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称真名使用的帐号为「真号」,抒发负能量的帐号即为「病号」,动见体新作《病号》便以网路匿名文化为主题,对这「反应要快/情绪要大」的社会提出质疑。由核心成员共同排练与发展而成,编剧王靖惇表示《病号》探究的是网路匿名文化对行为模式的影响,重点仍是「人」。
动见体剧团《病号》
4/7 19:30 4/8 14:30
4/12~15 19:30 4/14~15 14:30
4/19~21 19:30 4/21 14:30
台北 水源剧场
二○一七年,日本神奈川县座间市发生多起分尸案,死者共同点是都曾在网路上发表想自杀的厌世文字,凶嫌以匿名帐号约被害人见面并将其杀害再分尸,引发轰动也激起对「网路匿名文化」的大量讨论。媒体报导,日本称真名使用的帐号为「真号」,抒发负能量的帐号即为「病号」,许多日本人甚至同时使用十多个帐号在网上活动。难以计数的人际辐线交织而成的网路世界,到底会把我们带向哪里?
以网路文化为背景 共同书写即兴创作
动见体新作《病号》便以网路匿名文化为主题,对这「反应要快/情绪要大」的社会提出质疑。编剧王靖惇表示《病号》探究的是网路匿名文化对行为模式的影响,重点仍是「人」,「我们在网路上索取那些生活里匮乏的依赖或支持,但匿名是否也给我们权力去伤害别人?宣泄的同时,是否也激发人另一种暴力的可能?」《病号》并未意图对现状提出直接批判,快速反应的网路特质能让我们找到地图方向或即时推荐,却也让我们在对一件事尚未明了之前就先有风向、抛意见,任由评论去伤人。
此作由动见体核心成员共同排练与发展,追求表演、肢体及文本美学高度整合。文本基础结构及部分人物关系源于导演符宏征于台大戏剧系执导之学期制作《全景赋格》,编导王靖惇针对议题写下纲要及简短对白作为素材,符宏征抛出议题并协助聚焦后,便由演员和动作指导董怡芬集体即兴发展;在文本之外也利用肢体扩充剧本内涵。最后,由王靖惇收束裁减,再修剪成下一版剧本,不断来回打磨。王靖惇希望编演双方能不断来回改写而非单由编剧文字主导,让文字与剧场各创作元素同步发生。
快狠准的网路反应 能否静下来深刻思考?
《病号》剧情环绕一位不知为何自杀未遂但瘫痪不醒的角色,借由周遭关系人看待事件的态度及眼光去探索「人」在网路世界的现象。在各种网路行为已日常的现在,现状究竟该如何解?是否需要解?如同剧团文宣列出多位因网路霸凌而轻生的案例,当人可以任意使用各种名字、成为「无名」众生中的一位去说自己想说的任何话,网路作为战场,是否让我们变成自己也不认识的人?
符宏征的导演生涯经历回收纸本问卷的时代到网路心得评论的现在,至今他仍会在观众把长篇心得私信交予剧团时深受鼓舞,也希望作品能和观众有更深层的交流及多元的互动,「我希望作品能一演再演,任何有建设性的批评指教、只要是能让戏有机会继续发生的建议我都接受」,但符宏征也认为在反应要快、情绪要大、发言要短的速食时代,很多具建设性的论述很快就被挤到边缘,「一切来得快去得快,我们是否需要多点时间冷静、客观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