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直播」风潮掀起,无疑成为网路最夯趋势与话题,直播平台如雨后春笋冒出,但在社群网站巨头纷纷加入战局后,无法掌握人流的平台显见衰退;而直播的获利模式,除了中国「打赏」机制造就的「网红经济」,也衍生出「直播+电商」的新面貌。而如何能让这股直播风潮健康地持续壮大?策划优质与分众的内容,会是可能的生存关键……
从去年开始,直播市场风起云涌,有著视频直播界鼻祖之称的Meerkat,首先开启个人化社交直播,可说是现象级的产品,但却在今年十月突然宣布下架,宣告公司将进行转型,专注开发多人视频聊天应用的新产品Houseparty。二○一五年的明星APP、打开直播「风口」的先锋 Meerkat 最终成了先烈,令人不胜唏嘘。
Meerkat为何衰败? 社交巨头抢进、缺少垂直内容
其实早在二○一三年,Meerkat的前身Yevvo就主打视频直播,但用了快两年时间才达到Meekat两个月就累积的卅万用户。起初Meerkat 并没有开通注册功能,而是透过跟 Twitter 帐号进行深度绑定导流,一旦用户开始直播,Twitter 帐号就会自动显示开始直播的消息并连结到朋友圈内,这种依附于社交网路的推广方式,让 Meerkat 在一开始就获得相当的关注度,像是流行歌后玛丹娜、Snoop Dog、财经媒体《经济学人》,都用它做过直播。
凭借著这股气势,Meerkat迅速拿到一千两百万美元的融资,也是最早定义「移动直播」的型态,成为国内外一大票直播工具的范本。Meerkat下线之前,用户覆盖一百五十六个国家,其中四分之三的用户在美国,但是为何没活过两年?简单来说是「成也 Twitter,败也 Twitter。」
LIVEhouse.in共同创办人程世嘉指出「Meerkat没有依附在自己的平台上面。」Twitter在收购Periscope后,开始推广自家的视频直播业务,关闭对Meerkat的社交网路接口,将其全面封杀,使得Meerkat用户增长无力;眼见情势所逼,Meerkat 又找上Facebook,让用户可以透过Facebook帐号登录,结果好景不常,二○一六年一月Facebook Live直播功能上线。在两大社交巨头的社群优势下,Meerkat就这样硬生生被断了后路。
不仅仅是Twitter跟Facebook,今年YouTube也推出游戏直播频道YouTube Gaming,试图跟游戏直播领域的霸主Twitch一较高下。社群巨头的进入,引爆移动直播市场,更改变直播的玩法与格局,光是雄厚的资金与用户数量,就为直播市场设下难以跨越的门槛。
虽然Meerkat的用户一直在增长,但缺少了社交入口,无法实现「持续的用户增长」,更无法平台化,像Meerkat这类的移动直播APP,它们的本质就还是一个工具,必须搭载合适的关系和场景,才能让在此工具上生产的内容被最大效率地传播和消费。用Meerkat制作团队Life On Air创始人班.罗宾(Ben Rubin)自己的话说:「(我们的)直播只不过是巨头平台上的一个功能而已。」
此外,从内容层面来看,Meerkat上面确实有许多有趣的内容,满足一群人对另一群人的好奇心,但这些内容的生产被证明无法撑起一个独立的视频社交平台。同为直播平台的Twitch早就意识到了,他们发现游戏视频直播带来的流量增长,于是迅速完成转型,成为垂直游戏视频直播网站,并在二○一四年被亚马逊以十亿美元收购。换言之,Meerkat的部分死因也在于仅仅在社交上跨出一小步,但却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垂直。
中国「秀场式」直播同质化 打赏催生「网红经济」
