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欣芸(王永年 摄)
艺号人物 People 跨界作曲家

李欣芸 华丽的冒险 为了台北我的家

从小学习古典音乐、主修大提琴,作曲家李欣芸却不愿只停留在原来的世界,她选择浸润在跨界音乐中,享受创意爆发、自由自在的气氛,冲撞、激荡、交流……她追求的,其实是所有感官的刺激。爱拍照、爱美食、爱香味,都跟爱音乐有关,用各种感官体会的,最终都融合成她的音乐养分。而最让她感受深刻的,还是孕育她的家乡土地,长于台北的她,也透过创作来写出对台北的深刻情感,把曾经感动她的景点,化为音符……

从小学习古典音乐、主修大提琴,作曲家李欣芸却不愿只停留在原来的世界,她选择浸润在跨界音乐中,享受创意爆发、自由自在的气氛,冲撞、激荡、交流……她追求的,其实是所有感官的刺激。爱拍照、爱美食、爱香味,都跟爱音乐有关,用各种感官体会的,最终都融合成她的音乐养分。而最让她感受深刻的,还是孕育她的家乡土地,长于台北的她,也透过创作来写出对台北的深刻情感,把曾经感动她的景点,化为音符……

【TCO】主题精选系列「有闲来坐—台北城的10张椅子」

5/19  14:30 台北市中山堂中正厅

INFO  02-23832170转262

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生活周遭,都有李欣芸的踪迹。说的不仅是她的人,还有她的曲子。举凡电影配乐、古典专辑、流行音乐编曲、音乐会制作、艺术学院课程统筹……不是听见旋律,就是看见忙碌的身影。才刚忙完总统府音乐会的她,远远地坐在咖啡店的一角,低头写字的静谧感融入氤氲水气与香气中。印象里甜美的笑容,让人误以为她是个备受呵护的柔弱女子,谁能联想到:她会在录音室里跟著一群疯狂的摇滚乐手工作到半夜三、四点,挑战不同领域的极限。说到这反差,她挺直腰杆笑了起来:「如果我是一个乖巧的女生,能够在流行音乐圈里混那么久吗?」

极力摆脱古典  却发现已内化成深厚养分

以乐曲创作编写为人所知的李欣芸,却是主修大提琴出身。从小学学起、经过中学、高中音乐班到大学音乐系所,她受专业古典训练、并且在乐团拉了前后十年。但自小在这圈子里长大,认识的师长都熟透了,课堂功课驾轻就熟,倒是下课后跟著他们听音乐、聊电影、吃美食……那种热爱生命的身教,深深地烙印在她心中。只不过,从小就不爱按牌理出牌的她,不甘心只当一位诠释者,而是极力挣脱古典的束缚,向外窥探花花世界。

「大学毕业之后,我就发誓我再也不要进校园、也不要教琴了!」李欣芸刻意将以往的训练全部丢掉,转而听流行音乐、组乐队,享受旋律自由自在的飞扬。她说:「弹keyboard比一直弹练习曲有趣多了!在乐队里,没有人照谱弹的,贝斯手弹一段旋律,我就要思考用什么样的旋律呼应?」那个冲撞、激荡、交流,对她来说,那是一个多么新奇的世界。

音乐出界了,她也决定让自己跳进那个环境中。既然要学,就到爵士乐的起源地,彻头彻尾地泡在里面。在波士顿那个大学城里,是所有菁英聚集之地。哈佛、MIT、新英格兰音乐院都在附近,每天晚上有学生、大师的音乐会演出,早上一睁开眼睛就按CD播放经典专辑,三年半的爵士养分,她过足了创意爆发的瘾。

想不到,开始写曲、编曲时,流畅的乐句背后,那些曾被她抛弃的古典训练,竟悄悄地回到她的音符当中。大提琴沉稳的声音,更常常成为她乐曲架构的基底。也因为如此,电影配乐的工作找上了她,而她也能不落痕迹地将声音刻在观众脑海。当然,走到这一步,也是经过累积。她说:「最初以为就是要写好听的音乐,这方面我有自信,但后来才发现应该是『共同制作』才对。能不能有辅佐影像的功能性?读不读得懂电影?可不可以替主角说出没有言语的心境?那都是能力。」所以她渐渐地能够建议导演试著在哪个段落加上音乐,在哪里退出。没错,当一切心血被剪接师整段剪掉时,一切的配合、说服、绞尽脑汁也全都化为乌有,但画面勾起的灵感,刺激她写出超乎自己想像的曲子,却是她意外获得的成就感。

亲近土地的小草  散发自己的芬芳

会写电影配乐,是因为对视觉有敏感度,但将距离拉远一点看,就知道她追求的,其实是所有感官的刺激。爱拍照、爱美食、爱香味,都跟爱音乐有关:「我很喜欢植物的气味,」李欣芸透露:「其实我有芳疗师的执照!」有阵子她疯狂地想要调香,出国参加植物之旅,参观精油蒸馏工厂,寻找各城市植物园。想像底味、中味、后味是什么,就像她为旋律配上和弦、找乐器调音色一样。她说:「上帝的创造很巧妙,视觉、味觉能让我们感受得到刺激,但是嗅觉、听觉即使隐性、抽象,却不断感知,并且关不掉。像我从小训练视唱听写,什么和弦都可以听得出来,但我们听很多音乐喂养我们的耳朵,却很少真正体会嗅觉。」

「原因也许跟我名字有关吧!」李欣芸分析:「名字有个草字头,所以我从小自诩自己是株小草。不是大树,也不是一朵娇艳的花朵。我很亲地面,虽然很小,但生命力旺盛,可以长成一大片草地。」

喜欢玩,也爱跑。当其他作曲家坐在乐谱前搜索枯肠,李欣芸却常在起飞的同时,耳中迸发出缤纷的旋律。机舱座位的小小空间里,她记录旅行的点点滴滴。摩洛哥、土耳其、丹麦……所见所闻都成为笔下的音符。但看过大山大海,她心中常惦念的,却是自己的土地。曾独自一个人开车环岛,不要同伴、不要羁绊,将自己放在一个未知里,从北宜公路出发绕东岸到垦丁之后回程。一路看到部落村庄,小学墙壁彩绘,荡秋千、采槟榔、祭典……脑筋不知不觉活络起来,却也沉淀下去。奇妙的是,明明是自己需要这样一趟的旅行,但开到花莲看过石梯坪,经过一处稻田时,终于崩溃将车子停下,好好地哭了一场。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人物小档案

◎ 配乐家╱制作人,生于高雄,长于台北。

◎ 参与电影配乐有《少年吔,安啦!》、《双瞳》、《军中乐园》,以及台湾以「八部合音」闻名的高山原住民布农族之纪录片。2005年为电影《深海》创作之配乐获金马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奖。

◎ 与国家交响乐团合作的《很久没有敬我了你》,结合台湾原住民古调与交响乐,随后改编为同名电影。

◎ 2016年将历年配乐集结重新编曲,收录在《心情电影院》中,后入围5项金曲奖,夺得演奏类最佳专辑制作人奖。

◎ 近期出版台湾第一张长笛与双簧管的跨界演奏专辑《横竖是美╱好友限定》。

Authors
作者
年鉴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