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乃嘉
-
艺知平台
挑战跨界,字在主体在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石守谦形容董阳孜的书法「透过文字的形象而有所表现时,他不仅在创造一种美感,也非只与传达某种讯息,更是再进一步激发共鸣」。这次在两厅院开个展,董氏以其一贯举重若轻的笔墨行气和前所未有的超大尺幅,为这个繁华的空间凝结出安定、深邃的历史感,意在召唤那疏离了中国文化的年轻人的共鸣。
-
回想与回响 Echo
一曲单弦话苍凉
北京市曲剧团的团员们有著在台湾不多见,或者说已经看不到的扎实、完整的舞台基础训练,不但有传统曲艺的根柢,更有西方舞台剧的「新」概念,从而在舞台上创造出了一种不失传统风韵,但却写实内敛的表演方式,十分适合用来表现老舍的作品。
-
环球舞台
「无」中生「有」
一个木偶在天然生命上的「无」,恰好就是方便成就「脚色」上的各种「有」的机缘;而人在天然生命上的「有」,也因此而成为他难以摆脱的重担。
-
戏与影的对话
宗教追寻与情色欢娱
有限的肉体欢娱 无限的想像升华
-
焦点
献给每一位观众的「Kabuki For Everyone」
Kabuki For Everyone是演员市村万次郞以市村制作公司为制作单位自一九九二年开始提供的一个节目组合,每次的演出以一段歌舞伎介绍搭配两出戏为架构,最初的目的是以此向居住在日本国内的外国人推广歌舞伎,所以介绍的部分除了基本的英、日语外,也曾经用过中文、法文及葡萄牙文。今年年初并且应香港市政局之邀请,为香港艺术节演出。 市村万次郞是歌舞伎名演员──第十七代的市村羽左卫门的次男,本身也是歌舞伎演员,专长于「女形」及年轻男子的角色。五岁的时候(1955年)以市村竹松的艺名、儿童演员的身份初次登上歌舞伎的舞台,一九七二年以《暂》Shibaraku及《助六》Sukeroku两剧中的女形演出袭名为二代的市村万次郞。 此次来台演出的Kabuki For Everyone节目,除了介绍的部分,还将演出著名的历史剧《忠臣藏》中的第七幕〈祇园一力茶屋〉,及舞蹈剧《藤娘》。与过去两位名演员(市川猿之助、阪东玉三郞)率团来台的演出最大的不同即是在于超越了只演舞蹈剧的安排,《忠臣藏》的演出终于可以让台湾的观众较完整地来品味歌舞伎。
-
焦点
关于「忠臣藏」
现在作为歌舞伎演出剧本的《假名手本忠臣藏》原是于一七四八年为文乐剧场(注1)所写,因为受到热烈欢迎而被歌舞伎剧场借用,至今盛行不衰。因此,现在所看到的歌舞伎《忠臣藏》的演出,在许多地方仍刻意地保有文乐演出的影子,例如在序幕中让演员以木偶的架势在台上出现,经过团主的开场白之后才被赋予生命,开始演出。 历演不衰的故事 《忠臣藏》可能是日本戏剧史上最受欢迎的一出戏,它是根据实际发生在西元一七〇一至一七〇三年之间的一个历史事件所写,不但在日本被改编成各种形式的演出,年年不断的重新制作,并且早在一九一五年就有英文版问世,如今的英文版更是已多达五、六种以上。 《忠臣藏》全剧共有十一幕、十八景,可是目前还经常演出的则仅为〈大序〉、〈三段目〉、〈四段目〉、〈五段目〉、〈六段目〉、〈七段目〉及〈十一段目〉七幕,此次由市村万次郞率团来台演出的即为「七段目」的《祇园一力茶屋》。 早期的演出依著歌舞伎的特性,把这个震惊全国的大事件,像新闻报导一样地将事件的始末加上人民对它的评议,辛辣的展现在舞台上。戏剧的传播力使得众口喧腾,对于幕府处置不公的决定、对于四十七名护主义士的崇敬,终于把这个事件推展到了几近神话的地步,而强大的舆论甚至令幕府感觉危及其统治而终于下令禁演「时事」,聪敏的剧场人于是改编剧本,把故事假托到「历史故事」的虚无中去,改名换姓之后照样搬演不坠,而幕府也是无可奈何。 四十七响的致敬 事件发生于西元一七〇一(元禄十四)年二月四日,赤穗大名(注2)浅野长矩受命参办接待将军的典礼事宜,指导者为将军侧近的吉良上野介义央,因为浅野无法体会与满足索贿的吉良,被吉良多方刁难与侮辱,终于难耐悲愤而在宫内走廊上拔刀刺杀吉良,由于被其他人拖住,仅刺中吉良的额头。由于宫中拔刀是大忌,又加上佞臣吉良的恶势力,浅野终于被判切腹之罪,于二月十四日切腹而亡。赤穗依例被废,数千人的生计一旦全无,赤穗的武士们一夜之间也都成为无主的「浪人」,但是对于作为事件「共犯」的吉良却连个申诫都没有。悲愤与思主之情终于在「家老」(总管大臣)大石的带领之下,成为一股复仇及寻求正义的力量,一共四十七名的赤穗家臣武士,连同他们的家属,在含羞忍辱、辛
-
焦点
璀灿艳绝歌舞伎
源起于江户时期的歌舞伎(Kabuki),一直是日本庶民文化的具体呈现,不论是其富时代性意味的剧情推展、舞合技术追求的感官刺激,都可从中窥见日本民间的创造力。九月,市村万次郎将带来Kabuki For Evenyone,透过科技的辅助,舞台上以巨大萤幕介绍后台技术,让观众能更淸楚了解歌舞伎艺术之美。
-
回想与回响 Echo
舞踏的质变 从六〇到九〇年代
在败战的瓦砾与残垣中挣扎求生的日本,孕育出舞踏留给世人无限的探思空间,舞踏在土方巽死后十年的今天,又演变成了什么样的面目呢?