反观中国则是另一景象。与此同时,大陆的YY直播也在二○一三年初将重点从语音直播升级为移动视频直播,此后更发展出一系列「山寨」 Meerkat的移动直播应用,不管是外观、互动机制跟弹幕设计,当中较具有中国特色的,就是打赏、浮夸到极致的礼物中心,及可以随时攀比的「土豪排行榜」。
此外,中国更把直播打赏机制发扬光大,一个个人人都可以当网红盈利的平台更催生出「网红经济」,新兴平台数量多达两百多家,火爆程度堪称是今年互联网市场上最炙手可热的产品,囊括所有投资人口袋里的资金。
二○一六年七月,中国第一网红「Papi酱」在「一直播」、「美拍」、「斗鱼」、「花椒」、「熊猫」、「百度」、「优酷」、「今日头条」等八大平台进行直播首秀,将近九十分钟的直播吸引了超过两千万人同时线上观看,礼物打赏超过九十万,吸引许多草根达人纷纷投身到个直播平台「秀」自己。
细分来看,中国视频类应用主要分为三大类:一、以「映客」、「花椒」、「美拍」为主的真人秀直播;二、以「斗鱼」、「虎牙」、「战旗」等为主的游戏类直播;三、以「聚美优品」、「蘑菇街」、「淘宝直播」为主的购物类直播。
这当中以用户数和活跃度最高的非真人秀直播「映客」莫属,在不到半年时间内,完成三轮融资,且映客的直播功能在各平台中较为流畅,还自带美颜效果,让映客上的主播看起来颜值更高;此外,映客也积极布局在电视娱乐上,先后投放例如《我是歌手4》等节目的贴片广告,是属于典型的「秀场网红模式+娱乐媒体」。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直播+电商」的新型购物体验诞生。去年七月,跨界电商「菠萝蜜」率先尝试「直播+电商」的模式,大幅提升用户购买的参与度,这种购物直播主要是透过网红主播在直播中推荐一些商品,让观看者可以一边看直播一边买东西。最为知名的案例是美妆品牌「媚比琳」(MAYBELLINE)近期一次发表会,邀Angelababy与五十名网红进行同步直播,在短短两小时内卖出一千支口红,在线获利高达一百四十多万元人民币。
任何一种媒体型态都必须要找到一种形式的变现方式,才能更好的存活下去。购物类的直播本身就有良好的变现模式,但单纯直播类的APP也意识到本身很难成为平台,必须仰赖巨大的流量入口才有机会一战。以「秒拍」为例,就是因为跟新浪微博绑定在一起,微博为秒拍提供一个社群分享平台,为秒拍导流,才让秒拍足以获得巨大流量,才能在移动短视频直播中杀出重围。
除了内部竞争激烈,外部直播政策也不断再缩紧,九月廿日,中国广电总局甚至要求直播平台必须「持证上岗」,各大媒体纷纷唱衰移动直播行业,但不管是巨头入局还是政策缩紧,最终作出选择的还是市场。看看那些没有稳定入口的直播APP,即便「秀场直播」模式的方式被验证过是可持续盈利的模式,但若是直播上不断充斥著美女播报日常生活,不仅内容、长相也走向同质化,大眼睛、锥子脸、大胸、长腿,几乎同个模子刻出来的,观众产生审美疲劳是必然趋势,这样的模式未来是能够继续走下去?还是形成砸钱换流量、流量骗投资,再投资再砸钱的恶性循环?
直播真的是风口吗?现在看来确实言过其实,有些仍是「伪需求」,这也是为什么繁荣的直播在维持不到一年后开始出现倒闭潮。大多数的直播平台只是被当作一种新的宣传形式与工具,甚至找不到除了「打赏」以外的盈利模式,其他没有打赏机制的国外直播产品更别说自我造血,Meerkat正是印证了这种困境。未来直播平台如何健康地在混战中成长壮大、生存下去才是当下必须思考的普遍问题。
高端技术+内容策画 决定平台生死的关键
直播平台现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甚至 Instagram最近也被报导直播功能马上就要上线,那么国内最大直播平台LIVEhouse.in,又是如何定位自己及未来的出路?
