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演运用录影、音效形塑出克莉丝汀身处的环境、感官上的变化与情感的流动。(Stephen Cummiskey 摄 柏林列宁广场剧院 提供)
特别企画 Feature 「摄」入文本的温柔——凯蒂.米契尔/即将上场

舞台幻觉的融入与解构

凯蒂.米契尔眼中的《茱莉小姐》

对凯蒂.米契尔而言,大部分《茱莉小姐》的舞台诠释都客观地铺展三名角色之间的关系,把焦点放在两名主角的阶级落差之上,而她却想深入刻划个人主观意识,以突显剧中的亲密氛围。在米契尔的改编版本中,被史特林堡形容成「没有主见、不会思考」的克利丝汀不再是个无关紧要的女配角,反而成为一个濒临崩溃边缘的脆弱主体。她带领观众一步步发现自己未婚夫与女主人之间的情爱纠葛,邀请他们融入冲突的核心,成为愕然无声的目击者。

对凯蒂.米契尔而言,大部分《茱莉小姐》的舞台诠释都客观地铺展三名角色之间的关系,把焦点放在两名主角的阶级落差之上,而她却想深入刻划个人主观意识,以突显剧中的亲密氛围。在米契尔的改编版本中,被史特林堡形容成「没有主见、不会思考」的克利丝汀不再是个无关紧要的女配角,反而成为一个濒临崩溃边缘的脆弱主体。她带领观众一步步发现自己未婚夫与女主人之间的情爱纠葛,邀请他们融入冲突的核心,成为愕然无声的目击者。

2017TIFA凯蒂.米契尔x柏林列宁广场剧院《茱莉小姐》

4/28~29  19:30

4/30  14:30

台北 国家戏剧院

INFO  02-33939888

近十年来,凯蒂.米契尔以多媒体剧场风靡欧陆表演艺术界,成为万众瞩目的当代导演。她创造出一系列深受好评的剧场、歌剧与装置作品,赋予经典全新的生命。米契尔曾在牛津大学研读文学,之后又前往东欧向知名导演请益。回到英国后,她不但成立剧团「鞋带上的经典」(Classics on a Shoestring),更受邀至各大国立剧院担任客座导演。然而,某些倚重文学性的英国剧评却不苟同她的舞台实验,让她逐渐将事业重心移往德国。

与影像设计里欧.华纳(Leo Warner)的合作,使她融合剧场表演与录像艺术,确立了她独树一格的美学风格。米契尔的影像运用并不著重视觉效果,而从文本分析出发,细腻刻划出剧中时空背景的氛围、角色的隐含动机与内心深处的情感。对她而言,影像可以使观众感受到表演的细节,也可以打破线性时间,铺展同时进展的叙事内容。她细腻入微的影像运用呈现出角色的主观意识,让观众察觉外在环境对于个人内在所造成的波动。

以配角观点出发的全新演绎

首演于二○一○年的《茱莉小姐》是米契尔与柏林列宁广场剧院的首次合作。选择史特林堡的经典剧作,米契尔一方面希望用当代手法重新塑造十九世纪自然主义的风格,另一方面她则想借由女性意识的探索,影射父权社会的崩毁,如她所言:「剧中的两位女性——茱莉与克莉丝汀——都是被父权社会绑架的人质,这种社会不只压抑女性,也因自身的盲目而走向衰亡。」(注1)为了推翻原作对于女性的蔑视与诋毁,米契尔的改编聚焦在剧中的厨娘——克莉丝汀——身上。对她而言,大部分《茱莉小姐》的舞台诠释都客观地铺展三名角色之间的关系,把焦点放在两名主角的阶级落差之上。而她却想深入刻划个人主观意识,以突显剧中的亲密氛围。在米契尔的改编版本中,被史特林堡形容成「没有主见、不会思考」的克利丝汀不再是个无关紧要的女配角,反而成为一个濒临崩溃边缘的脆弱主体。她带领观众一步步发现自己未婚夫与女主人之间的情爱纠葛,邀请他们融入冲突的核心,成为愕然无声的目击者。

