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里米尼纪录剧团三人组:(左起)史蒂芬.凯吉、贺尔歌达.豪克与丹尼尔.维次尔。(Davidvon Becker 摄 Rimini Protokoll 提供)
特别企画 Feature 开箱创作者的「未竟之室」

跟著五大线索,追踪里米尼纪录剧团

千禧年之际,同样出身于德国吉森大学应用戏剧学系的校园三剑客——史蒂芬.凯吉、贺尔歌达.豪克与丹尼尔.维次尔,共组了里米尼纪录剧团。他们或共同创作,或双人组,时而各自独立,不管是什么样的组合,所推出的作品,一律以「里米尼纪录」为标志,短短几年间,他们不但在德国境内炙手可热,多部作品更享誉国际剧坛,获奖无数,俨然已是最具外销实力的德国剧团之一。

为何这个以纪录性为导向的剧团能胜出,并全球各地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呢?为了找寻答案,让我们一起来追踪其独到创作风格的五大线索!

千禧年之际,同样出身于德国吉森大学应用戏剧学系的校园三剑客——史蒂芬.凯吉、贺尔歌达.豪克与丹尼尔.维次尔,共组了里米尼纪录剧团。他们或共同创作,或双人组,时而各自独立,不管是什么样的组合,所推出的作品,一律以「里米尼纪录」为标志,短短几年间,他们不但在德国境内炙手可热,多部作品更享誉国际剧坛,获奖无数,俨然已是最具外销实力的德国剧团之一。

为何这个以纪录性为导向的剧团能胜出,并全球各地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呢?为了找寻答案,让我们一起来追踪其独到创作风格的五大线索!

线索1:日常生活专家

里米尼纪录剧团舍弃专业演员,根据所关心的主题,从日常生活中,跟各个相关领域的人对话,从诸多不同的视角切入议题,挖掘鲜为人知的故事与观点,譬如,《未竟之室》便是广征访谈濒临死亡之人或与之相关的医护人员,探讨安乐死的社会议题。由此所甄选出的素人演员,在舞台上演出的,不是他人,而是自己,正因为,阐述的是自己的观点,娓娓道来的是又个人亲身经历的故事。较之专业演员,他们的演出更真实自然、情感更真挚,让观众的感受一方面贴近生活,另一方面却又能有距离的思考所提供的多面向视角。参与的演出者,可以是有深厚学识背景的生物学家、社会学家等,也可以是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小市民、护士、清洁工、警察等等,这些戏剧的门外汉,被剧团称之为「日常生活的专家」,即便是现身说法,他们也需要彩排,以便在舞台上展现出最真实的自己。此手法突破常规剧团的演员制式,使里米尼纪录剧团的每一部作品,都带给人拭目以待的惊喜。

线索2:纪录取代文本

演出者既是素人,创作的素材自然是从当事人搜集到的第一手资料。研究的场域就在日常生活之中,可以是跳蚤市场、市集、养老院、街头等等。在创作过程中,调查研究工作是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为期多长达数个月,甚至一年以上,他们如记者般四方采访、搜集个案,又像社会学家或人类学家深入民间进行访谈记录,触角广泛地深入社会各个阶层,挖掘许多值得令人省思的视角,这种扎实的纪录写实风格贯穿所有的作品,也是创作一直能够呈现多元、多面向,时时令人耳目一新的高级策略。

即便有戏剧文本可循,演绎的也不是剧本,而是素人演员对文本中的故事或人物的观点,如他们对德国大文豪席勒的《华伦斯坦》Wallenstein的诠释,令人惊艳之处在于,剧团尝试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寻找与这位被自己的雇佣兵背叛、并暗杀致死的德国名将华伦斯坦,可互相对应的人物,于是,有参加过越战的美国兵现身说法,对不义长官的刺杀意图,还有参选过曼海姆市长的基民盟(CDU)党政治家,爆料如何被党内暗斗下台等等,如此历史辩证性的演释手法,将席勒作品提炼出环绕政治权力斗争与忠义两冲突的主题,不仅使剧本成功地跨越时空,实践以古鉴今,更突破了剧场艺术倚赖文本的窠臼。

《遥感城市—基辅》(Anastasiia Fateeva 摄 Rimini Protokoll 提供)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线索3:沉浸式(Immersion)剧场

沉浸式剧场,有别于镜框式舞台之处,主要在于它要带给观众的是最直观的感受,让人仿佛身历其境。为造成这样的效果,在电影院用是3D技术,产生置身其境的错觉,在剧场,或复制现实生活场景,或让观众直击现场,透过仿真或真实的空间,让观众整个沉浸於戏的氛围中,是沉浸式剧场的美学原则。

里米尼纪录剧团所营造的沉浸式剧场,独到之处在于:一方面让人有身历其境的感受,但另一方面,透过3C设备的运用,又让观众对所呈现的不同人物的现实生活,产生一定的距离感,同时使观众拥有高度的机动性。最典型的是涉及国际军火交易课题的《直击军火》一作,观众手持平板电脑,穿梭游走在廿位当事人的故事之间,电脑上显示的是每位人物在仿真场景中的视角,影像与现实的重叠,撞击出徘回在人物躯壳内外之间的奇妙感受。而曾受邀到台北艺术节演出的《遥感城市》,则更进一步舍弃了模拟现实的剧场空间,直接将城市公共空间化成舞台,让戴上耳机的观众们成了受其遥控的演出者,体验原本孰悉的城市如何被转化成陌生的奇异世界。

