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心于打造亚洲演艺之都的上海,年末之际也以丰富多样的音乐剧展现企图,但与此同时,出身上海、首位征服美国百老汇的音乐剧大师黎锦扬以百岁高龄辞世,却未在上海激起回响。出身书香世家的黎锦扬,上有两位对中国流行音乐界影响深远的哥哥,自己赴美后,则以小说《花鼓歌》被改编为音乐剧与电影而备受瞩目,堪称是为华人创作和打造音乐剧树立了成功的案例和经验。
盛秋冬未至,上海国际艺术节、乌镇戏剧节一派花团锦簇,不亦乐乎。
此刻,醉心于打造亚洲演艺之都的魔都上海,对剧坛影响力、流传性、商业化和票房号召力最佳的艺术形式——音乐剧,表现出了攻城掠地的迫切心情。除了上海文化广场、中国大戏院被定位为高端大型和中小型音乐剧专业剧场外,百老汇经典音乐剧《美女与野兽》、巴黎北方剧院的音乐戏剧《茶花女》、沉浸式多媒体音乐剧《拿破仑.奇梦狂想曲》,以及根据日本东野奎吾名作改编的音乐剧《白夜行》等等,开始在年末蜂拥而上。
小说《花鼓歌》改编为热门音乐剧
和烈火烹油似的音乐剧演出相比,一位一百零三岁老人的逝去,就显得异常的寂静,在以打造音乐剧重镇为己任的沪上,甚至连一点回响也没有。他就是被称为「中国百老汇之父」的音乐剧大师黎锦扬,十一月八日,在美国洛杉矶驾鹤西去。
作为一位百岁老人,知道他的人或不多;但作为世界级的音乐剧大师,他的贡献和影响力,在华人世界却是无可比拟!
黎锦扬先生出身书香门第,在民国三十年代左右,他和他的七位哥哥们,被称为「黎氏八骏」,其余不论,他的二哥黎锦晖,被称为中国现代流行音乐和歌舞剧之父,风靡一时的流行歌曲〈毛毛雨〉、〈桃花江〉、〈可怜的秋香〉等等,俱出自他的笔下,民国第一代歌坛巨星周璇、白虹、严华等等,都是他一手培养的弟子。他的七哥黎锦光更是中国流行音乐的杰出代表,曾创作了〈夜来香〉、〈香格里拉〉、〈采槟榔〉等众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名曲。一个世纪以来,可谓是凡有华人处,皆能歌黎曲。
深受两位哥哥影响的黎锦扬先生自上世纪离开上海后,远赴美国攻读戏剧。一九五○年代末,他以美国华人生活为题材创作的英文小说《花鼓歌》Flower Drum Song,一出版便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并很快由《音乐之声》的编剧和作曲奥斯卡.汉默斯坦(Oscar Hammerstein)、理查.罗杰斯(Richard Rodgers),改编为音乐剧在百老汇上演。谁也没有想到,当时的《花鼓歌》创下了纽约百老汇连演六百场不衰的记录。此后,《花鼓歌》被环球电影公司搬上银幕,获得奥斯卡五项提名,美国三藩市也因此专门设立了「花鼓歌日」。
为华人地区留下丰富的音乐剧财富
《花鼓歌》是一部以中国人的生活为题材的音乐爱情喜剧,故事围绕著三藩市唐人街里几代人的矛盾和代沟展开。在老一代人固执地坚持中国习俗的同时,在唐人街上长大的年轻人却更认同美国人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在这部既富于唐人街式东方美和喜剧性,又具有百老汇式西洋美和写实性的作品里,黎锦扬以凝练而精致的手笔,展现了一群在美国开启新生活的华裔喜怒哀乐的中国风情。专家们认为:这风情常常令人联想到传统戏曲中血溅化成「桃花扇」的李香君,同时也联想到经典音乐剧《天上人间》中鲜花飘落一地,男女主人公在深情对唱〈If I love you〉……《纽约时报》的剧评人公认,这样的故事是东方的,这样的风情是美学的,这样的艺术是醉人的!
应该说,黎锦扬给中国乃至整个华人世界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音乐剧财富,他给华人创作和打造音乐剧树立了成功的案例和经验;尤其是在上海以巨量资金引进欧美各大经典音乐剧的时候,他不应该被人忘怀!如果哪一天音乐剧真正成为上海演艺之都打造出来的IP,成为上海的艺术生活和美学精神,而不是庙会的热闹和砸钱的市场,那么,黎锦扬先生就不会比烟花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