程世嘉开玩笑地说:「台湾并没有年轻的土豪。」他坦言,直播的创业门槛很高,如果要做得大,对于资金、营运与技术的要求都很高,建立商业模式非常困难,「LIVEhouse.in 不再将自己看作是平台,而是军火供应商。」不把直播理解成一个平台,或是一个APP,或是单单只是一个技术或是平台,这反而是一种对直播更务实的想像。
「专业的直播品质及找到类型节目的模式」是现在他们正在尝试的事。军火供应商的意思代表提供直播最基本技术上协助的功能,缩短让直播功能上线的时间,走向专业化、精致化的直播品质;但单有技术面还是不够的,在内容产制面上,「高端直播内容设置」也是LIVEhouse.in持续建立商业模式的方法之一,因为他们发现到一点:直播除了互动、技术驱动外,要能够获取新的用户收看,一定要有优质的内容让大家可以一起参与。
怎样的节目设计会比较吸引人?程世嘉以九月初的时候LIVEhouse.in举办「2016炼Party:夏巴祭」为例,当时他们召集近七十多位游戏实况主,在为期两天一夜中互相竞赛、同乐,吸引超过七十万不重复人次,及超过一百廿万人次观看。程世嘉分析:「单一实况主在自己的直播频道上获取新用户的方法有限,我们把这些自带流量的实况主聚集在一起,规划一场较有设计感的直播。」用户就像参与一场大型的盛会,前所未有的体验除了制造话题性外,还能互相拉拢对方的粉丝,可说是三赢局面。
所以,对直播应用而言,如何在提升用户数量的同时,打造优质内容提升用户体验同样重要。以社交为主特色的「17直播」,除了自身独有的分润制度,还孕育出「超强17练习生」、「17GO」、「网路热容佼」等自制内容,接下来也将推出类似网路脱口秀的线上节目;在今年七月上线的「Yahoo TV」,有不少艺人都前往驻站,像是黄子佼的「佼心食堂」、时尚妈咪Melody的「Melody疯时尚」还有科技主播路怡珍的「科技敲敲门」等,不少直播平台在内容经营方式走向多元,采用垂直分众方式,迎合网路使用者的调性,试图用内容力杀出重围,在这转型的过程当中,可以预见的是,一场直播平台洗牌,正在进行中。
直播怎么做更有意思? 台湾传媒未来何去何从?
班.罗宾最近一次受访时曾说:「很明显,现在直播应用的问题在于过分依赖形式的新颖,也容易让人产生每天都会有数百万用户使用直播的假象。我们应该思考一下,对于那些对视频直播不感冒的大多数用户来说,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
直播该怎么做会更有意思?美国一个TV show节目在直播副总统辩论时,在前面放置好几只可爱的小猫,试图夺取阅听人的注意力;甚至半岛电视台等媒体透过脸书直播战争画面,画面包含遥望战地、士兵特写,还有隐隐约约的枪声,不经让人困惑,直播会把大众带向何方,充满想像,但也感到不安。
在台湾,直播逐渐扩张其范畴,在每个领域内都可以开始看到应用。从三年前的运动直播、游戏直播到美女直播,一直扩散到教育、网路甚至是政治,二○一四年三一八学潮时,甚至出现所谓「夹脚拖直播」,直播开始走向「分众」,与社群紧密结合。
现阶段我们可以思考的是:直播怎么做会更有意思,而且可以和一些传统对话做到有差别?来自媒体圈、现为诠识数位执行长的CEO陆子钧直言:「至少得做到传统的程度。」他坦言,看好直播是个趋势,但不鼓励现在就往这方向去冲,因为直播不是新东西,过去电视台就有做LIVE,「现在很多直播是在帮 Facebook 抬轿,因为Facebook有很多使用者行为去优化系统,但使用直播的直播主却没有留下自己的Credit,台湾目前是这样。」
尤其Facebook上月宣布,将开放粉丝专页可以预先排定直播时间,预告粉丝一周内将开始的直播,如此一来就像是以前事先看好节目表,守著电视开演一样,未来是守著手机与电脑等待直播节目开始,面对接下来「粉丝页会变成电视频道」的发展,陆子钧建议,「现在要做直播的人,必须先去思考怎么样让直播水准与传统电视台一样。这当中包含技术面、口条,甚至是运镜、内容编排,平台要有线上导播台的概念。」
美国总统欧巴马的前任高级顾问 Dan Pfeiffer,曾被问到网路直播应用对美国政治的看法时,他曾提到:「直播能够轻易击垮电视传统媒体的存在,就像当年博客对报纸的冲击一样。」对此,陆子钧却不完全同意。
陆子钧认为「传统媒体在过去对内容产制经验的know-how上优势还是很大,端看他们愿不愿意投资在下一个趋势上。」面对流量分配问题,他建议「传统媒体可在网路上培养意见领袖」,过去传统媒体是透过开专栏或是举办讲座培养讲者来作为意见领袖,但现在是垂直分众最极致的年代,分到「个人」才能有效解决流量分配,打造互利共存的最佳模式。至于「留不留得住个人」,那就是媒体自己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