线索4:究竟真实

「何谓真实?」是里米尼纪录剧团孜孜不倦探究的问题,亲眼所见的就是真实吗?所有人一致认同的就是真实吗?真实有太多面向,要观照到全面是一件不可能的事。然而,导演三人组想要呈现不是全方位的真实,而是去挖掘鲜为人知、并能发人省思的视角,透过所谓日常生活的专家,将现实带入剧场,反映真实的社会面貌,然而,观众得到的绝非是统整过的现实面貌,而是许许多多彼此相矛盾抵触,却又犀利真实的片段。

在众多翻版社会政治现实之作中,让剧团成为媒体争相报导的焦点,当属二○○二年的《德国二号》Deutschland 2,由两百多名波昂市民,复制国会的辩论现场。参与者事先选好想模仿的议员,在剧场模拟开会时,假议员戴上耳机,随著耳中传来真议员的声音,尝试同步地复述其发言,普通民众转眼变成了政治演说家,体验了一次为民代言的快感。

另一方面,剧团更努力在社会现实中寻找戏剧性。于是,二○○九年有了另一部引起媒体轩然大波的《股东大会》Annual Shareholders Meeting,既没有制作任何舞台场景,也没有征选演出者,更没有遥控观众的行动,而是直接把一百五十名观众送进德国豪华汽车生厂商戴姆勒集团开的股东大会现场。对导演三人组而言,大会的一切,在在符合戏剧的定义,不管是台上的演说者,还是台下的股东们,还有记者团,都在扮演著一个角色,台词、麦克风、灯光、屏幕,一直到休息时间的咖啡室,每个细节都是精心的安排设计过的。里米尼将一场既有的大会,贴上戏剧的标签卖座,跟杜象把现成的小便斗放到艺术馆展示的《喷泉》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此这般,虚构与现实之间的界线不断地被打破,到底戏剧是从哪里开始,现实又止于何处?实在没有明确的答案。里米尼纪录剧团寻找不同的戏剧形式,切入现实,革新的不但是剧场艺术,更是对戏剧与现实生活的认知及意识,让人以新奇的眼光去重新省视稀松平常的日常事物,这是无人能出其右的绝妙之处。

《百分之百城市—南非 斯泰伦博斯》(Natalie Gabriels 摄 Rimini Protokoll 提供)

线索5:观演关系

里米尼纪录剧团的创作,时时致力于打破舞台与观众的分野,透过观众的参与,颠覆了戏剧舞台的观演关系,更确切地说,观众经常拥有既是演出者、又是观众的双重身份。不仅如此,剧团坚持因时适地的原则,作品走到那儿,就找那儿的人演,或顺应当地地理与风土民情做改编。当中最典型的就是「百分之百城市」(100% City)系列,已经走遍了雅典、墨尔本、巴黎、东京等卅余个城市,每到一地,就根据城市人口结构的统计数字,募集一百名市民,根据其性别、年龄、国籍、收入等,做出城市的浓缩版。每个人都在舞台上介绍自己,透过交错提问,传递的不但是个人的际遇,同时也反映出小市民对社会与政治的看法。所展现真切的现实,使当地观众容易有认同感,更挖掘了不同阶层眼中的城市面貌。

剧团展现的不仅有感性、娱乐性及游戏性,还有更多严肃的政治社会议题,在在都掌握著当下的时代脉动。如Home Visit: Europe,由自愿做东道主的观众,邀请他人到私人家中玩游戏,所提的问题全环绕在对欧盟作为一个共同体的认同度,进而暴露出思想的分歧。在「国家体制」系列(State 1-4)四部作品中,分别探讨数位时代的监控系统、民主政治的困境、建筑弊案的泛滥、世界金融危机等等,这些都不是传统文本所能彰显,却是关系著现代人的生活,与整个世界在政经、民生上未来走向的重大议题。又如《世界气候变迁大会》World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由专家剖析目前全球气候变迁所引发的环境生存危机,引导观众从政治、经济与伦理角度去思考,作为世界公民的一员,所承受环境遭受破坏的后果有哪些?再生能源的开发与美丽的自然景观,何者重要?需要多少资金,才能使开发中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与环保并重?里米尼纪录剧团透过颠覆观演关系,置换不同的观点,将剧场提升为意见与矛盾较劲之所,群体共识磨合的实验室,或说是民主开放对话的空间,俨然对生存在地球村的世界公民,提供了一股不可或缺的凝聚力。

 

文字|林冠吾 柏林自由大学表演艺术文化交织国际研究中心(IRC)研究会员

《世界气候变迁大会》(Benno Tobler 摄 Rimini Protokoll 提供)
《国家体制第四部曲:世界状况—达沃斯》(Benno Tobler 摄 Rimini Protokoll 提供)
本篇文章开放阅览时间为 2023/11/27 ~ 2024/04/14
Authors
作者
年鉴广告图片