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廣場劇院
-
柏林
柏林FIND藝術節 試圖勾勒當代人類學樣貌
由柏林列寧廣場劇院舉辦的「FIND藝術節」,今年以「當代人類學」為主題,邀請各地團隊演出探討當代世界的政治和社會環境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兩齣與亞洲相關的節目,一是由薩尼婭.米特諾維奇執導、講述德國社會中的越南移民故事的《感謝德國》,一是中國導演李建軍與新青年劇團的《大眾力學》。
-
柏林
米羅.勞《列寧》 透過扮裝解構政治偶像神話
去年因應俄國革命百周年,米羅.勞在列寧廣場劇院推出的《列寧》,今年三月再度上演。此劇延續導演之前借取自俄國十月革命中重要事件「攻占冬宮」的「攻占國會」行動,對歷史事件之所以成為政治神話的解構,在劇場中讓演員逐步成為歷史角色,透過台上的場景及技術布署,解構劇場與影像的生產過程,以拆解劇場與影像的幻象,甚至,試圖更進一步,拆解政治透過劇場或影像這類文化產物所建立的幻象。
-
焦點專題 Focus
讓人又愛又恨的主角 一場慶祝邪惡的派對
由柏林列寧廣場劇院製作,藝術總監歐斯特麥耶執導的《理查三世》首演於二○一五年,由該劇院當紅演員艾丁格擔綱主角理查三世。相信人性本惡的歐斯特麥耶,以「理查之惡,人人有之」為創作出發點,「塑造一個人物,他的壞居然帥到讓我高興、愉悅」,更在劇場中透過與觀眾的近距離互動,讓觀眾成為理查奪權的「同謀」,如同共同參與一場慶祝邪惡的派對。
-
演出評論 Review
自然的假,不自然的真
在如此多焦、多線並行及比例過大的劇院舞台空間底下,真正存在且進行中的,反而是以假堆真、以虛構實的過程。也就是說,在這真實處處備受質疑的場域,只有遊戲本身的行為才真,至於遊戲行為所生的內容,信了才真,如同《茱莉小姐》原劇所描繪的階級、性別、愛情等權力關係一般,看似閉鎖、牢固又輪迴,實則如夢境、如幻影。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在劇場,當我們討論政治
柏林列寧廣場劇院的「新戲劇國際藝術節」(F.I.N.D.)今年自三月卅日至四月九日舉行,主題正是與近期時事非常貼近的「民主與悲劇」,邀請來自多國的十六組團隊,在劇場中針對政治提出思辨,重頭戲首推義大利導演卡士鐵路奇新作《美國民主》,還有與美國大選呼應的《大選年的加布列一家》三部曲,讓劇場變議場的《投票進行中》與以各面向魔幻呈現哥倫比亞內戰的《不計其數哥倫比亞的暴力解剖學》等。
-
特別企畫 Feature
凱蒂.米契爾 Katie Mitchell 「攝」入文本的溫柔
出身以劇作家和演員為主體的傳統英國劇場, 凱蒂.米契爾總是不示弱地踩著保守派的神經界線。 牛津大學畢業,精通史坦尼夫斯基, 米契爾不走寫實主義的傳統路線,反而以拆解文本聞名。 她從女性主義的觀點,切入詮釋經典, 突顯劇作中被忽略的女性聲音,直指當代女性面對世界的困境。 結合電影與劇場的同步錄像手法,標舉她獨一無二的導演美學, 建構真實也質疑真實,帶來新的觀看方式。 相較於英國本地,觀眾和評論家對她評價兩極, 在歐陸地區,她的作品總引來極大回響與共鳴。 即將在台上演的《茱莉小姐》, 即是她受邀為德國列寧廣場劇院執導的代表之作。 我們從創作背景、文本取材、工作方法、導演手法等諸多面向, 深入剖析這位縱橫歐陸與英國的導演, 同時獨家專訪米契爾,暢談她對影像與劇場的思考。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專訪《茱莉小姐》女主角
