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柴可夫斯基第一号钢琴协奏曲在波哥雷里奇指下,有著全新风貌。(宝丽金唱片 提供)

一九八〇年,于波兰举办的第一届萧邦国际钢琴大赛被一个来自南斯拉夫的年轻人掀起轩然大波,成为该项比赛有始以来最具争议性的参赛者。话说此人在初赛获得入围后即引发评审之一的路易斯.肯特纳(Louis Kentner)认为此年轻人指法怪异居然能入围,加上肯特纳的四个学生惨遭落选,因而认为评审不公平,愤而退出评审;而在进入决赛时,此年轻人未获通过,不能参与最后决赛,又引发一九六五年得主阿根廷籍评审阿格丽希抗议,认为此项比赛的市场导向让传统与保守主义者让这种「浑然天成的钢琴家」被排除在决赛之外,愤而退出评审席。这位以独特观点诠释萧邦作品而得到二极评价的人正是波哥雷里奇。

一九五八年生于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勒的波哥雷里奇,七岁即在父亲启蒙下开始音乐教育,十二岁进入莫斯科中央音乐院,五年后,进入柴可夫斯基音乐院,随Vera Gornostaev和Malinin学习,但直至一九七七年,在李斯特音乐院的爱丽丝(Alice Kezeradze)指导下,波哥雷里奇的钢琴才有了较全面性改变,这位对他影响至巨的老师,日后也成了他的太太。

波哥雷里奇在国际比赛中获奖无数,一九七八年参加于义大利Treni举办的Alessandro Cassagrande国际钢琴大赛获得首奖,一九八〇年再获加拿大蒙特娄国际音乐大赛首奖,但真正使他闻名于世的,却是一九八〇年华沙国际萧邦大赛中遭除名于总决赛外的争议风波。此事件虽打碎了他可能在同一年连夺二项钢琴比赛大奖的希望,却使波哥雷里奇迅速窜起乐坛,成为各方急欲邀约的钢琴家。

波哥雷里奇对音乐的诠释至今仍时有争议,但他依然故我不为所动,此举虽遭许多卫道人士的极力批评,但也引来了许多死忠派乐迷,使得波哥雷里奇每张CD皆有令人眼红的销售成绩。但波哥里奇并不因此而自满,相反地,他对每一次的录音都相当谨愼,没把握时绝不轻易录制新曲,所录曲目必再三硏究,直到认为成熟了,才呈现于乐迷耳中,也因此,波哥雷里奇的CD在市场上一直有著不错的评价。此次来台演出,热情的「波」迷将可一饱耳福,而尙未见识其琴艺的听众亦可借机一窥这位当年被阿格丽希喩为天才、并为其退出评审席抗议的钢琴怪杰指下风采。

(本刊编辑 钱丽安)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