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艾维塔,他也是艾维塔。卷发、浓须、典型的长睫毛与大眼睛、相仿的性格型男如出一辙。艾维是曼陀林演奏家,欧梅尔是爵士贝斯手,他们同样来自以色列,在同一所音乐学院就学,却分别移居柏林、纽约;有著一样的姓氏,却没有血缘关系。两人从二○一二年的一场音乐会开始合作迄今,从生涩到绽放出绚丽的花朵,一场音乐之旅,走上共同的回乡归途。
艾维.艾维塔「双面艾维塔」
11/2 19:30 台北 国家音乐厅
INFO 02-33939888
「以色列」是一片土地、也是一个民族的代名词。由不同的族群、宗教、传统等组成一个大家庭。一九四八年建国至今不到百年,却有著古老的社会渊源。两千年前的犹太人们历经浩劫离开故土,流散至欧陆、北非与中东各地。历经多少世纪的客居,终于得以获得据地扎根。然而回溯历史,原来三千五百年漫长的风华岁月,一代一代牵系的从来都不是疆土,而是情感的凝聚力量。
巧合、却也不巧合
他是艾维塔,他也是艾维塔。卷发、浓须、典型的长睫毛与大眼睛、相仿的性格型男如出一辙。一样在音乐舞台上活跃,幸亏得以用乐器分辨两者——曼陀林演奏家是艾维(Avi Avital),百变风格的他,从巴洛克到当代经典的演出都叫好叫座,与纽约大都会音乐团(Metropolis Ensemble)合作的协奏曲专辑,更荣获葛莱美奖「最佳与管弦乐团合作之器乐独奏」提名。爵士贝斯手欧梅尔(Omer Avital),不仅是融合东方元素至爵士乐的演奏家,也是位拥有丰沛能量的作曲家。他们同样来自以色列,却分别移居柏林、纽约;有著一样的姓氏,却没有血缘关系。透过自己的乐器,吟诵各式各样的旋律,两个艾维塔那么相似、却又那么不相似。
和钢琴、小提琴比较起来,曼陀林(Mandolin)并不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乐器,但只要听到它银铃般清亮的声音,就会为之著迷。它的始祖最早可追溯到十五世纪,在巴洛克时期就有许多知名作曲家为它创作,最著名的例子是莫札特歌剧《唐乔望尼》Don Giovanni一段在少女窗台下的浪漫小夜曲。曼陀林有个梨形的小琴身,琴颈就像吉他,四条定弦则根小提琴相同。有趣的是,欧梅尔同时也是乌德琴(Oud)演奏家,有「中东乐器之王」美誉的乌德琴,和曼陀林同属于鲁特(Lute)家族,被认为是吉他、琵琶等横抱拨弦演奏乐器的前身。最大的不同,是弦轴字琴颈向后弯曲四十五到九十度。
事实上,在弹爵士贝斯之前,欧梅尔就已经学过钢琴、管风琴、古典吉他。由于对乌德琴的钟情,他也下了相当大的功夫练习,并且登台演奏。谈起与曼陀林的结缘,艾维则笑著回忆:「当时我有位邻居弹曼陀林,让我有机会接触、试弹,所以当我父亲问我想学什么乐器的时候,我第一个能想到的就是曼陀林了!」小巧的模样和甜美的音色吸引了孩提时的艾维,他也发现即使到现在,音乐会结束之后人们前来打招呼,也都会雀跃地对这乐器张大眼睛。
当然,练习对小孩来说并非总是快乐的,因为枯燥之外,手指压弦的疼痛令人退却。不过回想起来,艾维对恩师的一句话印象深刻:「他说,『最初学琴手指痛是好事,代表你认真练习。有一天,你会感觉不到痛!』于是我开始期待那时刻的来临。但到了高峰之后,他则说:『如果你开始不练,那么痛觉就会变成一种警告,提醒你持续』。」手茧的厚薄显示了痛觉与练习的对比,一句哲理,至今仍受用不尽。
爱上各种风格音乐 以形塑自己
多年来,艾维用曼陀林演奏的古典曲目,特别是巴赫、韦瓦第的专辑备受赞赏。事实上,选择了曼陀林,也就同时肩负了另一种使命。艾维苦笑说:「我没有榜样可以依循。」假设选择学的是小提琴,可能就随著老师,伟大的大师如艾萨克.史坦(Isaac Stern)、海飞兹(Jascha Heifetz)、曼纽因(Yehudi Menuhin)等人的脚步,然后进国际大赛中拼个高下。然而没有前人可参考,他却也可以自由自在地探索:「音乐就是我的爱、我的生活、我的专业,所有风格都是我想说的话。我为什么不能用曼陀林去弹巴赫、爵士、摇滚?基于我的个性,我必须用自己的方式来创造。」