茱樂.伯溫 這是一齣精確周密的舞蹈劇場
《茱莉小姐》是列寧廣場劇院資深演員茱樂.伯溫與英國導演凱蒂.米契爾合作的第一齣戲,在劇中擔綱廚娘克莉絲汀的她,所有的劇情都透過她的眼睛發生,談起合作過程,她說:「整個過程令人緊張、興奮,而對演員紀律要求之苛刻,可是達到了最高程度。」不同於一般劇場演出,演員可以有即興與稍有差異的詮釋,茱樂.伯溫說《茱莉小姐》「是一場精準的編舞。要是我們當中有人一不小心,出了岔,就會全軍覆沒,演出就泡湯了。」
-
特別企畫 Feature
舞台幻覺的融入與解構
對凱蒂.米契爾而言,大部分《茱莉小姐》的舞台詮釋都客觀地鋪展三名角色之間的關係,把焦點放在兩名主角的階級落差之上,而她卻想深入刻劃個人主觀意識,以突顯劇中的親密氛圍。在米契爾的改編版本中,被史特林堡形容成「沒有主見、不會思考」的克利絲汀不再是個無關緊要的女配角,反而成為一個瀕臨崩潰邊緣的脆弱主體。她帶領觀眾一步步發現自己未婚夫與女主人之間的情愛糾葛,邀請他們融入衝突的核心,成為愕然無聲的目擊者。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女性視角 改寫希臘神話
奧菲斯與尤麗狄絲之間穿越陰陽、至死不渝的生死愛戀,是希臘神話中常被搬演的素材,但奧地利作家葉利尼克則以女性觀點重新詮釋,從尤麗狄絲的角度發聲,寫成《陰影(尤麗迪絲說)》一劇,並由英國導演凱蒂.米契爾執導、於柏林列寧廣場劇院演出,延續米契爾即時錄像的電影劇場手法,影像成了尤麗狄絲的主觀鏡頭,帶領我們深入她的內在與思維。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柏林劇場人走出劇場 五千人上街聲援難民
面對反難民的「德國另類選擇黨」在地方選舉中獲得勝利,抗拒極右派崛起的柏林劇場人於三月廿日聯合推出「難民嘉年華」,包含德意志劇院、高爾基劇院、列寧廣場劇院等重要劇場,攜手布置花車、製作標語、在社群網路上邀請觀眾一起走上街頭,抗議偏狹與歧視。活動吸引了超過五千人參與,許多難民加入行列,遊行隊伍充滿各色人種,和平呼喊。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嘲諷中產價值的虛偽假面
在德國劇壇有「恐怖小孩」封號的梅焰堡,編導兼擅,作品常切入熟悉的客觀世界,以劇場手段拉出距離,藉敏銳的批判角度,提供反思。在柏林列寧廣場劇院演出新作《塑膠製品》亦然,透過一個中產階級家庭與幫傭間的互動,鋪陳在追求人權與自由的當代社會中所產生的結構之矛盾與傾軋,從而延伸出中產階級的心理優越與政治正確的虛偽假面。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夢幻泡泡的城市裡 金錢太陽下的那些人
五月底,為期一個月的澳門藝術節來到尾聲,閉幕作品是由柏林的列寧廣場劇院演出、福克.李希特編導的《信任》。在這齣首演於二○○九年、觸碰後金融危機脆弱人際網絡的戲,不具特定角色的肢體各據舞台一角,讓絕望與憤怒滿溢出舞台,多向度的空間塑造出非單一時空的全球共同處境;戲中一切,似乎也與澳門這個城市的當下現實隱然呼應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邪惡的雙重向度
由德國名導歐斯特麥耶執導、柏林列寧廣場劇院的明星演員拉斯.艾丁格主演的《理查三世》,於今年二月初首演,備受媒體與劇評人矚目。濃縮為兩個半小時的《理查三世》,可說是艾丁格的獨角戲,他刻意改變身體形狀「扮演」這個邪惡的怪物,反而引發觀眾的認同,進而產生憐憫的情緒。歐斯特麥耶強調,「扮演」與「偽裝」正是莎劇中經常碰觸的核心:我是誰?人類又是什麼?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柏林劇院地圖
