歧视与排挤的夏洛克,或者换个角度说,被歧视的身分被扩大到同性恋、人妖、甚至异性恋等。尽管史泰曼抽离人物与台词,让人搞不清演员演的到底是谁,却用了一位黎巴嫩演员Hassan Akkouch,用阿拉伯话说出一堆没有字幕翻译的话,最后还让他变装成轰动欧美歌坛满脸络腮胡的奥地利「美女」歌手孔奇塔.武斯特(Conchita Wurst)。导演似乎暗示著社会边缘人不过是被用来让人拥有优越感、欺骗自我的利器。尽管立意甚好,也成功化解了根深柢固的两元思想,但文字如此以排山倒海之式席卷观众,让人在心里直呼投降,也使莎翁变装成叶利尼克笔下去角色的语言机器。《威尼斯商人》作为定目剧码,将持续到今年,同时,也将作客汉堡的塔莉亚剧院(Thalia Theater)。
克里根堡《暴风雨》将如何扭曲莎翁?
其他值得一提的新制作,还有去年在台北艺术节亮过相的德国导演安德烈.克里根堡(Andreas Kriegenburg),将于四月在法兰克福剧院(Schauspielhaus Frankfurt)推出《暴风雨》,作为莎翁逝世四百周年的纪念活动,至于,手法一向大胆,鬼点子特多的克里根堡会如何「扭曲」与「丑化」莎翁呢?令人拭目以待。柏林的「莎士比亚剧团」(Shakespeare Company),虽只是自给自足、非莎翁之作不演的自由小剧团,但十分受到在地居民与观光客的喜爱,因为每年夏季他们都会在其固定据地「美丽山自然公园」(Naturpark Schöneberg) 里所搭建的露天剧场轮番演出脍炙人口的定目戏码,同时,也常常在博物馆岛上临时搭台演出,以博德博物馆辉煌的历史建筑为背景,运河上波光粼粼的夜色与古桥上的街灯、舞台克难式的萤火火炬相辉映,让莎剧别有一番迷人的浪漫情调。经过今年的努力,成功地攒足了创作资金,得以在明年推出新作《威尼斯商人》。
不过,想要过足看莎剧的戏瘾,还是以节目丰富多彩的「莎士比亚国际艺术节」为首选,在与杜塞朵夫隔著莱茵河相望的诺尔斯城(Neuss),原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却因为有一座全然仿伦敦环球剧院的剧场,而且每年夏季都不惜投入巨资邀请世界各地知名剧团举办莎翁国际艺术节,使它名声日渐远播。今年五月廿七日至六月三日为期一周的艺术节,节目虽尚未公布,但相信会有许多不容错过的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