不过将乐曲移植到另一个乐器来弹,情况就如同台湾传统音乐的发展过程。用古筝诠释《四季》、用琵琶挑战《大黄蜂进行曲》也曾蔚为风潮。然而除了转换声响及「我们也做得到」的心态之外,还剩下什么呢?因此艾维说:「我必须思考如何在音乐中增加价值,否则凭什么让人们来聆听?」为此,他不但改编曲目、邀集各类演奏家一同增添色彩,也请作曲家为曼陀林创作,在相互刺激下、开发超乎想像的效果。多少例子告诉我们,由演奏家主导催生了诸多重要作品,也将乐器的技术与性能一并提高。艾维的野心正是如此,在这个科技精进、简单一个按键就能播放音乐的世代,能够让人们愿意循著百年前的模式进入音乐厅中、并肩安静欣赏的诱因,靠的无非是音乐家的智慧。
无独有偶的,欧梅尔也常将乌德琴乐曲改编在爵士贝斯演奏,或者反过来用乌德琴演奏爵士贝斯作品、甚至阿拉伯音乐。在信手拈来的灵感中,他不刻意去判断或斟酌风格,而是顺其自然地将他所熟悉的音乐语汇,藉著演奏的方式、乐器,或是在一个场地的氛围下,以他最爱的爵士倾诉出来:「作为一个作曲家,每种乐器都有它得以表达的目标,而我则是在音乐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有趣的是,问他创作最多的作品是什么?他竟回答「钢琴」。为什么不是他上台演奏的乐器?欧梅尔说:「也许是因为我常在家里弹钢琴的关系吧!它是相当和声的乐器、也可以跟乐团合作,弹钢琴时,我有无限的想像。」
但难以想像的是,在搜寻艾维的资料中,赫然瞥见他在青少年时期,曾留著一头狂野的长发,穿著T-shirt在摇滚乐团打鼓。后来也跟波斯乐团演奏、跨足克莱兹默音乐(Klezmer)、巴尔干音乐等等。问他是否真实,他大笑著说:「喔,是的,这些都是真的!到现在我的工作室还放著整套的爵士鼓!」那时他热爱音乐,全神贯注在古典曼陀林的练习中,但一有空也听爵士乐、弹电子吉他、打爵士鼓,让整个生活充满林林总总的音乐。「最终,我还是继续我最深爱的古典曼陀林,但也就是在那个时期,塑造我成为一位演奏家。」
无巧不巧,欧梅尔也在高中时期参加爵士乐团,无意间碰到贝斯,于是开始学习、写曲子并且制作节目。他说:「我在古典音乐下了很大功夫,练习乌德琴、学习和声对位、在合唱团唱歌……也弹电吉他,学北非、阿拉伯音乐、现代音乐。后来我发现自己很喜欢开创灵感、喜欢即兴,而爵士乐那样群体合作、一点也不拘束的形式,恰恰贴近我的喜好、可以表现我所学的各种音乐素材,所以我选择了爵士贝斯作为我发挥创意的工具。」
人物小档案
艾维.艾维塔
- 曼陀林演奏家,毕业于耶路撒冷音乐学院(Jerusalem Music Academy)与义大利帕多瓦音乐学院(Conservatorio Cesare Pollini),曾登上纽约卡内基厅、琉森文化和会议中心、柏林爱乐、维也纳音乐厅与阿斯彭音乐节、萨尔兹堡音乐节、里加音乐节等重要地点演出
- 2010年与纽约大都会乐团(Metropolis Ensemble)录制的曼陀铃协奏曲专辑,荣获葛莱美奖「最佳与管弦乐团合作之器乐独奏」提名。
- 改编并录制巴赫专辑,《世界之旅—音乐无国界》Between Worlds收录布洛赫(Ernst Bloch)与法雅(Manuel de Falla)室内乐作品以及保加利亚民谣创作
- 2015与威尼斯巴洛克管弦乐团合作发行《韦瓦第》Vivaldi专辑获古典回声大奖「年度最佳演出专辑」。
欧梅尔.艾维塔
- 低音提琴演奏家兼作曲家,他将文化背景的音乐与现代西方的爵士乐融合为一,让他的祖国以色列在爵士乐坛占有一席之地
- 乐评曾赞扬他「非凡」(《纽约时报》)、「极具新意」(《爵士天地》)、「将爵士乐与无数世界音乐的元素结合为一的先锋」(《洛杉矶时报》)及「过去20年来爵士乐领域所出现的最具震撼力的音乐家之一。」(《强拍》)。他甚至被誉为「以色列的查尔斯.明格斯」。
- 专辑《艾巴特巴尔音乐》运用福音音乐暨灵魂乐,以强烈的音响、欢欣的节奏及东方风味的旋律,作充满张力的宣示。持续不断地进化当代的爵士乐,被列为这个时代最独特的音乐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