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莱比锡弦乐四重奏(诚品表演厅 提供)
企画特辑 Special

聆听「最完美的音乐形式」——弦乐四重奏

2016诚品室内乐节

二○一六首届「诚品室内乐节」以弦乐四重奏为核心,将邀请NSO国家交响乐团的「Infinite首席四重奏」、代表德奥纯正音乐传统的「莱比锡弦乐四重奏」、创立已满七十年的美国顶尖室内乐团「茱莉亚弦乐四重奏」,演出横跨十八世纪末至廿世纪初的九首经典作品,音乐内容大异其趣,清楚展现弦乐四重奏虽仅四把弦乐器,却能做出千变万化的音乐可能,更因此被誉为「最完美的音乐形式」。

二○一六首届「诚品室内乐节」以弦乐四重奏为核心,将邀请NSO国家交响乐团的「Infinite首席四重奏」、代表德奥纯正音乐传统的「莱比锡弦乐四重奏」、创立已满七十年的美国顶尖室内乐团「茱莉亚弦乐四重奏」,演出横跨十八世纪末至廿世纪初的九首经典作品,音乐内容大异其趣,清楚展现弦乐四重奏虽仅四把弦乐器,却能做出千变万化的音乐可能,更因此被誉为「最完美的音乐形式」。

诚品室内乐节

首席.序曲

4/17  14:30

德奥之声—莱比锡弦乐四重奏

5/21  19:30

跨时代的经典-茱莉亚弦乐四重奏

6/13~14  20:00

台北 诚品表演厅

INFO  02-66365888转8819

室内乐精致典雅,最初用于宫廷及贵族的社交娱乐场合,中产阶级兴起后,则转为「家居音乐」,演奏者往往身兼听众,音乐内容平易近人,适合业余演奏者。提到室内乐,更不能不提弦乐四重奏,事实上,「弦乐四重奏」不仅表示编制,更是乐类,是一个相当特殊的音乐术语。古典时期,弦乐四重奏先随著海顿的创作急速成长,从轻松、小规模的娱乐性,并由第一小提琴主导,到严谨的结构及繁复的动机发展,各声部皆有重要分量,成为古典时期成熟且重要的乐类,接著走向更艰涩、前卫的道路,转变为诉诸专业演奏家的作品。随后,莫札特及贝多芬的作品将弦乐四重奏带上巅峰,之中的突破与创新更远超过其他乐类。

九首作品  带出维也纳三杰经典

二○一六首届「诚品室内乐节」即以弦乐四重奏为核心,从四月到六月、春天到夏天,演出横跨十八世纪末至廿世纪初的九首经典作品,音乐内容大异其趣,清楚展现弦乐四重奏虽仅四把弦乐器,却能做出千变万化的音乐可能,更因此被誉为「最完美的音乐形式」。

这次的室内乐节既以弦乐四重奏之经典曲目为核心,当然必定包含前述维也纳三杰的作品:海顿《第五十三号弦乐四重奏》其第一乐章的旋律轻盈优美,如同鸟儿自在地飞翔鸣叫,因此又被后人称为《云雀》,作品于一七九○年完成,虽然是此次室内乐节较「古老」的作品,却已是相当成熟的弦乐四重奏。莫札特《第十九号弦乐四重奏》比起前者更为「古老」,于一七八五年完成,却是弦乐四重奏比起同期其他乐类更加前卫创新的良好证明,其第一乐章慢板序奏的不和谐声响、不稳定之调性,使该作品又被称为《不和谐》,不但在当时引起热烈的笔战,就算到了十九、廿世纪,依然引起许多讨论。贝多芬《大赋格》原为其《第十四号弦乐四重奏》之终乐章,之后被单独出版,极为艰涩复杂,却也精采卓绝,可说是弦乐四重奏的颠峰之作,斯特拉温斯基曾如此描述这部作品:「这绝对是当代音乐,而且永远都会是当代。」说明这部作品在廿世纪发挥了极大的影响力,甚至为廿世纪的音乐创作带来不少灵感。

三组顶尖团体  展现绝佳对话

尽管贝多芬晚期的弦乐四重奏奠定了难以超越的高墙,但后世作曲家仍在弦乐四重奏领域创作出令人难以忘怀且各具特色的经典乐音。舒伯特的《断章》仅有第一乐章完成,但已展现相当成熟的乐思与完整的音乐内容,宏伟而庄严,也预示了舒伯特随后弦乐四重奏的大师之作。布拉姆斯完成的弦乐四重奏虽然仅有三首,但其作品总是经过深思熟虑、千锤百炼,其《第二号弦乐四重奏》道尽布拉姆斯孤寂又渴求自由的矛盾心情。德弗札克的《第十二号弦乐四重奏》是他客居美国时谱写,又被称为《美国》,作品呈现作曲家个人的美国印象与民俗风味,是最受到欢迎的弦乐四重奏作品之一。柴科夫斯基的《第一号弦乐四重奏》充满俄国民族风情及柴氏独特的哀愁,第二乐章更曾让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感动落泪。德布西《G小调弦乐四重奏》细腻的音乐语法与多变的和声与音响色泽,呈现弦乐四重奏崭新的面貌,为法国室内乐之代表作。巴尔托克的《第四号弦乐四重奏》于一九二八年完成,是这系列演出中「最年轻」的作品,不但在音乐声响和乐曲形式上都具有独特巧思与设计,再次拓展弦乐四重奏的表现范畴。

本次室内乐节由国内外三组顶尖弦乐四重奏团体担纲演出,分别是来自NSO国家交响乐团的「Infinite首席四重奏」、代表德奥纯正音乐传统的「莱比锡弦乐四重奏」、创立已满七十年的美国顶尖室内乐团「茱莉亚弦乐四重奏」。透过其绝佳默契、出色的演奏技巧,除了融合四把弦乐器奏出完美纯净的和谐乐音,更将展现错综复杂的对话关系,道尽一切说得出口与说不出口的种种,带领听众亲自感受何谓「最完美的音乐形式」。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