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巴赫六部《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是大提琴的「旧约圣经」,贝多芬的五首《大提琴奏鸣曲》就可说是大提琴的「新约圣经」,因为这五首经典,才成就了音乐史上大提琴的地位与意义。瑞士大提琴家波特拉是这个世代最受瞩目的大提琴家之一,他将于四月底来台,与台湾旅瑞士钢琴家胡荣合作演绎贝多芬这组大提琴经典。
波特拉×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全集
4/28 19:30 屏东演艺厅-音乐厅
4/30 19:30 台北 国家音乐厅
INFO 02-29412155
在西方音乐史中,巴赫的伟大地位无庸置疑,说到大提琴乐曲,就无法忽视巴赫的六部《无伴奏大提琴组曲》,这六部作品在大提琴家卡萨尔斯(Pablo Casals)的推播下成为大提琴演奏的圭臬;然而,这是后来的故事!事实上,在贝多芬之前,大提琴这种被视为低音声部的乐器,往往只扮演著乐团或室内乐的和声功能,在旋律性上所能发挥的意义相当薄弱,因此不论是巴赫、韩德尔、泰勒曼,甚至是后来的海顿,关于大提琴的创作可说是凤毛麟角,更遑论创作无数的莫札特,除了未完成的协奏交响曲外,从未创作过任何一首大提琴独奏作品。
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 成就大提琴地位
在贝多芬的五首大提琴奏鸣曲之前,音乐史上从未存在任何关于大提琴的奏鸣曲形式与结构,因此贝多芬的创作不仅开启了这种音乐形式之门,在演奏技巧、音乐语法、声响表现与音乐性上,全然赋予了这项乐器真正且崭新的性格。
就因为贝多芬的这五首作品,使大提琴在那个时代获得了它应有的地位。这五首奏鸣曲的写作横跨了贝多芬生命史与风格划分的三个时期,也就是说,综观这五首乐曲,可以清楚地呈现出贝多芬一生的写作技巧、风格与音乐哲学观。在精神层次上成为最具贝多芬特征的音乐创作与形式,整个贝多芬似乎就在这样的脉络中被定义了。
正因这些作品在音乐国度中宛如神谕般的存在,具有相当崇高的象征意义,因此巴赫的六部《无伴奏大提琴组曲》被誉为大提琴的「旧约圣经」,贝多芬的这五首《大提琴奏鸣曲》则被称为大提琴的「新约圣经」,成就了音乐史上大提琴的地位与意义。
传统框架中 诠释与众不同的曲风
首度来台的瑞士大提琴家波特拉(Christian Poltéra),将演绎这五首大提琴的新约圣经《大提琴奏鸣曲》。作为大提琴大师海德利希.席夫的弟子,波特拉是这个世代最受瞩目的大提琴家之一。没有神童般的传奇,也没有显赫的音乐世家背景,但因著他精湛的技巧与绝佳的音乐性,使他于十七岁时,因马友友取消某场与大卫.辛曼(David Zinman)指挥苏黎世音乐厅管弦乐团的演出,临危受命上台与乐团演奏艾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令人惊艳的表现使他自此备受关注。除了与慕尼黑爱乐、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汉堡NDR管弦乐团、奥斯陆爱乐、维也纳交响乐团等合作外,波特拉的录音也受到乐评高度赞扬,不但曾获法国金叉奖(Diapason D'Or)、《留声机》杂志编辑推荐、《弦乐》杂志的「弦乐之选」,及BBC杂志等权威乐评的当月推荐。
波特拉此次将带著史特拉底瓦里于一七一一年制的名琴「玛拉」与台湾旅瑞士钢琴家、列夫席兹(Konstantin Lifschitz)入室弟子胡荣合作演出。我们期待两位广受瞩目的新生代大提琴家与钢琴家,以年轻活力、自信不畏惧的态度,在传统的框架与格局中,诠释出完全不同的非典型《大提琴奏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