相較於歐洲其他重要城市,柏林在歷經圍牆倒塌、兩德統一的時代巨變之後,其大膽反叛,放蕩不羈的全新形象,更讓人感受到一股真正自由的創作氣氛。列寧廣場劇院藝術總監歐斯特麥耶曾說:「比起德國其他地方,柏林更加彌漫著『這裡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的氣息。」 根據官方統計,柏林登記在冊的大大小小劇院、劇團,約占了全國的十分之一多,是德國表演藝術發展,最集中、最多元、最前衛的城市。尤其,劇院採「定目制」,每天都有不同的劇碼,任何文學或電影作品、經典或國際上的新劇作,都有可能以全新型態搬上舞台,一齣新戲推出後,如果觀眾反映與劇評熱烈,可以持續上演好幾年,是許多觀眾心目中的看戲天堂。 攤開柏林劇院地圖,我們將帶讀者造訪德意志劇院、列寧廣場劇院、人民劇院、高爾基劇院及柏林人劇院,看這五大劇院如何在不同藝術總監的帶領下,創造出各具特色的劇作風格,也見證這個處處革新、充滿活力和朝氣的城市,如何讓德國劇場至今仍在世界劇壇引領風騷,聲勢不墜。 德國當代劇場先鋒人物法蘭克.卡斯多夫與柏林人民劇院將首度來台演出。有「劇本劊子手」封號的卡斯多夫,以「解構劇場」的觀念影響德語劇壇甚鉅。他的作品充滿暴動性、並有強烈的社會爭議,此次,我們將透過杜斯妥也夫斯基的《賭徒》,深入他那繁複多變、聳動而戲劇性的舞台美學。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重生經典、與當代同步——列寧廣場劇院
雖然歷史不及其他劇院悠久,但成立半世紀的列寧廣場劇院卻以多部精采製作,在德語劇壇享有重要地位。前有大導彼得.胥坦為劇院奠定對文本提出新詮釋、以銜接當前社會政治議題的優良傳統,近期則由現任藝術總監歐斯特麥耶以獨特的新寫實手法搬演經典與當代劇作,屢屢讓劇評人與觀眾大呼過癮!
-
柏林
南北兩大劇院慶周年 走過激進的劇場世紀
在當代德語劇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兩大劇院柏林的列寧廣場劇院與慕尼黑劇院,都以創新、激進的劇場風格聞名,今年也各自慶祝五十與一百周年的誕辰,前者以專書呈現半世紀的歷史風華,後者則以資料網站羅列百年大事。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對當代社會的血肉攻擊
出身阿根廷首都貧民窟、定居於馬德里,身兼劇作家、導演和舞台設計的羅德里哥.賈西亞,成立了名為「屠宰攤」的劇團,這個團名也說明了他對劇場形式的一種美學途徑:對當代社會的血肉攻擊。賈西亞的每部作品都像一枚炸彈,扔擲向高度資本主義的恐怖世界。充滿挑釁、喧鬧、狂暴的文本,也以西方社會文明為脈絡,進行自省式的批判。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透視液態社會的愛無能
凡荷夫認為,劇中角色的人際網絡,沒有父母、兄弟姊妹,也沒有家族血緣,就如同生活在液態社會的現代人,看似交流密切實則關係疏離,兩人關係的崩解,漸次開展至家庭、城市、社群,再到國家,直至全球化下的世界。因此,凡荷夫把全劇搬到當下時空,阿爾塞斯特與塞莉曼娜之間對愛的辯證貫穿全場,液態社會中愛的不可能,也成了導演詮釋該劇的嶄新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