-
回想与回响 Echo
一场宾主尽欢的同乐会
印度国庆日来台演出的印度舞蹈家玛丽卡.沙若巴伊,在主办单位未将演出的文化背景与意义适度呈现的情况下,艺术工作已然产生了内在的危机。
-
交流道
企业赞助艺术的成果:「麦芽工厂」
由酒商慷慨购地并捐助成立的「麦芽工厂」,是澳大利亚最著名的当代艺术中心。企业与个人的捐助,让麦芽工厂「酿」出了许多可能性。
-
交流道
为创造文化竞争力做准备
迈向二十一世纪前夕,澳洲政府决定详尽修订文化政策,为创造文化竞争力做准备。邀请亚太地区各文化中心参与的「亚太表演艺术中心协会」,正是这样指导原则下的成果之一。
-
美国
寻找英文「狂言」剧的可能
出生于日本的土居由理子,在美国加州成立了「幽玄剧场」。在剧场中,她尝试以日本演艺技巧与其它表演形式结合。在全部不超过五十坪的空间里,「幽玄剧场」的脉动,沉稳而肯定的敲击著加州的大地。
-
回想与回响 Echo
轻松还是轻浮? 从鬼太鼓看传统与现代的迷思
四月来台演出的「鬼太鼓」在商业包装下已然不复见其原具传统,透过它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变奏的传统。在舞台上出现的跑步机、载著玩具熊的小火车、杂技一般的庖丁耍刀、三味线大战斑鸠琴与小提琴,这些使演出娱乐化的噱头,同时也使它庸俗化,从太鼓之中建立的阳刚、纯淸的力道,至此全数抵消。
-
回想与回响 Echo
艺术与娱乐之间的模糊地带
茅威涛与「小百花」们或许可能在变革之中,善用现代的新资源,创造出未来的「中国音乐剧」。然而,是否能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沉淀出具有深刻内涵的思想,让演出成为艺术,就要看其对文化的真实认知为何了。
-
舞蹈
绣在屛风上的鸟
从演出的服装、音乐、舞蹈各方面来看,都可以了解到制作的严谨与细心。然而,即便是技术性的成就都已到了相当的程度,在缺乏一个基本的演出理论之下,「梨园舞坊」的演出似乎显得单薄、茫然不知所以。
-
特别企画 Feature
老人的表演:展现一种活过的智慧
如果说表演艺术所能呈现的美仅止于声、形,那么无疑的,老年人就会在舞台上失去了竞争力。然而,在夕阳之下的残躯上,我们看到的色彩斑烂花朶所呈现出的是一种活过的智慧。
-
书介
为观众开启一扇明亮之窗 陈玉秀著《雅乐舞的白话文》
陈玉秀的新书为我们开了一扇明亮的窗户,因为几乎所有的艺术创作都是以人体的本身作为呈现的媒介,而这本书的重点即在于将所有的认知回归到人的「身」上,让我们有机会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以及这身体的原则。
-
舞蹈
何谓中国女性的体验? 郭晓华「旦角的变奏」感想
舞是一种身体文化,在身体「动」的原则之中,蕴藏著创作者的思想动机与文化背景。郭晓华在她的特殊文化背景之下,是透过什么样的思想动机来创作「旦角的变奏」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