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忠臣藏》第七幕〈祇园一力茶屋〉一景,茶屋就是高级妓院,「祇园」是旧京都茶屋聚集的地方。左图中是男主角大星由良之助在看同志所送来的密(主办单位 提供)

现在作为歌舞伎演出剧本的《假名手本忠臣藏》原是于一七四八年为文乐剧场(注1)所写,因为受到热烈欢迎而被歌舞伎剧场借用,至今盛行不衰。因此,现在所看到的歌舞伎《忠臣藏》的演出,在许多地方仍刻意地保有文乐演出的影子,例如在序幕中让演员以木偶的架势在台上出现,经过团主的开场白之后才被赋予生命,开始演出。

历演不衰的故事

《忠臣藏》可能是日本戏剧史上最受欢迎的一出戏,它是根据实际发生在西元一七〇一至一七〇三年之间的一个历史事件所写,不但在日本被改编成各种形式的演出,年年不断的重新制作,并且早在一九一五年就有英文版问世,如今的英文版更是已多达五、六种以上。

《忠臣藏》全剧共有十一幕、十八景,可是目前还经常演出的则仅为〈大序〉、〈三段目〉、〈四段目〉、〈五段目〉、〈六段目〉、〈七段目〉及〈十一段目〉七幕,此次由市村万次郞率团来台演出的即为「七段目」的《祇园一力茶屋》。

早期的演出依著歌舞伎的特性,把这个震惊全国的大事件,像新闻报导一样地将事件的始末加上人民对它的评议,辛辣的展现在舞台上。戏剧的传播力使得众口喧腾,对于幕府处置不公的决定、对于四十七名护主义士的崇敬,终于把这个事件推展到了几近神话的地步,而强大的舆论甚至令幕府感觉危及其统治而终于下令禁演「时事」,聪敏的剧场人于是改编剧本,把故事假托到「历史故事」的虚无中去,改名换姓之后照样搬演不坠,而幕府也是无可奈何。

四十七响的致敬

事件发生于西元一七〇一(元禄十四)年二月四日,赤穗大名(注2)浅野长矩受命参办接待将军的典礼事宜,指导者为将军侧近的吉良上野介义央,因为浅野无法体会与满足索贿的吉良,被吉良多方刁难与侮辱,终于难耐悲愤而在宫内走廊上拔刀刺杀吉良,由于被其他人拖住,仅刺中吉良的额头。由于宫中拔刀是大忌,又加上佞臣吉良的恶势力,浅野终于被判切腹之罪,于二月十四日切腹而亡。赤穗依例被废,数千人的生计一旦全无,赤穗的武士们一夜之间也都成为无主的「浪人」,但是对于作为事件「共犯」的吉良却连个申诫都没有。悲愤与思主之情终于在「家老」(总管大臣)大石的带领之下,成为一股复仇及寻求正义的力量,一共四十七名的赤穗家臣武士,连同他们的家属,在含羞忍辱、辛苦策划经营两年之后,终于闯入吉良的家中抓住躱入仓库的吉良,并且砍下他的人头拿到浅野的墓前去祭拜。这样大胆的、公然挑战幕府统治权威的行为,当然不可能为幕府所容忍,全部参与复仇计划的四十七名武士(包括大石的十五岁长子),最后同样被命令切腹,追随他们的主人共赴黄泉。

在这震惊全国的「赤穗事件」之中,举国舆论与其说是对大名浅野不幸的同情(注3),不如说是对四十七人义行的一种尊崇,那种舍生忘死的「武士精神」,以及伸张弱势正义的行为本来就是创造英雄的条件,再加上事件本身的强烈戏剧性,终使得它成为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数百年来持续为人们所传颂,直至今日,每次歌舞伎演出,仍以四十七声的开幕响板来向作为英雄与主角的四十七名武士致敬。

注1:文乐是被称之为「人形净琉璃」的木偶剧场,以三味线伴唱,举世无双的超级大木偶需要三人同时合力方能操作。它与歌舞伎同时兴起,在发展的过程中是亦敌亦友──互相竞争又互相借镜的对手。

注2:「大名」是幕府统治之下分封的地方领主,以其领地的稻米收成好坏而有大小之别。赤穗是小地方,大名也因之在剧中被恶人吉良讥为鄕下大名。

注3:事实上,这个事件中的许多关键性重点都不明朗,吉良是否如传说及剧中所形容的那般邪恶,可有保留的空间。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