米契尔的改编以画面为主,只保留原著三分之一的内容。她从克莉丝汀的视角出发,依照史特林堡的舞台指示勾勒出一系列的分镜图。对她来说,「安静且精准的意象远比动作本身更令人印象深刻,例如观众是透过从门缝中偷看的克莉丝汀,看见约翰把金丝雀的头切掉。摄影机让他们成为一种有预知能力的偷窥者。克莉丝汀无法回避眼前的残忍景象,观众则跟著她一起牵连到这场悲剧之中。」(注2)此外,她还引用了丹麦女作家克莉丝坦森的诗作,用来表达克莉丝汀对于存在感到的忧伤。以女性角度出发,米契尔成功地为克莉丝汀翻案,打造出一个完全对立于强势大小姐的女性形象。她用极简的风格、感性的角度重新挖掘出史特林堡剧本中的悲剧性。

层次分明的剧场效果

米契尔与舞台设计 Alex Eales以写实的风格、层次分明的空间感将《茱莉小姐》的舞台变作一个内景摄影棚:上方的巨大银幕、被切分为厨房、穿堂、房间的室内场景、前方的长桌、右方的配音室。在昏暗的灯光下,演员们穿梭在具有十九世纪乡村风格的房屋之中。然而,主要的戏剧场景都被隔离在舞台深处,仿佛变成了一种从远处传来的模糊回声。导演运用录影、音效形塑出克莉丝汀身处的环境、感官上的变化与情感的流动。舞台上,三名摄影师现场拍摄角色的一举一动。无论是她的日常动作、手的姿态、脸部表情、眼神流转、甚至是她的沉默,所有细微的情绪变化都在银幕上变得格外清晰(注3)。

此外,两名配音人员和一名大提琴手也配合影像作出即时音效与配乐:厨具碰撞的声响、流水声、剁肉时的闷响等。导演对声音的处理不但营造出克莉丝汀生活上的枯燥与她内心的封闭,也刻划出女性细腻的感性世界。九名表演者与技术人员的精准执行与彼此的合作无间,成就了《茱莉小姐》精采的场面调度。舞台上的所有人员宛如一个管弦乐团,在相异的舞台空间铺展叙事内容,创造出一场如舞蹈般的影像流动。

矛盾却毫无冲突的观感体验

米契尔富有电影感的剧场表现手法不仅丰富了舞台意象,更营造出截然不同的剧场体验。随著剧情发展,观众除了感受到克莉丝汀遭受屈辱而又无法反抗的无奈,也目睹了舞台上所有幻觉被制造的过程。的确,米契尔刻意交融两种互相冲突的元素,营造它们之间微妙的平衡。对她来说,舞台上的技术与诗意一定得要相互呼应。舞台建构上,她突显出内外空间的反差,让意象徘徊在可见与不可见之间。每一位表演者都身兼诠释角色与技术执行两项任务,恣意地在剧情中跳进跳出。影像与舞台的同步叙事则造成了一种真实效应,让观者觉得既亲密又有距离感。徘徊在角色的主观意识与舞台的客观现实之间,观众一点都不会觉得矛盾。他既像是个潜入他人思绪的偷窥者,又像是个冷眼旁观的目击者。这种融入又疏离的感官体验不仅让他深刻体会剧中的悲剧性,更使他感受到剧场虚实交错的奇幻魅力。

注:

  1. Katie Mitchell, « La Subjectivité comme expérience dramatique », entretien avec Marie-Emmanuelle Galfré in La Terrasse n°207, 2 mars 2013.
  2. 同上。
  3. 剧中,克莉丝汀分别由三名女演员轮流扮演:一位负责主要的舞台演出、另一位则是旁白、最后一位担任她的手部特写。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